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耳其如何看待中国崛起

2015-05-30

新传奇 2015年48期
关键词:东突土耳其经济

土耳其作为东西方桥梁的地缘政治地位,特别是在投资、贸易和丰富的能源输出(能源过道)方面,土耳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土耳其必须重视它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也正是在这个方面,土耳其必须面对中国的崛起。

中东乱局对世界经济形势,尤其是油价和“一带一路”建设肯定不利,但也提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机遇。

对中国而言,在继续支持国际反恐努力的同时保持战略定力,经营好周边外交仍是最佳选择。客观而言,中东的复杂局面也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出了道难题。美国越难以抽身向亚太转移,中国战略机遇期就越长。

反观土耳其,它正逐渐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未来的十几年正是土耳其对中国战略的形成期,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自然也蕴含着可塑性。所以,现在梳理土耳其人对中国的认知,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欧洲病夫”的大国梦

从地理位置来看,土耳其是一个地跨欧亚的国家,同时,土耳其又属于中东、黑海与地中海地区,可以说,其地理位置是特殊而优越的。

从国家实力来说,土耳其是中等强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万亿,在世界上排名第16位,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目前是发展最好的穆斯林国家;土耳其还是中东地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土耳其的实力使其在地区范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史地看,土耳其人曾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主人,这是世界上的最后一个穆斯林帝国,也是长期对欧洲有明显优势的一个强国,当然,它最终因为内忧外患而崩溃了,但土耳其人作为这个帝国失败的最终承载者并没有消亡,而是通过土耳其共和国这个现代国家接盘了所有的苦难和失败。

在学者看来,长达600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未真正沦为西方的殖民地,甚至也算不上半殖民地;然而,从“去殖民化”的视角来看,1923年就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土耳其,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个热切拥抱了西方殖民主义价值观与认识论的东方国家,这一特征鲜明地体现在土耳其与西方的关系中。

作为穆斯林帝国的奥斯曼-土耳其从19世纪早期开始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结构的西方化进程。近三百年来,土耳其人追求进步的努力和梦想最终通过土耳其共和国的现代化得实现。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几乎历届政府都把“西方化、世俗化”作为不可动摇的立国之基。

二战后,土耳其的外交政策更是全面倒向西方,它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加入了北约阵营,加入欧盟更成为土耳其真正融入欧洲的终极目标。作为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土耳其与西方的关系对地缘政治格局、欧盟的发展以及伊斯兰世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土耳其就被认为是第二个继日本之后实现了现代化的非西方国家。冷战后,土耳其从西方阵营的“边疆国家”成为了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国家”。当前,土耳其的目标是成为欧亚的“中枢国家”。

因此,在一些学者看来,土耳其频频出击的各种做法,是它的实力的体现,也是实现更大的发展的战略的一部分。土耳其已经提出了在它建国一百周年的2023年进入世界十大经济实体行列的目标。可以说,对很多观察者而言,土耳其好像就是个世界舞台的新来者,而且各种做法似乎让人觉得扎眼。但若从刚才提到的历史意识角度看,并不难以理解。

今天的土耳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当问起“在今天的土耳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土耳其的一名政府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是经济问题吧。目前的通胀和汇率使得本国经济更加严峻。

更严重的是经济基础的薄弱,看看制造业。土耳其的原材料很丰富,也有自给自足的传统,却始终没能创 造很好的制造业”。据统计,2013年,土耳其产业的57.3%为服务业、23.5%为工业、7.4%为农业;人均GDP约为1万美金:经济增长率为4.0%;失业率为9.7%。

自与俄罗斯爆发冲突以来,土耳其本已疲弱的经济遭遇重大冲击,货币贬值,股市大跌,近两年来出现的一系列经济问题——通胀高企、失业增加、赤字上升、出口下降等也在进一步恶化中。

