APP下载

天旭:早出晚归新闻为伴 投身公益生活充实

2015-05-30冯丽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5年44期
关键词:晚间新闻爱心北京

冯丽

采访天旭的时候,记者深为她响铃般悦耳好听的嗓音所打动,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更为她的故事所打动。这就是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天旭,一位从业经历并不算短,却一直低调而努力工作的电视人。

一次口误,让她有了意外的收获

早在2007年1月1日的时候,还在传媒大学上大四的天旭就开始了在北京电视台的主持生涯,当时她主持的节目是《北京您早》。她直言自己很幸运,因为当时恰遇《北京您早》在改版,节目时长从一个小时增加到一个半小时,增加了一个板块,并增加了四位年轻的主播,当时天旭与另外三位同班同学非常幸运地通过了面试。通过面试时是2006年12月的中下旬,距离节目改版后的首播时间已经很近了,她只有不到十天的准备和适应时间。她笑着说,现在想来,当时自己还真是胆子不小,挺敢上的。所以,自己的主持工作是在仓促上阵中拉开帷幕的。不过,领导说这种感觉是对的,年轻人就应该带来扑面而来的青春活力。事实也是如此,天旭他们四个人一出现,无论是在部门里、在台里,还是在节目中,都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当然,青春活力四射的同时,也允许犯一些错误。由于当时太年轻,阅历有限,所以出现了读错字等一些现在看起来很可笑的错误。

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开始直播《北京您早》后的一个多月,恰逢腊月二十三,那天早上的开场白是一段关于老北京小年民俗的话,“二十三,糖瓜粘”。由于天旭不是北京人而是东北人,对老北京的过年民俗一概不知,所以把“粘”(zhan)读成了“粘”(nian),等她刚念完,还不知观众的反应时,演播室里的同事们已经笑成一片了。当时天旭还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大家为什么笑啊?很快,在互动平台上,有很多观众留言说,主持人怎么能把这个字念错了,这个小姑娘什么都不瞳!由于那会儿刚上节目不久,所以她感到特别沮丧,心想自己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从那时起,天旭一口气就把北京过年的民俗顺口溜都背下来了: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等等。正因为这样努力,她对北京话了解得更加深入了。

这些年,天旭一直在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播报新闻节目,除了《北京您早》外,还有《直播北京》、《都市晚高峰》、《晚间新闻报道》等,还参与主持了大型直播活动。除了播报新闻外,在《都市晚高峰》中,天旭自己还要亲自写新闻评论。在不同的节目当中还有不同的新闻板块,比如在《直播北京》当中有《直播军情》的板块,在主持这个节目的时候,天旭一般都是穿着迷彩服来直播。《晚间新闻报道》在世界杯期间曾经开设一个板块叫“女人也爱世界杯”,天旭则穿着运动装,从女人的角度说足球。当然,这种转换也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现在天旭主要主持的是《北京您早》和《晚间新闻报道》,同事们跟她开玩笑说,早晚看见你。“您早”是从早上7点钟开始直播,这样天旭早上四点钟就要起床;晚上《晚间新闻报道》等直播结束时就快到11点了,回家以后还要卸妆,等休息时最早也得夜里12点多了。白天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也没办法休息,还要外出采访、开直播筹备会、定嘉宾、写文案等做很多事情,这样下来,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是很平常的事情。

投身公益,与唐山爱心小院的孩子们成为朋友

这些年下来,她感觉自己越来越成熟,能够机智熟缘地应对直播中的意外,这是对她多年主持新闻节目的一种回馈。而更丰厚的回馈是,在采访和直播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当事人,天旭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社会的现状,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有时也会从他们身上窥见自己的不足。去年,天旭播报了这样一条新闻:—个8岁的小女孩得了白血病卧病在床,更要命的是,孩子的爸爸肝癌晚期,还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弟弟。虽然生病,但是女孩儿特别爱画画。她画的人物都有水汪汪的大眼睛,颜色特别鲜艳,整个画面充满欢快气氛,很难想象这个孩子身处一个充满病魔的家庭环境之下。节目结束,天旭和同事们就为这个孩子发起了募捐,而为了帮助更多这样的孩子,天旭和同事们在《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微信订阅号“BTV晚间新闻”中设立了“帮帮TA”栏目,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那些无助的孩子。

