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布的工艺手法及特征初探
2015-05-30王一然
王一然
折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意在改变面料本身的平面形态并实现特有的视觉效果。折布的手法多样,体现出布的多角度造型美感。本文对折布的工艺手法进行实践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折布工艺手法的审美特点与折叠技巧。
手工折布属于对布料进行再次设计,是对布料本身的形态,肌理等方面进行的再次改变。产生的造型是否美观,是否能够表现出服装服饰的美感并实现造型的创新,都依赖工艺手法的选择。工艺手法与特定的设计要求关联性很强,并决定了折叠后成品的褶绉外观,保证褶绉的结构合理不宜松垮,提高褶绉的牢靠度和服装造型的美观,装饰效果完美实现。
对折纸艺术的借鉴
相对于布料,纸要硬挺得多,折出的造型有楞有角更有体量感。在柔软的布料表面实践折纸艺术的技法,用手指的力量压出折痕,形成褶绉。这种借鉴折纸艺术折出的布花,布料的柔软特点和折出的几何形的硬朗线条之间形成刚柔相济的对比效果。布花连缀起来形成有规律的线性结构,在细细的褶边中显示出对细节的重视和几何美感。比如六边形布花,是由正六边形的布料折叠而成的,所需布料的边长是成品的两倍。两片六边形布料正面对正面对齐缝住边缘留返口翻出后再进行折叠,每个角烫平用手缝线固定后,最厚处布料多达六层。借鉴了折纸艺术的折布工艺,必须手工完成每片布花的折叠并且手工缝合以保证图案拼接准确,不留错位和边缘不服帖的问题。
缩缝抽褶
在布料上用小针脚手缝出相应的距离后,将手缝线抽紧,布料自由收成闭合的褶绉。这种名为缩缝的抽褶工艺,收出的绉痕具有偶然性,褶绉造型增添了偶然性和趣味性。收缩布料的过程相当于玩的过程,在玩的过程中期待褶绉效果的心情,非常轻松。也可以使用橡皮筋代替手缝线,将橡皮筋拉开缝在布料上,缝好后松开皮筋,皮筋带着布料皱缩起来,形成随意形状的褶绉。手缝线或皮筋挤压布料和棉衬,使褶绉的边缘硬朗,褶绉饱满,看起来自然蓬松,为布料表面增加丰富的层次感。在褶绉里添加棉花等填充物塞满压实,褶绉就膨胀硬朗,呈现出浅浮雕的立体感。
叠布
叠布技法是将较薄的布料剪成长条状斜料,对折成双层三角形或尖角形。然后将若干个布角按草图盘绕出各种图案。层层叠压的布角用暗针缝牢。这种工艺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拜殿中佛像前面的圆形拜垫。拜垫运用零碎布料折叠成若干布角,顺着圆心方向排列成一个圆形的折盘,装饰拜垫的表面。若有人拜佛跪在上面,丰厚的层层布角也能增加拜垫的柔软度,缓解膝盖的压力。黔东南施洞地区的苗族女性特别擅长此种工艺,在上衣的领口、衣襟、袖口处用。叠好的小布角互相叠压,排列成各种苗家图形。布角图形之上再压刺绣,一层一层反复添加,拼出的图案特别精致。
机缝或压烫
在压褶之前,褶底和褶面已经按照预先计算好的尺寸和走线要求进行折叠,褶绉的方向,褶裥的大小已经固定好。机缝的目的在于压线后褶绉规则平伏不会散开。褶绉折叠方向相同,数量一致,形成规则公整,精致简约的视觉效果。褶绉之间的褶裥可以设计成宽窄交织的样式,可以增强褶绉的韵律感。机缝或压烫褶绉运用在服裝的肩头、胸前、臀部等部位时,褶边顺相同方向叠加或褶边相对堆砌,可以增加这些部位的立体感,呈现出凹凸有致的视觉舒适感。同时避免产生硬纱、蕾丝花片等装饰工艺容易出现的边缘刮蹭破损、摩擦皮肤等不舒适感。在服装造型需要收窄的部分折出若干条长方形的褶绉,机缝固定之后结合刺绣技法,在长方形褶绉钉缝出排成一条直线的装饰结,褶绉的长方形外观变为更显精致的交叉三角形并产生视觉收缩感。
对立体剪裁技法的借鉴
从服装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想用布料塑造出立体造型,就要运用立体剪裁技法进行设计和制作。立体剪裁技法适合塑造不对称,多褶绉及不同面料组合的复杂造型。把坯布披挂在人台上,采用褶裥、分割、收省等方法做出预期的造型,画出各部位标记。然后将坯布从人台上取下来展开,准确勾画出缝线和剪口,裁切之后铺在纸上就能制成预期造型的样版。纸版的每一面展开,用平面结构设计的方法归纳为不同的几何形状的组合,才能在布料上实现裁剪和制作。
小结
布料折叠后可以生出褶绉,形成褶裥,给服装增添优雅活泼或者丰盈蓬松的视觉效果。将布进行层层折叠,还可以使布面原有轮廓逐渐产生曲线变化,打破原有造型的平衡感,产生别样的视觉感受。折布改变了人们对“布料是平面的”这一固有认识,这一认识的改变带给布料更多的造型变化和肌理美感,折布的手工制作过程发掘了布的潜在表现力,给服装设计创造风格提供了新的可能,也带给服装设计新的思路。
(作者单位:四川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