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新词语与社会文化生活

2015-05-30徐艳

东方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影响

徐艳

【摘要】随着网络在铺天盖地地向人们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新词语也在潜移默化地向现实世界渗透,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中语言的表达。这些新词在构词、词义、以及句子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时代特色。本文主要从网络新词语的定义、特征和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语言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浅谈网络新词语与社会文化生活。

【关键词】网络新词语;社会生活;影响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不仅构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而且催生了新的社会模式,即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成员,也就是网民,在其频繁的交际过程中必然产生与此群体相适应的语言,即我们所说的网络新词语。网络新词语是当今世界广为流传,尤其是在年轻人中盛行的词语,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社会文化气息,这些新词语凭借着互联网得到了广泛和迅速的传播,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网络新词语的定义

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网络新词语是指由一定的网络用户群体在QQ、微博、Twitter等网络虚拟空间创造或者大量使用的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鲜活性等网络特色的语言。通常来源于影视网络热门用语,更多的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因而产生了一些被大家都接受的说法。通常分为几个大类:谐音型,拼音缩写型,象形动作型,英文缩写型,数字型,行业专用型。

三、网络新词语的特征

(一)新潮、个性化。年轻人在网络用户中占了绝对的优势,而年轻人正是时尚和个性的代表,从而他们使用的语言也受自身特点的影响,自然而然网络语言也具有时尚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我们在网络上经常会看见这样的表达,如:9494(就是就是)、酱紫(这样子)等都是利用谐音,个性地表达。

(二)简洁化。在网络上,人们通过敲击键盘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但是打字相对于说话来讲就慢了,因此,为了在最短时间内传达最大的信息量,在语言上就要求越简约越好。这样的例子很普遍,如:酷、赞、顶等单字成词,来表达人的心情。还有一些省略语,如:累感不爱、人艰不拆等的四字成词,既简单,又能干脆利落地满足自己情绪的表达。

(三)英语化。当代的年轻人是全球化影响下的一代,英语在年轻人中逐渐普及,因此人们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英文表达也越来越常见,尤其是一些英文缩略词,如:PC、IC、ASAP等。还有一些中英文混用的情况,如:I 服了 U(我服了你)。这些词的运用并不考虑正确与否,只是简单的运用一些英文的常见表达,也能够传达说话者的心境。

四、网络新词语的形成原因

(一)社会文化因素。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对传统媒介巨大冲击的新媒介环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进行实时交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5年2月3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人(来源于:中研网)。网络使得人们突破了地域、国家、民族、语言的界限,使得人类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在这个网络世界里,可以随意地阅读网络杂志、看网络电视、进行网上商务等。运用各种APP如:微博、微信、QQ等进行交流和浏览信息。所以在这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语体,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语言是静态的现象,其使用则是动态的过程,在语言的各种要素中,词汇的发展最快,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就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发生的。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的,网络新词则是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形成而形成的。网络新词同样也是网络文化的符号,而网络文化正是源自于社会文化生活,因而网络新词也是在文化生活这一动态变化中产生的。

(二)主观心理因素。

1、基于追求个性的心理。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个性,常常会创造出一些新词来表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其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最为常见。如:“山寨了谁”、“百度一下”,这里的“山寨”、“百度”都是名词作为句子的谓语用作动词。再如:网站被“黑”了,这里的“黑”就属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巧用方言也是网络新词的一种创造方法。常见的有台湾话、东北话等。如台湾语气的“不造(不知道)”;东北话“忽悠”,有调侃之意。类似的词还有四川话“铜子(同志)”、“摔锅(帅哥)”等。

2、基于隐匿自我的心理。网络世界是虚拟的,而正是利用这个特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便说、不好说、不敢说的话,在这个虚拟的平台里都可以尽情地说出来,因此就创造出了一批网络新词语。如:7758(亲亲我吧)、BT(变态)、特困生(原来指家庭贫困的学生,而网友则借此来形容那些一上课就特别困的学生)等。

3、基于减压的心理。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使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生活在高度压力的环境之下,为了减轻社会竞争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这些网民又创造出一批新词来减压。如使用叠词而形成的新词,例如,“吃饭饭(吃饭)”、“睡觉觉(睡觉)”、“什么东东(东西)”。还有网友自嘲来减压,例如,“骨灰级”指的是游戏的最高级别,网友用这个词来自嘲除非玩到死才能达到游戏中的顶级高手;“偶像”被调侃为令人呕吐的对象,这种自嘲的心理不仅能达到减压的效果,而且也加快了网络新词语的产生。

五、网络新词语的社会影响

(一)积极影响。新媒体每时每刻都在更新和传播着大量的新词语。这些信息扩宽了人们的知识层面,改变了知识结构。它从不同层面开拓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鉴赏能力,打破了思维定式,激发了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和生活热情,有助于人们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增强社会凝聚力。网络新词语富有个性、轻松幽默、机智诙谐的特征和娱乐功能,能很好地释放人们的压力,身心得到愉悦,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各民族的时尚新词语都是在现代潮流中寻找语言创造的突破口,充满着理性的内敛与知性的优雅,散发着各民族的浓郁气息。它们相互借鉴、融合,拓宽了本民族的文化视野,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手段,从而丰富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现今大量流行的缩写新词语以其少量的符号表达了尽可能多的信息,适应了讲究速度和效率的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经济原则,满足用较少符号包含较多信息的语言交际需要。新词语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今的社会风尚,丰富和繁荣了语言。

(二)消极影响。新词语的发展促使人们用跳跃性、爆炸性等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反应在语言中就体现出“自由化”。但由于人们越来越尊重独立的个体,过分地追求“自由”,甚至于出现粗俗化的语言,高尚语体不断被摈弃。人们的思维不断受西方文化中消极部分的侵蚀,致使某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的偏离。追求流行、时尚使得有些词语偏离了道德标准。网络新词语对汉语语法规则也是严重的挑战。

六、结语

语言的发展不会停滞不前,一些词汇要逐渐消亡,而另一些新词汇就要陆续产生,然后借助网络新媒体这个平台流行成时尚。网络新词语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今的社会风尚,丰富和繁荣了我们的语言,我们要采取辩证的态度来看待这一现象,善于分辨和取舍,以便让网络新词语对我们语言的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叶晓庆.网络“新词族”盛行的社会文化透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四期.

[3]张玉敏.网络新词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J].语言藝术.2012年4月.

[4]网络文章《网络新词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项目《网络新词语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201413579009Y〕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