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如何锤炼实战能力
2015-05-30王雪平
王雪平
一流的军队在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把军队建设发展的目标瞄向打赢下一场战争,使军队打赢能力不断提升。
找一个剽悍的对手
美军认为,假设敌是催生军队战斗力最有效的盾牌。对手越强,就越是对自己威胁的“假设敌”;不怕没对手,就怕没强手。所以,美军几十年来,一直把寻找“强敌”、打造“强敌”作为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深入研究打败过自己的对手。美军向来逞强好胜,但更善于从败战中吸取教训。几十年来,美军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研究,并把战败研究作为军校的必修课,让失败的教训进入每一个指挥官的血液。西点军校是美军著名的学府和将军摇篮,但《孙子兵法》、人民战争和毛泽东的游击战则是必设课程。足见美军多么重视对惨败战争的研究。美军认为,善于研究打败过自己的对手,既可以让自己牢记教训,不忘耻辱,更能找出战败的原因,为自己战胜现实的对手提供“教科书”。
另一方面,打造一支“形象神似”的模拟对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巴斯托市东北60公里处,有一块面积近2600平方公里、气候恶劣、地形复杂的荒漠地带,那就是美军著名的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在这个训练中心有一支遐迩闻名的假想敌部队,这就是第117装甲独立旅,据说苏联军官参观后说这支部队“比苏军更像苏军”,不仅编制装备完全像,战术思想更像,就连交往礼节都以“同志”互称。近年来,随着美军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演习中开始以“解放军”作为假想敌,而且把“解放军”部队打造得很强、很不好对付,让官兵知道自己的对手不好战胜。
把失败当作经验
胜败乃兵家常事。打了败仗不敢面对,那还是败仗。一流的军队在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把军队建设发展的目标瞄向打赢下一场战争,使军队打赢能力不断提升。
朝鲜战争的失败,让二战中大出风头的美军自信大为受挫,如梦初醒;越南战争的惨败,让美军找到了军队建设发展的方向与目标。美军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惨败到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一连串的胜利,并非取决于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主要的是败仗后的觉醒,促进了美军在战略战术思想、人才培养、军事训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军队站在了世界军事变革的制高点与对手作战。
美军把失败当经验,还体现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美军认为“训练关键是要有一流的对手”。如果演习场上的假设敌部队不堪一击,部队就会得“胜利病”“骄傲症”,明天战场上就会惨败给对手。所以,美军训练基地的假想敌部队很少被打败。而假想敌部队的难对付,更逼着参演部队谋胜敌招法。1997年,美军首支数字化部队——机步第4师在欧文堡与假想敌部队的八场对抗演习中,6负1和1胜,败得一塌糊涂。演习结束后,号称常规部队2—3倍战斗力的数字化部队,不得不低下头寻找自己的软肋。
演习像实战更是训练的起点
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军一位军官幽默地对记者说:“这次作战比平时在欧文堡训练中心演习还要轻松。”这话既印证了美军平时训练像实战,更说明一支军队只有训练像打仗,战场上才能轻松自如。
几十年来,美军视“演习场如战场”,所以,到国家训练中心参演的部队,从飞机或火车上下来的那一刻,就进入了战场,完全没有适应环境、了解情况、进行演习准备的时间。反方部队往往会乘演习部队立足未稳,或地形不熟透、思想大意之际,对演习部队先发制人发起攻击。演习打响,更是火蓝刀锋,硝烟弥漫,模拟的枪炮声、战车的轰鸣声、电台的滴嗒声交织在一起,就连女兵打字时也头戴钢盔、身背武器,随时防敌袭击或准备投入战斗。“演习场就是战场”的规则,逼迫参演部队进入训练中心必须像上战场一样做好一切“打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