今年年初,天旭还跟随同事们发起了“带本书给家乡的孩子”公益活动,号召回家过年的人捎上几本书给边远地区的孩子们。在天旭主持的启动仪式上,有一位来自河北唐山的“捎书信使”,表示要送书给唐山的一个民间爱心小院。

这个爱心小院的主人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十几年来,她自费养活了39个残障儿童,她不但为这些孩子提供吃住,还请来了老师,教这些孩子读书识字。

了解情况后,天旭和同事们便赶到唐山,来到了这个爱心大家庭。去了以后她发现,这些孩子聚集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匕课,旁边就是一间不大的屋子,里面摞满了床,那就是孩子们的卧室。天旭感觉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她和同事们—起,为这个爱心大家庭建了—个爱心图书室,为其中一个空置的小屋买了桌椅和书架,然后把募捐来的图书送过来。

在—次次的接触中,让天旭感到震撼的是,这些孩子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仅仅是可怜的,他们的内心也是充满阳光的。快到六一时,天旭会问问这些孩子想要什么礼物,孩子们说想弹琴唱歌,能要个琴吗?这个回答让天旭感觉很意外,原以为这些孩子想要的会是生活用品。于是,天旭和同事们给孩子们送去了电子琴、吉他等乐器,还和孩子们—起唱歌。天旭说,孩子们唱起歌来欢乐的表情让她也感到心中无限满足。天旭告诉记者,这些年她一直都在投身于公益事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

陪父亲两次抗癌她成了“协和”通

生活中,天旭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她十分感慨地向记者回忆起自己两次照顾生病的父亲的经历。2009年,刚工作不久的天旭,对北京还不是那么熟悉,感冒发烧就在药店买点药,医院对她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在父亲查出肾癌之前她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协和医院。“癌”这个字对于任何—个家庭都是沉重的一击,对于当时还不满25岁的天旭来说,这个字让她猝不及防。但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她必须为家庭扛起这个字。于是,为了给父亲看病,她开始行动起来。怎么通过网银和手机APP挂号、怎么科学排布各项检查的预约时间、东院西院新旧门诊楼每层都是什么科室、几楼收费处的人少、几点后车库人口改到哪个方向……说到这些协和医院的就医经验,天旭如数彖珍。她开玩笑地说:“当时我的生活是电视台、家和协和医院,三点—线。”

2012年,三年后的夏末,天旭的父亲被确诊为胃癌。来不及怨天尤人,天旭又开始奔波于家和协和医院之间。办住院、出院、带药、打针、复查……等电梯的人多,她就跑楼梯;排队交款领药,鞋上都是被睬的脚印……而除了跑医院,天旭还要坚持上班。《北京您早》直播完,就立刻赶到医院,忙完—天,再回到台里直播《晚间新闻报道》。体力上的透支容易承受,可是每一次父亲病情出现一丝变化却会让天旭本已经紧绷的神经到达崩溃的边缘。但是,天旭说,她连流泪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实在难受,就在开车的路上哭两声,到医院或到台里,就立刻擦干眼泪,忙谬论忙的事。

天旭说,那段最困难的时期,支撑她的,首先是父亲的坚强和乐观,因为她的奔波和父亲要承受的化疗、手术的苦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虽然父亲已经是第二次患癌,因为化疗没有食欲、一头自来大卷的短发也掉光了,但父亲并没有焦虑和惧怕,不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还经常在病房和病友聊天开玩笑、讲他之前抗癌成功的故事,疏导和鼓励其他病友。

现在,又—个三年过去了,天旭的父亲头发又长出来了,体重也恢复了,—切都在一天天好起来。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父母健康快乐,因为她已深深体会,父母康健就是子女最大的福分。

猜你喜欢

晚间新闻爱心北京
共赴“横渡之约”公益体彩再上央视《晚间新闻》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爱心树(下)
北京,北京
晚间新闻栏目的竞争力从何而来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左右为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