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场意识
2015-05-30游宇明
今日文摘 2015年5期
游宇明
人都想有点作为,获得认可。如果我们将社会比作一个“场”的话,这其实就是一种“进场意识”。
人有进场意识当然好。一个官员不想任事,每天“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他管辖的地方不会好到哪儿去;一个商人不思进取,赚到吃饭钱就心满意足,生意绝对做不大;一个专业人士庸庸碌碌,满足于完成上头派的那点任务,一有空闲就搓麻将、下象棋,那永远别想脱颖而出。
不过,一个人只有进场意识也不对,某些时候我们也得有“退场意识”。比如你是领导、是企业家、是科学家或文艺家,在盛年岁月里看过繁花、登过高峰、指点过江山、漫话过沧桑,但这些身份都不是终身标签,总有一天需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再比如你培养大了好几个子女,自以为养儿育女经验极其丰富、思路天下无敌,但后来子女做了父母,你最好还是让他们自己去教育下一代,不要总以爷爷奶奶的身份指手画脚。子女毕竟接受过更新的教育,他们的经验也许不如你丰富,其眼光却可能比你独到,他们的责任总要由他们自己来担。
进场之后总有退场,没有什么不习惯。一个人退场,先要学会一个“节”字。懂得节制个人的欲望,比如权力、物质、美色,舍得放下该放下的东西,才会开开心心地做该做的事情。不懂得“节”,什么东西都想搂在怀里,你在生理上不能适应,心理上不能解脱,最后必然疲惫不堪。
任何人只要认认真真活在世上,他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但世界是由众多人组成和推动的,缺了某个人,一样照常运转。我们千万不能将自己的作用看得太大,不要以为某个屠户死了,别人就一定只能吃有毛猪。正确估价了自己,才能在退场时干干脆脆,不恋栈,不越位。这不是怯懦,而是一种对生命的顺应,对名节的呵护。
(万海荐自《北京日报》)
责编: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