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015-05-30游燕
游燕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因此,德育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应当从小学阶段贯彻落实。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因此也成为德育教育的平台。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础阶段,因此进行德育教育大有裨益。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发挥德育作用时,具有层次性、审美性、渗透性等特征,并且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精彩的故事、形态各异的图画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当深刻领悟新课改的精髓,在小学语文中有效地渗透德育,从而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深刻内涵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括听说读写四个基本环节,这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的四大部分使语文走向丰富性。因此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实现语文与德育二者的整合,同样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四大基本环节。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挖掘语文教材的丰富内涵,使德育渗透水到渠成。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时,教师要首先对这一组课文进行全面分析,把握本组课文的精髓。这组课文包括《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这四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性美,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平台。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更应通过形象的语言、精炼的总结触动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愿望,这样,德育渗透的有效性便得以保障。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的经典文本,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人性的真善美等,能够小学生的共鸣,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完美整合。除此之外,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汉字的深厚魅力,在识字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
二、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在游戏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要进行改革,必须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教室之中。德育不在一朝一夕,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但长时间的言语说教又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弱化德育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扩大德育的平台,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时成为德育的重要阵地。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小学生形象思维较为突出,爱玩、爱游戏的天性较为突出,而语文课外活动恰恰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热情,在活动中培养道德感,提升道德水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诸如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话剧表演等语文课外活动,学生参与、体验不同主题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本主题的感悟水平,而且能够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欣赏他人等高尚的品质。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使学生从德育理论走向实践,在行动中提升道德水平。
三、重视组织语文课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渗透离不开课外阅读的支撑。文学作品异彩纷呈、内涵丰富,通过优美的文字、感人的故事等能够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使之产生共鸣。这些作品并不简单地揭示人生哲理、进行道德说教,而需要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实现与作者、作品的对话,体会作者的伟岸人格,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极其宝贵。然而在我国小学阶段,由于尚未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十分有限,这为语文教师提出了重要课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语文基础出发,指导学生阅读合适的书籍,使之在阅读中受到道德熏染。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书籍,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推荐《傅雷家书》、《鲁滨孙漂流记》等,帮助学生在优美的文字、曲折的故事情节中流连忘返,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与道德的熏陶与感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学生感悟力是德育的重要方式。
四、发挥语文教师的榜样作用,在言传身教中形成示范
德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课外阅读都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这与语文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除此之外,德育也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与榜样作用,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实现教学与德育的整合,必须发挥榜样作用,在言传身教中为学生形成示范。为此,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其一是言传。在小学生看来,教师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出于对教师的崇拜,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语言引导。为此,教师要做到言语温和、客观中肯,无论是夸奖还是批评都要讲究艺术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信服力。其二是身教。由于这是一种潜在的、无声的影响,教师更应当时时注意、处处留心,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隐性课程,其作用之大不容小觑,因此,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结语: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不仅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便利,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后果,如消极价值观的腐蚀、道德感的下滑。小学作为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基础阶段,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整合,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深刻内涵;第二,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在游戏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第三,重视组织语文课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最后,发挥语文教师的榜样作用,在言传身教中形成示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即适应了时代的呼唤,又顺应了新课程改革,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雪清.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08)
[2]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2)
[3]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