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创造的历史

2015-05-30

看历史 2015年5期
关键词:关汉卿飞雪天气预报

最近十几年,气温升高、全球变暖成为有识之士忧心忡忡的问题。几年前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各国更为此争论不休:谁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在当今这个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快速扩散的时代,这种担忧可能会传递到每一个人身上。举目四望,人们似乎可以寻找到全球变暖的种种征兆:冬天好像没那么冷了;春天来得更早、也更短了;高温干旱和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而在谈论气候时,穿不穿秋裤都可以成为公众讨论的议题。

在历史上,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恒温的。漫长的历史中,确实有过一些更温暖的时期,古人们不会为此忧虑,那是他们的幸福时光。不过,帝王们并不懂珍惜,温暖湿润的气候带来的丰收,往往也成为发动战争的资本和诱因。在人类社会自身的运作规律之外,气候成了塑造人类历史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同样,人类历史上也有一些更冷的时期,气候学家们称之为“小冰河期”。小冰河期往往延续数百年,寒冷的天气带来降雨减少,干旱带来灾荒,在农业社会,这是致命的打击。饥荒之中,饥饿的农民往往揭竿而起——李自成的起义大军饿着肚子杀进北京,酒足饭饱后却丧失了斗志。

在历史上,小冰河期存在的证据也并不少。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往往有一些新的发现。中国的元明两代,就正处于一个小冰河期,6月降霜、飞雪,都有历史记载,甚至有马匹不适应突然来临的寒冷而冻死。关汉卿的名剧《窦娥冤》中,窦娥最后哭诉,其冤屈将带来六月飞雪和干旱,后来果然应验。但是,在那个时代,六月飞雪,真是有历史记载的。某种程度上,关汉卿老人家是写实呢。

几百上千年一轮的小冰河期,人们当然无法完整地感知,但人能感知某一时期的气象、天气却是确凿无疑的。在农业社会,风调雨顺非常重要,古人也在想方设法预知天气,尽管有诸葛亮预测到三天内有大雾,玩了一把“草船借箭”的演义,但放眼世界,尽管人们一直在探索,各国仍无法发展出准确的天气预报。现代意义上的天气预报,是在电报发明之后,把不同地方观测到的天气情况,以最快的时间汇聚到一起,才有可能做出有参考价值的预报。

天气预报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拿破仑生活在现在,他不会那么冒失地去进攻寒冷的俄国,忽必烈也会在发动海战攻打日本时多在自己的战船上下足功夫。但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人类对气候变化一直无能为力,寒冷干旱,就大规模地远走他乡。进入工业时代后,人类对抗恶劣天气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发明了空调,不再害怕寒冷。但全球的工业化进程,正在对整个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全球变暖,既有理论的论证,也有实践层面的证据。

这是福是祸?历史不会给出答案,但可以给出线索,足够我们去思考。

猜你喜欢

关汉卿飞雪天气预报
初雪
关汉卿
偶见飞雪闲吟
芦花飞雪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戏词救命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中期天气预报
六月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