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博弈将上演“持久战”
2015-05-30
“树欲静而风不止”,用中国这句成语来形容当前和今后的南海局势,最为贴切。对于美国,我们承诺非军事化;对于其他各方,对方不挑衅,中国不会反击,但面对挑衅,中国一定会采取行动反击。
近日,有网友上传了一组美军DDG 62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停靠香港的照片。据此前美媒报道,菲茨杰拉德号曾长期在南海巡航。美军方继派“拉森”号导弹驱逐舰非法进入我南海后表示,无意改变定期巡航南海的决定。
这一事态标志着中美在南海的博弈进入一个新阶段,也表明,美国从南海争端的幕后走向前台。而且中国周边国家蠢蠢欲动,纷纷拉帮结派,所以这场博弈也必将是长期的,对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乃至中美关系都将产生严重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广拉盟友介入南海
11月17日至19日,中国海军在南海某海空域举行潜舰机实兵对抗演练。中美围绕南海问题仍在激烈博弈之际,日本粉墨登场,频频发声。
“如果美国不光自己来搅局,还要拉着盟友卷进来,作为应对,中国必须在岛屿上建立军事设施,甚至部署先进武器装备。”中国国防大学教授朱成虎发出警告,“不过,我相信,日本和澳大利亚卷入南海也不敢冒战争的风险。”
11月22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参加日澳“2+2”会议的日本防卫相中谷元再度针对中国的南海政策进行指责,并提议和澳大利亚一道向中国在南海的“军事行为”发出清晰的反对信息。
就在不久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谈中表示,将考虑派自卫队前往南海,并支持美国在南海实施的“自由航行计划”。
有分析文章援引陪同官员的话称,由于此番是日本国会通过旨在扩大自卫队海内外军事活动的系列安保法案之后日美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日本首相急于表现出与东南亚国家的防务合作关系。但实际上,日本政府的“选择有限”。消息称,日本将向菲律宾提供包括侦察机在内的武器装备,此协议也标志着日本首次向他国无偿捐赠军备,很有可能被用于巡视中国南海。
另有分析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借着南海紧张局势的升级,日本在亚洲开始兜售其武器装备,其中包括向澳大利亚推销下一代潜艇。
朱成虎认为,从某种程度讲,美国南海政策的目标是尽可能(让本地区)乱一点。乱一点,美国才能在这个地方待下去;乱一点,美国才能实现亚太再平衡战略目标;乱一点,美国才能扩大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说服其他国家给美国提供军事基地;乱一点,美国才能渲染中国威胁论。也把美国南海政策的调整归纳为三点:第一,从战略模糊变为战略清晰;第二,从中立变成选站边;第三,从过去的干预变为今天的干涉。这是非常明显的,美国派军舰高调“进入12海里”,就是表明不能容忍中国在这里填海造岛。
美国军舰“进入12海里”,目的很明确,是要告诉盟友:“我在这对中国采取行动,你们放心,一旦你们(挑战中国的岛礁)出了事,与中国发生争端,我一定会保护你们。”在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之后,类似菲律宾这些“小伙伴们”就更来劲了,在与中国的斗争过程中,胆就更壮了,腰也更硬了。
美国向这些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传递这种错误信息,对南海的和平与稳定是不利的。
日本痴想构筑对华“包围圈”
作为美国的“小伙伴”,日本决定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并扬言将研究派自卫队前往南海,跟随美军进行“巡航”。对此,《日刊现代》11月29日认为,安倍在南海问题上始终别有用意。而从日本政府近期的系列言论来看,安倍政府似乎并没有耐心再继续掩饰其在南海海域的“野心”,急欲借南海问题迅速推进其海军及武力建设。
