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构建及政策研究
2015-05-30赵宇新等
赵宇新 等
摘要:黑龙江省作为国家工业基地曾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资源的枯竭、设备陈旧以及体制等原因,黑龙江省多数企业曾一度步履维艰。近几年国家各项经济体制改革举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布局为黑龙江省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抓住历史机遇,快速提高企业竞争力则成为黑龙江省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而,如何构建既符合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又能满足其发展需求的技术创新模式则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结合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深入分析技术获取途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构建技术创新模式,完善相应政策对黑龙江省企业乃至经濟社会的总体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技术创新 技术来源 创新模式 构建
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过程实际上就是根据企业的内部创新条件和外部创新环境,对比不同创新模式的机会成本,从中进行优势策略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是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为基础,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途径的。
1 黑龙江省企业技术获取途径分析及创新模式构建
根据分工理论的观点外部创新的效率高于内部创新;交易费用理论则是衡量内外部技术创新模式的成本进行优势策略选择。综合两者观点可以总结出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一般规律。即:通常通用性较高的创新项目企业会采取外部创新;而通用性较低的,且能够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项目会选择内部创新。因为,资产专用性低的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与市场相比往往不占优势,创新费用也高于市场;而资产专用性高的技术属稀缺技术资源,如果选择外部创新交易费用过高,内部创新便呈现出优势。然而,企业实际创新模式选择中还是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
1.1 技术“引进”在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黑龙江省企业面临客观发展要求表现为,在科技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政策支持下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下要抓住历史机遇期,快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发展的需求。而在这种背景下选择以内部创新为主的创新模式是难以满足需求的。因为,内部创新模式通常需要建设较为完善的科研机构,需要科研水平较高的科研团队,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企业要想实现快速发展目标,其比较优势策略并非自主创新,而是通过引进外部技术源实现技术快速升级,以避免陷入产品市场劣势。外部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委托创新、合作创新和引进创新等形式。委托创新形式需要较完全的市场信息作为创新的基础条件,否则会增加企业的创新风险系数。就黑龙江省企业目前技术创新的主客观条件而言,还存在着信息职能缺失的情况。因此,委托其他主体进行创新并非最佳的选择。合作技术创新形式,也需要企业搜寻和掌握合作方的详细信息和技术水平,且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也非优势策略。而引进技术创新形式则是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直接引进市场上该领域先进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信息获取难度和创新风险。所以,在外部创新模式的各形式中技术引进为目前的优势策略。
1.2 “消化吸收”在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如果只是简单的“技术引进”只能实现技术使用和产品升级,而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不明显。长此以往容易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被动局面。引进创新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的过程将先进的技术内化为企业的能力,真正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因此,在黑龙江省企业进行“技术引进”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为以后形成绝对技术优势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引进吸收”也存在它的弊端。“技术引进”+“技术吸收”通常会使企业形成较高的创新成本。企业在从外部获取技术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交易费用,技术转让方将技术作为商品进行转让的过程中也必然要从中获取超出研发成本的利润,创新过程中也容易使企业产生技术路径依赖,难以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为了保持技术相对优势,技术转让方通常不会将自身所具有的最前沿的技术进行转让,引进方通常在不久后便难以保持技术优势,还要再次引进,技术路径依赖也使得其难以转换技术源。虽然,“技术引进”+“技术吸收”给企业带来的高额创新成本和技术路径依赖似乎违反了优势策略选择原则,但快速提高技术水平是黑龙江省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不具备充分自主创新基础条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便成为其相对优势策略。
1.3 “再创新”在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虽然,“技术引进”+“技术吸收”创新策略解决了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快速提高技术水平需求的主要矛盾,但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因为,完成技术创新只是手段,并非目的,企业真正目的是要实现收益最大化。如果只是通过引进吸收实现了相对技术优势而未实现收益最大化只是舍本逐末的选择。因此,还需要在“技术引进”+“技术吸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禀赋和最终目标实施“再创新”策略。以此逐渐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摆脱技术引进的路径依赖,并最终实现创新的绝对技术优势和收益最大化。这一步骤对黑龙江省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极其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
但需要说明的是,即使通过“再创新”实现技术的绝对优势和收益最大化,外部创新也应成为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长期的策略组成部分。因为,当有些技术专用性程度逐渐降低后企业就应将其内部创新形式转变为外部创新形式。这样,可以将企业内部效率较低的技术创新项目外部化,从而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另外,有些技术虽然专用性程度较高,但企业自身的条件难以满足需求,也可采用外部技术创新形式加以弥补。所以,黑龙江省企业虽然可以在“技术引进”+“技术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实现技术创新的绝对优势,但这决不意味着黑龙江省企业外部技术创新形式的终结。反而,外部创新仍将在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中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1.4 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整体构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选择为“技术引进”+“技术吸收”+“再创新”的复合模式,也可以简称之为“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见图1)。其中,“技术引进”是基础,通过该环节可以解决其当前技术创新基础条件不足与快速发展需求的主要矛盾,以此在短期内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消化吸收”是所引进的技术内化为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也是“技术引进”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因为,只有引进而没有吸收,技术创新的效率将事倍功半。在引进中加以吸收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再创新”是企业形成绝对技术优势和创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其结果也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追求的最终目标。在前期引进吸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发展目标进行再创新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因此,“技术引进”、“技术吸收”和“再创新”不是毫无关联的三种创新手段。而是,整体创新模式中各具特殊职能,同时又密切关联的组成部分,三者协同构成了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有机整体。
