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操作程序

2015-05-30魏红菊

关键词:小学数学

魏红菊

【内容提要:】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解决问题的活动,无论是课内探索活动、课外调查活动、还是课内外相结合的活动都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确定课题——商定活动方案——论证活动方案——总结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课 操作程序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在呈现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经历探索,又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是由学生自己选定。一般来说,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确定课题——商定活动方案——论证活动方案——总结评价。我就以北师大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实践活动课“旅游中的数学”为例具体阐述。

一、确定课题

数学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每一位教师必须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所以,在课的开始,老师就从谈话引入,课堂气氛异常轻松、愉悦。“春天到了,校园了的各种花也开了,天气也特别得晴朗。这么好的季节,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当有学生建议组织三年级的春游时,教师顺势引导:“春游活动很有意义,可是整个三年级班级多、人数多,要组织一次这样的活动,需要好好计划一下,做一番准备。想不想做一回小小策划员,自己来设计一个春游方案?”然后,教师揭题:春游。这样就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定向。

二、商定活动方案

这一环节是明确实践活动目的,协定实践活动程序。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商议确定活动前的准备。“回想经历过的几次春游活动,想一想要组织这样的一次较大型的春游活动,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异常踊跃。首先,师生经过交流共同确定春游的地点—水上乐园。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众多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前需要解决问题,确定本次实践活动的方案程序。(一)制定租车方案;(二)选择购票方案;(三)建议游玩方案。

三、论证活动方案

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能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研讨的问题情境,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进行探讨发现的研究材料和信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充分验证自己设计的春游活动方案。

1、论证租车辆数和租车费用

提供信息: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人数180人,教师20人。每辆汽车最多可乘坐45人,包车每辆500元。学生很快列出算式为:(180+20)÷45=4(辆)……20(人)。当老师问要租几辆车时,大多数学生都说5辆,但有一小部分学生提出了异议,理由是最后一辆车只有20人,也要500元,太浪费。这时,老师顺势引导:“从节俭的角度考虑,20人租一辆车,空位太多,太浪费。那么,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学生纷纷展开讨论。有的学生提出“这20人挤到其他几辆车去。”但马上就有学生反对,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客车超载,违反交通规则,有不安全。”这时,就有学生提出可以租一辆小车。这样既可以解决多余人员的乘车问题,又不浪费。经过商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租一辆小车。教师于是又提供一条信息:租一辆小车要300元。这样租车费用也得到了解决。无形中学生学会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灵活解决的策略。

2、论证购票方案

首先让学生模拟购票员角色,咨询有关信息:根据信息中提供的相关内容,以自由问答的形式向模拟购票员咨询。(什么叫“团体票”?)其次让学生先商量一下怎样购票更合理,然后算一算需要多少钱。最后小组内选择最佳方案,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列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后,教师启发比较:“看来购票的方案不止一种,那么作为三年级的老师他们该如何选择呢?你能提供点建议吗?”学生在发表看法的过程中,引起他们共鸣,选择并筛选出一种最佳方案。最后教师结合实际让学生说一说本春次游活动每位同学应该交的费用。

3、论证游玩方案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份“水上乐园”部分游玩项目的价目表。“参考所提供的价目表,根据自己的爱好作出决定:如果你去,你准备向家长要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了各自的游玩方案时,教师又提出灵活性、开放性更强的要求:“如果只带20元钱,你觉得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最少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在此基础上,教师评价激励:“根据个人的游玩方案设计,评出小组内哪位同学消费比较合理,做到既节约又玩得尽兴。”

论证活动方案强调的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是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总结评价

数学使活动课的总结包括过程总结、结果分析、交流甚至答辩活动。侧重在学生反思探究、实践中的得失。如:“我懂得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在实践活动课中的得失”,“我打算如何改进”等。所以,教师以问题:“五一节快到了,你能悄悄地设计一份全家人出游的方案,给家人一个惊喜吗?”。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由于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型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标准和方式与常规性学习的不同。它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参照,而不是以科学领域的发展水平为参照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时,既要评价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