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米兰世博会各国家馆设计谈展示设计信息传播与信息载体
2015-05-30韩卫萍
韩卫萍
展示设计的本质是信息的流动,必须借助各种信息载体才能使信息传播,本文以2015米兰世博会阿联酋馆和法国馆的设计为例,分析在展示设计中,如何使用各种显性与隐性的信息载体来表达设计主题,传播设计信息。
序言
展示设计是信息的传播,是传播者向受传者传播信息,其本质是信息的流动。信息的传播与流动必须借助媒介,媒介负责传播和承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设计者和甲方作为传播者想要向参观者即受传者传播信息,就必须将信息依附在一定的信息载体之上,离开信息载体,信息传播将无法实现。展示信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或声音,也可以是展馆造型,还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当一种展馆的外在形象具有了内在含义时,就成为了信息载体。在世博会上,各国展馆外部形象与内部展示空间都具有信息载体的功能,都在进行设计主题信息的传播。世博会不是单纯的展览会,更是现代设计发展的见证,树立国家形象是各国展馆的主要任务。各国展馆的设计不仅强调本国文化的独特,还注重表达本国的意识形态。每个国家展馆外观设计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室内空间和展品的展示更反映出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和民族个性。
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主题是“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探讨地球上的生命问题,探讨如何以现有的地球资源,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养活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在此主题的带动下,大多数国家展馆的设计主题回归到养活人口最重要的农业基础上,设计主题都与农业相关,探讨解决粮食生产的问题,或者是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技术。此外,各国纷纷将设计重点放到体现本国农业文化特色之上,展館设计在呼应本届世博会主题的同时,更着重从本国的文化特色角度进行主题诠释,展示自身优点与文化、经济和科技成就,产生了一个个优秀的展示设计方案,各国的农业文化特色,在此一览无喻。每个展馆的展示设计都是从构思概念开始,将功能、技术、经济、文化、审美、社会环境等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设计者通过视觉、听觉和感知等综合手段,使用多变的展示空间来展示各国形象,使国家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将想要表达的信息传播给观众,这其中有既有技术与美学的探索与融合,也有地域文化的传承。
2015米兰世博会阿联酋馆
福斯特公司设计了2015年米兰世博会阿联酋馆,设计主题为“精神食粮——维持与可持续:塑造与共享未来”。表达了阿联酋参与世界未来发展的意愿,以及对“滋养地球”所带来的文化、伦理、技术、科学、医疗及食物等系列问题的思考。阿联酋国家馆建在靠近世博中心的一个140米长的基地上,参观者通过一道“引人注目的峡谷式入口”后,才能进入展馆,真正领会到其中的魅力。参观者将通过参观步道,依次到达充满艺术色彩的国家馆中心展厅、花园和餐饮区。
阿联酋馆入口两侧是12
图1
米高的波浪形状的高墙,波浪形状模仿了被风吹起波纹的沙漠,这是一个极具阿联酋特色的视觉信息载体,很快的将参观者带入到了阿拉伯国家独有的氛围中。福斯特事务所为了展现具有阿拉伯世界特色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及能源可再生技术,打造了一条长达 140 米、美轮美奂的仿沙丘步道(图1)。蜿蜒的步道两边是 12 米高的造型墙,墙壁上布满独具阿联酋国家景观色彩与纹理,这些纹理是使用扫描设备捕捉当地沙漠的纹路后形成的。墙面的多变造型纹理可让观众认识并欣赏到不同情境的下的沙漠风貌。这条平行于波浪形墙的通道贯穿着整个展馆,彷彿“丝路”般的沙丘步道,让到此的游客更能身临其境,欣赏着富有阿联酋地理特色的黄沙景象,产生一种山脊和沙丘的观感。在这里围墙、步道以及它们的形状、色彩、纹理都成为了展示主题信息的载体,向参观者述说着设计者的思想与情感。
步道中间设计了一条模仿当地灌溉农田的电子水渠,使用iPad与显示蓝色水面的屏幕来模仿支撑当地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沙漠中的灌溉水渠。传送带运送着iPad缓缓传送,下方仿佛是真正的波光粼粼的水渠。参观者可以拿起iPad了解展馆内的展示内容。在这里模仿水渠是将参观者熟悉的具象形态稍加修改直接使用,具象形态更能唤起普通参观者的情感共鸣,使其马上联想到当地的灌溉水渠,了解水的珍贵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古时候的当地人就掌握了灌溉的知识,以此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
由于世博展结束后,展馆将挪回阿联酋国内,在为米兰的游客创造自然舒适空间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将来在阿联酋国内展览时当地暴烈的阳光照射问题。为了适应两种不同气候的城市需要,展馆内部设计成自遮阳模式,利用墙壁的高度遮阳形成阴影,这也是传统沙漠城市遮阳的做法。
