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7年前,我在职工夜校当老师

2015-05-30何杲

北广人物 2015年43期
关键词:夜校馒头工会

何杲

上世纪的1957年,我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北京市房管局器材供应处工作。上班不久我就发现,这个单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工会工作搞得比较热火,组织劳动竞赛,评选“五好”职工,成立青年突击队,开展文体活动,尤其是职工夜校办得有声有色,近千职工的厂子竟有三百多人在夜校学习。那时,单位里没有大学生,我这个刚毕业的中专生就成了香饽饽,年轻热情,口才还不错,没几天就被工会聘为夜校兼职老师。

我这个班有30多名学生,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都是生产一线的工人。有司机、装卸工、机手、瓦木工等。他们人很朴实,生产经验丰富,但文化程度较低。经工会专职夜校干部赵文雅大姐同意,我把这个班的学习起点定在高小,以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为教材,边学语文,边普及文化知识。考虑到这些工人师傅每天生产任务很重,回家还要干家务,上有老下有小,能坚持上夜校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从不给他们留家庭作业。但为考查他们的学习成果,要求他们每学期要交一篇小作文,可以是上黑板报的稿件,也可以是表扬好人好事的广播稿,甚至可以是给车间的一份合理化建议,或是给孩子学校老师的一封交流信。我针对这些实用文,分别进行讲评,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大家反映,这样的学习方法,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不觉得累”,有成效。

工会为了办夜校可是没少费劲,又很勤俭节约。我们那时在建国门附近办公,单位里哪有那么多上课的地方,工会就借附近的建国里小学教室。老师们待遇也不高,记得每一晚上给4元钱的辛苦费,每周两次课,一个月只有32元钱。但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老师们极少有请假的。同学们不管是三九严寒或炎热的三伏天,大都能从各基层站点骑车二三十里路按时到校。三年困难时期,生活条件很差,有的职工怀里揣着半个馒头,在课堂上边听课边啃馒头。短短几年时间,三百多学员绝大部分都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单位的生产业务受到极大冲击。领导干部挨批斗,工会干部被诬为“不務正业”,红红火火了好几年的职工夜校从此关上了大门。

如今,50多年过去了。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工会办夜校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我担任夜校兼职老师也成为一段尘封往事,但这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

猜你喜欢

夜校馒头工会
小心那些上夜校的年轻人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馒头办”没了吧?
工会
夜校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