11月24日开始,土耳其货币里拉出现持续下跌势头,当时1美元可兑2.9280新土耳其里拉,在美元升值以及土耳其经济受到冲击的影响下,仅那一周土耳其里拉兑美元已累计贬值3.5%,较今年年初时2.5082高位更是下跌超过14%。随着美联储加息脚步的临近,市场普遍预期,里拉对美元短期内很难出现明显反弹势头。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里拉贬值进一步加大了土耳其的经济风险,资本外流情况可能随着土耳其经济局势的恶化而加剧。据土耳其央行统计,2014年时该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净额为86.99亿美元,同比降低11.8%。同时,土耳其股市在那一周也创下近3个月来最大跌幅,大量资本因担忧土耳其国家经济状况而选择撤离这一市场。随着美联储加息时点日益临近,拥有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的土耳其或将遭受更为严重地冲击。

此外,通胀问题已成为土耳其经济面临的头号大敌。2014年土耳其通胀率达到8.17%,较2013年上升0.68个百分点,远高于土央行5%的中期通胀目标,与此同时,该国失业率攀升至11%,创下五年新高。

在通胀率持续处于高位的情况下,11月24日,土耳其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回购利率在7.50%不变,隔夜贷款利率维持在10.75%,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7.25%。此前,迫于土耳其政府的压力,今年以来,土耳其央行曾连续两次降息,1月20日时将基准回购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7.75%,一个月后,该央行又在2月24日将回购利率从7.75%下调至7.50%,将隔夜贷款利率从11.25%下调至10.75%以及将隔夜借款利率从7.5%下调至7.25%。

通胀率居高不下制约了土耳其央行进一步采取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手段,而经济增速放缓又对央行采取独立货币政策构成巨大压力。

去年,土耳其已经无法实现该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据土耳其统计局3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土耳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9%,高于此前市场预期,但较政府经济增长目标仍有明显差距。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欧元区经济复苏缓慢、周边国家局势动荡、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土耳其经济去年高开低走,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4.9%、2.3%、1.9%,第四季度经济回暖迹象明显,增速达2.6%。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预测,土耳其在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3%,2016年则将进一步下滑到2.9%。

IMF在报告中指出,由于严重依赖于中等或较低科技含量的产品,土耳其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愈发不足。由于土耳其贸易赤字和通胀率的上涨使得国外投资流入以及短期资金扶持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

麻省理工学院应用经济学教授阿西莫格鲁撰文称,过去几十年里,土耳其经济经历了“过山车式”发展——20世纪90年代,土耳其经济“死气沉沉”,同时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问题;2001年,该国又爆发经济危机,国力大幅被削弱;自2002年开始的五年里,土耳其迎来了经济快速发展期,年人均GDP一度接近6%的水平,创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大峰值,同时伴随结构性改革、生产率增长、地域与社会领域的经济活动不断扩展。经过了快速发展阶段后,自2007年开始,土耳其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生产率增长陷入停滞。

根据目前形势,市场普遍预期在今年整体经济形势走弱,以及俄罗斯即将发起经济制裁的制约下,土耳其今明两年的经济情况很难出现好转。

加强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

中土经济结构相似,都比较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两国在纺织品出口方面长期处于竞争关系。两国都渴望在中东和非洲地区扩大影响力,但目前这种竞争关系还处于潜在状态,尚不突出。

近年来,土耳其人开始慢慢意识到,中国的崛起将是毫无疑问的,并且,这必将改变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版图。

冷战结束之后,中土两国在中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多重利益的交合带。在土耳其的外交方面,由于历史、文化和能源方面的联系,中亚地区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在后冷战时期,土耳其已经成为中亚国家理想的发展模式,土耳其对这些国家有着多方面的吸引力。在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和安全领域,土耳其与中亚之间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这种势头将持续下去。对土耳其来说,冷战后在中亚出现的众多新国家,为土耳其的国际地位带来了多种可能性,因为,土耳其作为东西方桥梁的地缘政治地位,对中亚地区来说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投资、贸易和丰富的能源输出(能源过道)方面,土耳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土耳其必须重视它在中亚地区的利益。

也正是在这个方面,土耳其必须面对中国的崛起。随着中国的崛起,区域发展、地区安全和能源安全等问题正变得越来越重要。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就是为了应对这些安全需要。而且,上合组织也可以被视为是中国崛起的一个发展步骤。有土耳其战略观察家认为,为了维护自身在中亚的利益,土耳其必须接近上合组织,并且与之发展良好的关系。为此,土耳其必须向中国表明其合作的诚意。