2 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实施的辅助政策研究
选择和构建了恰当的创新模式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在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中还存在着若干不足之处。要保证技术创新模式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机制加以干预和引导。
图1 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复合模式
2.1 加强技术中介和信息咨询体系的建设支持力度
黑龙江省技术中介机构处于成长初期,其服务体系尚未成熟,在技术中介服务方面仅限于简单的牵线搭桥。虽然,也有无形资产的评估、投资管理等,但各方面的组织融合刚刚起步,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效果并非尽如人意。由于中介机构人员素质不高和缺乏专家资源等原因,咨询的广度和深度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相差甚远,许多从事孵化或转化的中介机构也只能停留在提供场地或主持交易会等技术含量低的低层次服务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中介是由原政府条块系统演变而来,其机构建制虽然与政府部门脱钩,但经营业务仍依靠原部门,有明显的条块色彩和市场垄断现象。民办中介组织得到的扶持政策相对较少,这种情况既不利于整个中介组织功能发挥和服务水平提高,也形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影响技术中介事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黑龙江省技术服务中介现状提出建议如下:第一,设立扶持技术中介和信息服务专项扶持资金。这样可以在信息和技术中介机构发展初期资金不足,企业认识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专项资金的扶持首先实现信息和技术交流的畅通。以此为该领域的快速发展注入“催化剂”。第二,加强对中介机构的人员数的培养和考核的扶持。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技术中介机构发展的瓶颈之一,特别是高级评估师、资深律师、风险投资家等,目前在黑龙江省该领域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应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制定科学的该领域专业人才的培训体系,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选择具有实践经验,专业功底深厚的教师队伍,制定严谨科学的考核机制等,以此培训大量合格的技术经营人才和技术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以突破技术发展瓶颈。
2.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黑龙江省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新技术保护成本较高,为了降低风险而选择效率较低的内部创新模式。可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面对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布下的“专利地雷”,企业应当未雨绸缪,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在新技术开发前加强对知识产权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对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纠纷的重点领域和产生的结果做好预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能力,运用好专利地图和专利池等工具,防止国外及发达地区技术专利对自身技术专利形成冲突;引导企业组建技术知识产权联盟,联合相关权利人组成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强化维权力度便十分重要;探索对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新途径。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知识产权交易活动;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充分把握老工业基地区域政策的历史机遇,打造高水平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2.3 加强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行为监管力度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之所以有部分企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主要原因是相关制度不完善。若想转变这种局面还需完善法规和制度中的不足和漏洞,减少机会主义的迂回空间,做到有法可依,加大机会主义的惩治力度,以此提高机会主义行为成本,做到执法必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市场上的信用机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不可能总是锁定于一个特定网络中,合作行为既要发生在重复交易的参与主体之间,也可能发生在陌生经济主体之间,此时信誉就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违反行业规范与法律制度的机会主义者,加大法律制度的惩罚力度;扩大集群对企业信誉的传播范围与效率,通过非正式制度产生扩散效应,减少机会主义者的未来收益;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体系,提高企业信用识别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技术创新合作的盲目性。
3 结语
通过上述对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和构建,及其辅助政策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针对于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构建既能够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基础条件不足与快速发展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又能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水平,并且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复合式技术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的实施还需要相关政策的辅助。通过探索和研究,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第一,加强技术中介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第二,加强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第三,加强技术创新过程中行为监管力度;第四,引导企业在引进技术过程中要提高效率,加强对图纸和专利的引进;第五,在技术人才激励方面加强股权和期权等长期激励机制。以上根据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足提出的复合模式和相关政策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构成了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得以提高和改善的保障体系。
參考文献:
[1]施培公:后发优势——模仿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许庆瑞,郑刚.组合创新:基于协调观的技术创新新模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2:61-65.
[3]万君康,梅志敏,彭华涛.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3(4):39-40.
[4]林毅夫.引进与研发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N].中国信息报,2007,5:24.
[5]吴晓波,毛茜敏,马如飞.二次创新的加速进化过程[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10月.
[6]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7]Rothacrmal F.Incumbents advantage through exploiting complementary assets via interfirm coopcr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687-699.
[8]J Aylen,Open versus closed innovation:development of thewide strip mill for steel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1920s[J].R&D Management,2010,40(1):67-8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E098)。
作者简介:赵宇新(1975-),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勇(1972-),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