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热潮下暗藏泡沫风险?
2015-05-30任芳
任芳
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14年可谓是发展与风险并行的一年。大量的P2P平台在一年里经历了从出生到死去,整个行业在生命循环中自我淘汰更新成长
P2P网贷起源于英国,随着Lending Club、Zopa等国外代表性平台崛起,P2P风暴也开始席卷中国。对于中国市场,P2P网贷在探索发展中体现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面,发展出了中国式的运营模式。
各路纷纷涌入 呈现井喷式发展
2013年,余额宝的出现给大众普及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越来越多人关注互联网金融,进而带动了网贷行业的快速发展。交易额、投资人都得到了大量的增长,行业发展利好。越来越多人看到这个市场机会,都想进来分得一杯羹。
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P2P网贷行业更是火爆,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互联网巨头、各类创业者,甚至传统金融机构、国资企业等都纷纷涌入。截至2014年底P2P平台数量已经达到1575家,全年累计成交量高达2528亿元。在这组数据背后展现的是整个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P2P行业的日趋竞争激烈,为吸引投资人,行业正在不断创新。
2014年8月25日,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推出P2P产品。从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衍生品角度来看,这款产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财产品,它利用支付宝的“明星效应”和互联网的需求发现优势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优势相互结合,匹配借款人与投资人的理财需求,从而获取较高的利息收益。“半小时销售10亿理财产品”的成绩让活跃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佬们都大扶眼眶。
2014年,第12届上海理财博览会共吸引了高达17万人次参观,再创参会人数的新纪录。而P2P网贷则再次成为了最受追捧的理财投资产品,这一点从各个展台的火爆程度就可见一斑。
从众多展台中看到,P2P展商们都打着高收益的旗号,其中有些收益率更是达到了25%以上的惊人收益。
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诞生出了如钱多多、拍拍贷、点融网、红岭创投等这样的风格鲜明、经营稳健的主流龙头企业,他们在将网贷模式与中国本土普世价值观的结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被实际证明安全有效的运作模式。
热潮下可能隐藏的风险
P2P网贷是“人人贷”的简称,是指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
在巨头们加入战局的同时,网贷行业中的另一些老板为了快速盈利,进行不规范运作,以高额回报、平台担保等幌子吸引投资者投资。与此同时,大多数投资者都不具备专业知识,无法鉴别P2P网贷平台是否靠谱,P2P网贷平台跑路现象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8月跑路的15家平台中,涉案金额达2.7亿元。一方面蓬勃发展,一方面跑路不断,P2P网贷行业一时纷乱迷人眼。
“P2P征信现在基本上等于零,大家的风控手段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有效性存在很大问题。”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说。
一些在以骗贷为目的借款,通过伪造证件满足个人无抵押贷款的条件,但出资人对借款者的借款用途、信用记录等信息无法了解从而无法判断真假,导致诈骗等恶性事件发生率提高。同时,由于P2P行业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出台导致平台自身也存在欺诈行为的发生。
2015年,P2P在热闹之后,将逐渐回归理性。P2P网贷行业竞争将会明显加剧,价格战、差别营销战略都会打响,更加考验平台风控能力、运营能力,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实力匮乏的平台将更加如履薄冰。随着监管政策出台后,纯粹的诈骗平台比例将会下降,而由于竞争力不足退出的平台比例将会提高。
现在,整个P2P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专业市场区间已经开始划分,包揽市场的业务模式将很难持续,单个P2P平台也没有能力覆盖各大专业市场。
P2P网贷从泡沫中沉淀
经过2014年的喧嚣之后, 2015年,整个行业将进入一个沉淀的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在美国,征信业成熟发达,三大征信机构鼎足而立,P2P平台向机构购买个人信用报告。美国成熟的征信业无疑是中国同行们学习的标杆。
P2P网贷平台不能代偿、不自担。显然,平台不担保,对投资者来说缺乏吸引力,担保则违背相关政策。于是很多平台将担保业务分离,引入第三方担保。有业内人士表示,P2P引入第三方保险、第三方担保公司将是大趋势。
P2P平台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拥有企业文化的培养与信誉的提升,做好平台的风控工作,更只有这样才会使投资者对投资和收益充满信心,降低平台的坏账率。
目前,P2P行业已经成为一片红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产品精细化,走差异化路线,是未来P2P突围的关键。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未来几年的金融市场必将会更加规范和成熟,新一轮的P2P平台整合与重组势在必行;竞争格局将更加激烈与残酷,而作为业内众多实力弱小的中小P2P平台来说,除了稳扎稳打,做好风控和用户体验外,融资和流量也将成为重要的一环。未来谁能笑到最后,就要看谁能顺势而上,在瞬息万变中找到新的自我。
投资者要在了解一定的投资原则基础上,能够由盲目逐利持续向正确认识利率下调、关注平台整体实力、注重平台风控手段等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