沿着步道,参观者走入圆形的中心展览区,在此观看介绍阿联酋先进能源与农业生产的视频。参观完毕,步道将引领参观者前往富有阿联酋特色的景观花园,然后沿阶梯而上,到达餐饮美食区,在这里品尝阿联酋地道的特色餐点,让富有神秘美感并兼具环保的沙漠文化驻足在参观者心中。
在阿联酋展馆中,从墙到景,每处设计都是设计主题的信息载体,都能让参观者感受到中东美丽的沙漠景观,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完整的充盈其中。展馆狭窄的阴影街道和阿联酋景观可以帮助参观者感受沙漠之城的地貌特点和文化理念。
2015米兰世博会法国馆设计
2015年米兰世博会法国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包含一片法国传统的几何式花园庭院和主题展馆,参观者首先穿过花园,领略独具法国特色的庭院风景,到达主题展馆。
法国馆主题展馆的设计为了体现法国独有的农业特色,选择了两个主题元素作为设计信息载体,一是法国肥沃的土地资源,使用法国农业用地的山地丘陵形态并将其翻转作为展馆外观的母形之一。选用山丘作为设计信息载体,首先从显性载体的层面会让参观者联想起法国的山岭地貌,进一步思索会发现这个载体更深一层次的隐性信息,即在这块土地上法国人因地制宜,生产出丰富的农作物,同样是这片土地,也产生了法国人独有的高品质的美食文化。
第二个设计主题元素是“大市场”,以法国传统的巴黎市场造型做为展馆的另一个设计母形,巴黎市场是法国旧时期民众进行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热闹喧嚣。展馆沿用了旧市场的矩形外观及内部拱形大厅,首先从显性载体的层面让参观者联想起法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繁荣的农产品贸易交流,进一步联想到这个信息载体更深一层次的隐性信息,即法国本身就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家,一个如同农贸市场一样开放的城市,欢迎各国民众的参观与交流。
法国馆以这种法国传统市场的矩形外观作为展馆的外观雏形,再用法国东部侏罗(Jura)山脉盛产的原木材料塑造法国连绵起伏的山丘地形,并将山丘地形以顛倒的方式与市场的矩形外观相融合,最终形成了法国馆的设计。
法国馆的外观简洁又不乏变化,融合了法国山丘地形与传统市场形象的木质展馆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里展馆本身成为了设计信息载体,传播着法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的设计信息。
进入展馆内部,首先看到的是如同市场大厅一般的拱形内厅,有着巨大的屋顶与绿茵(图2),可以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凉爽的空气。展厅顶端是由交错而成的木格形成的如同颠倒的山丘般的半开敞顶部,木格可以起到遮阳作用,其投射到地面的阴影与开放式的内部设计让室外的微风可以自然的吹进展厅,世博会的举办时间正好为2015年5月份到10月份,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夏季炎热的温度也可以节省传统能源的消耗,体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颠倒的木质山丘上布满农作物,木格造型中将种满啤酒花,啤酒花藤顺着木格空隙生长,弯曲包覆整个展馆内部,使天花板呈现动感、优美的曲线。还有一进馆便能嗅到淡淡香气的香草类植物,这些种植于馆内天花板及四周墙壁的植物,大多为易生长作物,采用无需土壤的先进技术种植,既可确保产物安全无负担,产量上也非常具有成效。游客从展馆底层穿过展厅,通过楼梯可以到达屋顶的露台餐厅,在那里可以享用展馆自产的新鲜农作物制成的食品。
法国馆网格天窗的设计、波浪形的开放式室内结构,形成了一座网格状的“多产市场”,一個深具凝聚力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在这里既可以种植、收获粮食,也可以进行现场销售。不论是馆内悬吊的现成农产品还是分布于馆内各处的栽种农作物,或是现场营运的烹调餐厅及小酒馆,都延续了传统的、热络的市场样貌,重现了法国传统农业产品生产及烹煮食物的市集交流,游客可以在这里学习法国丰富的农业历史,看到不同种类的、可食用的植物就在身边生长。展馆内部的每一处设计,无论是多媒体的显示屏,还是散发着香味的植物,都成为了传播设计者主题思想的信息载体,都在向参观的游人传播着视觉、味觉、听觉的信息——即法国有着丰富的农产品,可以提供更好、更营养的食物来让世界更繁荣美好。
小结
综合以上世博会国家馆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到,在展示设计中,可以使用各种显性与隐性的信息载体来表达设计主题,传播设计信息。将公众熟悉的具象形态和元素进行抽象、提炼或变形处理,使之成为具有象征意义或典型意义的符号。在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结合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将各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或风土人情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以具有既定含义的形态或图形、色彩作为基本要素,虽失传统之形但不失传统之韵,使各国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技术、功能结合的基础上得到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能够满足信息传播需求的信息载体,最大限度的传播设计信息。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