而面对中国当下最迫切的需要,土耳其所能提供的就是其东西方间的桥梁地位和在反恐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在后一个方面。

就中土关系来说,中国更为看重的是在安全与反恐领域的合作,尤其是“东突问题”,因为,土耳其是“东突”势力活动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土耳其长期以来都是“东突”分裂势力避难的中心,只要中国新疆的分裂活动持续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土耳其将很难保持中立。

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力,也体现在土耳其对“东突”的态度上。土耳其长期以来都是“东突”分裂势力的同情者。然而,随着双边关系的发展以及作为对中国崛起的反应,土耳其开始收缩和限制其对“东突”势力的同情和支持。1995年,土耳其总统苏莱曼·德米雷尔访问中国之后,土耳其政府发布了一道由总理麦苏特·耶尔马兹签署的密令。密令指出,中国政府对在土耳其的由维吾尔人后裔所建立的社团的活动感到不安,密令要求土耳其各级公务员不得参加这些社团的各类活动和集会。

2002年4月,朱镕基与土耳其总理埃杰维特进行了会谈。埃杰维特表示,对于在土耳其部分“东突”分子的活动,土方将加强限制,土耳其政府不会支持“东突”的恐怖主义活动。2005年6月,应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邀请,土耳其宪兵部队司令图尔凯里访华,双方进一步表示要加强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及反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围绕安全问题进行的频繁互访以及签订的协议显示,自“9·11”之后,中土两国就反对“东突”分裂势力这一问题逐步达成了共识与合作意向。

不过,也有土耳其强硬派反对当政者温和的中国政策。根据这些人的看法,在中土关系中的温和派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是不充分的:首先,强硬派认为,那些搞妥协的土耳其人不理解经济民族主义。对中强硬派认为,对中国而言,土耳其只是一个通往欧洲共同体的跳板,那才是一个有着巨大机会的市场。还有的土耳其强硬派认为:“土耳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额是非常滑稽的。我们向中国出售3亿美元的货物,而中国人向我们土耳其人出售了70亿美元的货物。这个就是商业图景。

就中土经贸关系来说,土耳其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贸易的不平衡问题,二是关于中土两国之间在雷同工业部门领域的激烈竞争问题。这种不平衡使土耳其感到很不安。土耳其商人对中国商人及商品在土耳其市场上的存在感到不安。根据土耳其方面的资料,土耳其的中小企业主在最近举行的一个商贸洽谈会上感觉到了“中国威胁”的存在。

报道说,土耳其商人力图在战后的伊拉克市场上有所作为,但他们发现中国商人的存在使他们倍感压力与威胁。这个洽谈会是在土耳其东南部的最大城市加齐安泰普举行的,时间是2008年5月。根据一家土耳其研究机构所作的《国家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与土耳其之间的问题是集中于两国之间纺织业部门的不可避免的竞争上。其实,这也是土耳其最早和最深切地感到中国之竞争压力的领域。

显然,这些土耳其的强硬派只是把他们的关注局限于土耳其人和中国维吾尔族人之间的所谓的历史、文化和种族关系,只是目光短浅地盯住中土两国之间暂时的贸易不平衡。他们对土耳其与中国有关的其他方面的利益是无知的。

更多的土耳其经济官员相信,不利的条件会随着时间改变。土耳其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上。

所以,对竞争的担心并未改变土耳其视中国崛起为一个机遇的看法。在政治上,作为世界舞台上的一个次级力量,土耳其更渴望的是寻求与中国在各个方面合作的机会,以提升其自身的利益。但是,中国也应该意识到,没有实质性的利益交换,将很难获得土耳其在反“东突”恐怖主义方面公开且全面的合作。

(《文化纵横》、新浪网2015.11.27等)

猜你喜欢

东突土耳其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也叫“土耳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土耳其政变为何以失败告终
土耳其医改后来居上
土耳其为何成“东突”庇护所
“东突”囚犯为 未来去向焦虑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