安倍晋三日前在马尼拉与奥巴马会谈时,也曾表示日本防卫省做好相应准备,已将中日之间围绕南海问题可能发生的冲突列入预想之中,并欲增加相关预算,着手推进届时所需武器的筹备工作。目前日本海自最大护卫舰“出云”号的满载排水量达2.6万吨,远超美军现有水平。
随后不久安倍又改口称,自卫队不参加美国军舰在中国南海邻近海域“航行自由”的行动。
为何安倍积极对南海问题“表示关切”的同时,却对美国的“南海巡航”行动避而远之?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郁志荣表示,安倍不想损害自身利益,但希望把南海问题的水“搅浑”。日本不是不想介入南海,只是不想以这种明显的形式,站在与中方对立的角度去介入,它更希望扮演一个助推手的角色,将菲律宾这样的南海问题相关国家推到台前。
郁志荣表示,日本在其“新南洋政策”中把南海称为该国的“生命线”,称需要依靠南海来保证其资源和贸易供给。郁志荣认为,实际上,南海对日本的意义没这么重要。它真实的目的是借南海议题挑拨中国和菲律宾等邻国的关系,拉拢东盟国家一同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以谋求自身在亚洲的主导权。
所以日本选择的方式便是拉拢其他国家,日本《每日新闻》11月22日的一篇报道写道,日美竭力欲拉拢东盟形成“对华包围圈”。
想想看,东盟国家半数以上与中国无领土及海洋权益争议,东亚搞出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对它们有什么好处?印度及东盟几个国家领导人当着安倍的面说句客套话,应承应承,日本人就当了真,以为组建反对中国在南海扩建岛礁的联盟大势已成。
事实是中国建岛开展得很顺利,迄今正式表示反对的国家与无正式表态的中立国家相比只是“一小撮”,没有一个东盟参与的国际会议就此发表意见。
中国与东盟国家保持友好合作关系,符合那些国家和整个地区的利益。美日来搅和,那些国家态度复杂,一方面愿意因为美日前来“平衡中国”,使它们处在中间位置更“吃香”。另一方面它们也对美日搅局过头、把南海搞成火药桶保持警惕。那些国家可不想自己成为用来包围哪个大国的砌墙砖头。
日本来南海折腾,自以为聪明,实则背上一个新包袱。眼看着美国要忙大选和中东反恐,南海有可能滑出美国的核心关注,东京显得着急了。实际上这段时间美国的表现证明了,它能在南海“牵制中国”做的事就那么些,实少虚多。东京如果想要什么“真正结果”,必将很累。
日本想从东盟其他国家里培养出“另一个菲律宾”,实在太天真了。
菲越建战略联盟“对付中国”
2015年10月29日,应菲律宾单方面请求设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就该案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作出裁决,中方在多个场合阐明了“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的法律依据——仲裁庭对本案没有管辖权。然而,由四位欧洲人主导的法庭就让人怀疑其能否具有代表世界主要法律体系、特别是亚洲法律体系的公正性。
首先,仲裁庭的裁决是“司法权”对“立法权”的僭越。
《公约》争端解决机制异常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争议和漏洞,而仲裁又作为“强制程序”可被争端一方单方面启动,给一些并非为善意解决争端的国家留下把争议复杂化的余地。仲裁庭也存在任意发挥“自由裁量权”、曲解国际法规范和当事方意图的现象。在“南海仲裁案”中,仲裁庭明知中方不参与仲裁程序、不接受仲裁裁决,明知对菲方诉求的裁决起不到任何推动解决中菲争端的作用,却贸然行使管辖权、推进仲裁程序,这是对国际法治基本原则的破坏,是“司法”者僭越“立法”的职能,事实上剥夺了当事一方的意愿和权利。
