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创造性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2015-05-30纪海燕

东方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创造性节奏动作

纪海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创造力不再是天才的标志,而成为一种生存的技能。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探索,会创新的创造型人才,这使创造性教育成为一种必要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才。长期以来,不少音乐教师一直沿用过去常见的教育习惯和方式,总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教师讲,学生听”成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教师对学生指导得越具体,学生学得越好。但实际上却适得其反,学生因此而失去独立思维能力,同时也失去了探求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来组织音乐教学,而且更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让儿童们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以及自己动手创造音乐,取得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和强化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需要我们的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课题和任务。

我在音乐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研究和探索的: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一)创造性教学在节拍,节奏教学中的实施

节拍、节奏教学宜用启发联想方式。在儿童初学节奏节拍时,如果采用呆板的、满堂灌的方式去教学,学生听起来没兴趣,学起来也困难。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形象化的、由自然节奏启发音乐节奏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情趣昂然的心态进入音乐王国。同时,把丰富多彩的自然音响节奏配合在形象化的音乐节奏中,既直观明了还颇有趣味性,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

1、读儿歌,学节奏。

例如教学四分音符时,我让学生读儿歌:×××××××

小鸭小鸭嘎嘎嘎

公鸡公鸡喔喔喔

小狗小狗汪汪汪

在念儿歌时,要求学生根据儿歌节奏敲奏乐器或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让他们通过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乐器声音进一步分辨声音的不同长短。

2、画标记,学节奏。

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小动脑筋,动脑筋是创造思维,这是教育的根本。我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图画和标记表现不同长短的声音。使学生们尝尝创作的乐趣,从小养成自己学、自己动手创作的能力和习惯。这种独立思考和具有自信的个性将为今后学习任何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

你  的鼻子  真呀真正长!

用标记来帮助学生掌握附点节奏。

3、编词语,学节奏。

“编词语,学节奏”,是让学生在学习掌握某节奏的基础上来创编出与节奏相同的词语,从而达到巩固某节奏的目的。如在一年级第二课节奏综合练习中有这么一个节奏×××│×××│,我让学生根据节奏创编一句话,学生纷纷创编出:×××│×××│

大河马  嘴巴大

长颈鹿  脖子长

小青蛙  呱呱呱……

学生们越编越多,越编越好,越编思维越开阔,都沉浸在活泼而又欢乐的音乐气氛中。这种“创编词句”的节奏练习,不仅提高了学习节奏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节奏念法技巧,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即性创编能力,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创造性教学在试唱练耳教学中的实施

音乐听觉训练一般称练耳或听音练习,其主要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小学生的听觉训练,对于学生的唱歌、演奏、欣赏、创作和识谱的提高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视唱听音训练的教学要富于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精神,鼓励学生创新,提倡做出与众不同的回答和表演。多做即兴性质的练习是发挥创造性的好方法,因为即兴练习避免了识谱、写谱能力的束缚,更有利于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我在教学中按上述要求设计学生的听觉训练,并努力创造出生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富有成效的听觉训练方法。例如:两人一组,一位任意拍手数下,另一位闭起双眼并聆听,然后将对方所拍的次数、方位重复拍击出来。再如:由教师即兴弹奏一段起伏明显的旋律,学生根据起伏向前、向后或向左、向右走等等。

(三)创造性教学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施

由于音乐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点,欣赏教学的重点在于丰富、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环境,给学生的想象创造条件和情境,使学生从流动着的音响艺术中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创造性的想象,“思接千载”、“视通千里”。

欣赏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同文学欣赏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音乐欣赏中每个人的感受、想象也是不同的。让学生谈听后感,、既能相互启发,又能深化对音乐的理解与评价。例如:欣赏乐曲《龟兔赛跑》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为什么兔子跑得快却输给了爬得慢的乌龟?”学生听完后,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很快便理解了乐曲的意义。

(四)创造性教学在律动教学中的实施

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音乐起,就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教师应提高学生大脑与身体之间合作的效率,提高他们身体对音乐即兴运动反应的速度、准确性和独创性水平。如:用拍手、走、跑、跳躍、列队行进、单脚跳、摇摆等自然动作,通过配乐,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特点。再如:×0×0,通过跳来感觉快而轻巧的节奏;××××××│××××××│,通过摇摇篮、划船或模仿风中摇摆的树枝,体验节奏的摇摆感;×│×·×│×·×│,通过模仿马儿奔腾的动作,感受弱起拍子。再例如:让学生运用动作幅度的大小,表现不同时值的音符。当拍出一个音后,动作再空中延续,形成一个圈,表示音值时间的延续。音值短,则动作幅度小,再空中形成的圈也小;音值长,则动作幅度大,再空中形成的圈也大。同样的方法,不同速度、力度的音乐,也可用不同幅度、高度、方向的相应动作来表现。

二.  在课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课外音乐活动      课外音乐活动是校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创造性表达心中的情感及对音乐的理解的思维方式。在课外活动中交给学生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挖掘学生创造潜力,激发学生音乐的创新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音乐课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通过学生的大胆质疑、发现、设想,去捕捉歌曲中所表达的形象和情感,学生自主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自觉地进入了创造想象的空间,优化了学生认识音乐创作的过程。

猜你喜欢

创造性节奏动作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动作描写要具体
YOUNG·节奏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