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生活中最甜的甘蔗
2015-05-30余显斌
余显斌
西南联大时,大师们的物质生活几乎走入绝境,以至于这些温文尔雅的夫子不得不在教学之余为生活奔忙劳碌。他们落魄,却不失乐观,宽厚。
文学史家、楚辞研究专家游国恩为了省钱,带着家小转移乡下,租住几间破屋。那儿离城二十里,每次上课,进城下乡,一趟来回就是四十里。游国恩每每走得气喘吁吁,却笑称自己在免费锻炼。云南地方云雾缭绕,常年多雨,尤其春秋,细雨淋漓,数天不停。破屋外下大雨,破屋内下小雨,为此,游国恩将书桌到处转移,戏称自己为游击队。
游国恩不问家事,但家有贤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有夫人张罗。他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楚辞,摇头晃脑,长吟短叹,眼不斜视,目不窥园,一篇一篇论文,随之写出来,业内人士读了,击节称赏,赞叹不已。尤其《楚辞概论》一书,鲁迅收藏,做为自己《汉文学史纲要》参考书;郭沫若称赞此书是“离骚”研究“最好者”;一贯骄傲的闻一多也充满感激地道:“此书最先启发我读《楚辞》。”
一次,刚发薪水,游国恩拿了钱,高高兴兴就去了粮店,买下两袋米。买后傻了眼——没办法背回家。好在,一回头,看到个挑夫,忙拦住,讲好价钱,请代为挑送。
挑夫答应了,挑起两袋米就走。大师在后面紧跟着,走着走着,一个楚辞问题突然蹦出脑海,脚步遂慢下来,一边走,一边吟哦着,平平仄仄。
当时集市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挑夫回头看看,大师不见了人,再想想自己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儿女嗷嗷待哺。于是,挑着两袋米,一转头钻进人群里,失去了踪迹。
大师想罢问题,才想起米来,忙抬起头,面前没了挑夫,没了两袋米,只有自己傻站在那儿。
米丢了,回家得给夫人一个交代啊。
大师挠挠脑袋,眼睛一眨,计上心来,走到个甘蔗摊子前,掏出钱,买了两根甘蔗,扛在肩上,雄赳赳走回去,恭恭敬敬献给夫人。
游夫人半天才醒过神来,问道:“米呢?”
大师并着脚,低着眼,轻声道:“挑夫挑着。”说完,看夫人四处张望,忙告诉她不用找了,人家趁自己不注意,挑走了,这会儿大概已到家了。
游夫人急了,告诉他,快报警啊。可是大师不去,用他的话说,他们家需要米,这个挑夫“比我们更需要”,不然,他怎会这么干?
游夫人听了,无奈一笑,接受了他的甘蔗,也接受了他的建议。
这段故事后来在联大传开,也成为一时笑谈。
一个人,在受到别人侵害时,首先不是恨别人,而是设身处地想他人所想。这,是大爱,是宽容。
一个人,在生活绝境中,仍把苦难当乐趣,这也是一种大爱,一种宽容。
这样的宽容,是人生历程中最甜的甘蔗:生活越苦,甘蔗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