其次,仲裁庭的裁决动摇了现行海洋法原则和海洋法秩序。《公约》中的岛屿制度只有一个条款,即第121条。广义的“海洋地物”(岛屿、岩礁、低潮高地、暗礁等)具有复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多样化的法律地位,能够产生不同的海洋权利,在海域划界中也有不同效力。这些内容远非一个条款能够规制。然而,正是由于岛屿法律地位的根本属性直接涉及国家领土主权——能够适于人类居住或存在经济活动的岛屿毫无疑问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低潮高地和暗礁则较难被认定为国家领土;而在上述两类典型海洋地物形态之间,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形态千差万别的岛、礁、滩、沙、洲,对它们法律地位的判断直接导致一国领土的变更和主权的扩展或缩减。这在本质上是试图以一种海洋法原则——公海自由原则,去支配另一种海洋法原则——“陆地支配海洋”原则,将严重破坏当代海洋法体系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从近期几个案件(如毛里求斯诉英国案、菲律宾诉中国案)的仲裁裁决来看,仲裁庭正在侵蚀和瓦解沿岸国主权权利和海域管辖权的内涵与外延,最终损害的将是包括菲律宾在内的所有沿岸国的权益。
据外媒报道,近日,印度尼西亚政治、法律和安全统筹部长卢胡特表示,“如果中国对南海大部分地区包括部分印尼领土的声索无法通过对话解决”,印尼可能寻求国际司法或仲裁机构进行裁决。可见,国际司法和仲裁俨然变成了周边国家牵制我国的一张牌,未来我国周边海洋权益争端的司法化挑战将不断加剧。
就南海争议而言,国际仲裁的介入使我国在地区海洋秩序问题上的话语权弱化。仲裁机构权力的逐渐强化并不断扩张则为周边国家所乐见。
仲裁庭将在2016年就菲律宾提出的仲裁案作出终裁,有可能否定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基础和我国在断续线内的主权权利。在仲裁庭盲目扩张管辖权、无视沿岸国的合法合理主张的情况下,《公约》缔约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将进一步加剧,仲裁裁决的社会效果将越来越差。
不仅如此,菲律宾为了抗衡中国确保自身利益,逐渐开始采取结盟抱团取暖的做法,在上月召开的亚太经合峰会期间,越菲两国领导人签署了新的伙伴协议,从而使两国关系上升到战略盟友的层面,声称将在南海采取全方位的合作,联手对抗中国在南海的活动,以确保两国在南海的既得利益。
中国还没有亮出底线
不管是谁,今后再来中国南海挑衅,都不可能会像以前一样那么嚣张。连日来,中国海军在南海某海空域成功举行潜舰机实兵对抗演练。来自海军三大舰队的主战驱护舰、多型舰载直升机与新型潜艇分别组成红蓝双方在不同海区展开了激烈对抗,达到了预期目的。
中国这次召集三大舰队集体在南海公开亮剑,时间、地点、背景等各方面情况十分特殊,难免不令人浮想联翩:这正是美日高调叫喊要再次挑衅南海的关键时候。中国之所以在南海频频亮剑,说明中国对于任何侵犯中国主权和安全的行为,早已做好一切准备。
其实,在美国国内,也有着十分清醒的舆论场。据美国《国家利益》11月21日发表中国问题专家题为《对华开战,血腥且愚蠢》的文章称,与中国的战争将是“灾难性和血腥的”,美国不可能打赢。对华开战对所有参与方都将是悲剧。“亦敌亦友如今是美国打算塑造中国的方向”。
即便存在这样比较清醒的声音,但在下一个月,美军战舰再次挑衅中国南海,也许将难以避免,而中国的反对也将继续升级,但两者“斗而不破”预计也将继续上演,因为这是由两国目前力量对比和战略竞争关系所决定的。
日本和其他域外国家介入,势必使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化,使南海争端进一步尖锐化、扩大化。朱成虎认为,针对南海种种,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至少在目前情况下,中国还没有亮出底线。习近平主席讲得很清楚,中国不会在这里搞军事化,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
但日本如果追随美国搅局,鉴于日本的实力和地位,中国的对付方法就会大不相同了。如果说美国是真老虎,那么,日本就是“纸老虎”,中国对付它的办法就会有很多选择。
“树欲静而风不止”,用中国这句成语来形容当前和今后的南海局势,最为贴切。南海问题专家吴士存曾提出一种观点:如果美国继续挑衅,中国就可能在南海岛屿上建军事设施,以军事对军事。因为美国的挑衅已经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了。
对于美国,我们承诺非军事化;对于其他各方,对方不挑衅,中国不会反击,但面对挑衅,中国一定会采取行动反击。
(《世界知识》2015年第23期、《国防参考》2015.11.2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