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左派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2015-05-30梁园

关键词:产生原因观点背景

梁园

摘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种新的社会思潮的产生往往深刻反映了社会面临的困境,本文在分析新左派产生的原因与背景的基础上,总结新左派的观点及不足之处,并试图寻找出新左派在中国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新左派 产生原因 背景 观点 存在价值

1 新左派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背景

1.1 产生原因

1.1.1 “左”的革命文化思维在中国一直处于一种“潜伏”状态

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有人坚守着“左”的思想,并且时不时的能够引起一阵热潮,因此它一旦受到外界条件的刺激就有可能被激活。新左派的产生就是部分知识分子受“左”的文化思维影响,在国际、国内环境以及社会状况的共同作用下发出的一种声音。“左”的革命文化思维在新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影响久远,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到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生产关系盲目求纯的人民公社、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这些都是“左”的思想在中国留下的印记,它的存在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尽管粉碎“四人帮”之后,我们党对“左”的错误进行了全面修正,但这并不代表着“左”的思想从中国的土地上彻底消失,就像马克思所说,“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有一定的过程……”,因此在社会的一定控制与打压下会迫使它处于假死状态,一旦阶级斗争思想被激活,新左派的道德优越感与斗争哲学就会油然而生。

1.1.2 人们的知识理论的不足与匮乏

当代中国有关改革和发展的学术理论都处于初步创立时期,知识分子在学理上对发展中产生的诸多问题的理论解释能力相对困乏,并且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人们有各种渠道来发表言论形成新思想来探讨。新左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知识分子从旧的理论框架中寻找众多社会问题的理论模型和政治术语,在此基础上来阐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

1.2 发展背景

中国新左派的产生受到西方新左派思潮的影响,但与20世纪60年代西方新左派的盛行相比,中国新左派发展的较晚。中国新左派的出现和兴起是在20世纪70年代,而它真正得到关注和发展是90年代,新左派之所以在这段时间得到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社会背景的。

首先,国际上,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和和平演变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知识分子。一方面,苏联解体打破了他们对苏联模式的崇拜与迷信,对苏联模式产生了质疑;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开始对中国如何更加坚固、更加完全的坚守社会主义进行了新思考。

其次,国内发展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改革开放的首要内容就是经济,尽管当时社会上对改革开放有反对的声音,思想界开展了激烈的讨论,但是在邓小平的坚持和1992年南巡讲话的推动下,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个体经济与日俱增、乡镇企业异军突出。然而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投机倒把、贪污腐败、贫富分化、恶性竞争等现象逐渐显露,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对低层群众的利益损害是最大的,这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关注,在知识分子的讨论中逐渐形成了各类观点和流派,新左派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流派之一。

2 新左派的观点

2.1 主张重新回到平均主义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并在公有制前提下發展参与式民主管理

新左派认为分配方式应该实行平均主义,它以伸张人民主权与普遍民主的姿态,反对资本主义的政经权力垄断及文化霸权的姿态出现。其在前一方面,以同情弱者的姿态出现,站在人民和民主的立场上来阐发自己的观点,在后一方面,以批判主流的方式立论,反对霸权,认为大家应该公平竞争。它主张应该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管理中来,真正的做到实行民主,打破原有的政治冷漠现象,使人们能够积极参与并发言,为国家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2 “重新发现”毛泽东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意义与价值

新左派重新评价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认为文化大革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从根本上是要通过自下而上的大民主、大批判、通过“无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来批判资产阶级,来解决防止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的复辟,但是后来随着事态的发展及其一系列其他原因才造成了偏颇,这和事件的本身是没有关系的。认为毛泽东思想旗帜对当前回归“社会主义”价值及反和平演变有重大作用,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刻了解毛泽东思想并把它运用到国家的改革发展中来,其中许多的想法都有借鉴意义,在国际交往中也是如此。

3 新左派的存在价值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都是对社会困境与矛盾反思的产物,反之,它的出现和发展也将对存在困境与矛盾的社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新左派自90年代在中国发展以来,并至今依然存在,是有其影响价值的。

3.1 新左派的出现与存在是中国走向多元民主制衡的先决条件之一

一方面,马克思说过:“人们并不要求玫瑰与紫罗兰发出同样的芬芳”,对一个社会问题、一种社会现象,大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表明观点态度,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不同的声音,不可能让所有的人只有一种思想,那样的社会是可怕的、是死气沉沉的、也是被同质化的。同时,譬如新左派与其他流派的辩论这种不同思想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有利于思想发展和社会进步。

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取决于对多元化的包容程度。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还是文化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就意味着它可以容纳和包容不同的声音。

3.2 新左派的声音引起了社会对底层人民生活处境的关注

关注“弱势群体”是新左派给我们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所谓“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它是指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中国的弱势群体比例大幅度增长,甚至于大部分大学生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近年来出现的“蚁族”等新词就是对这一事实的真实写照,他们也成了弱势群体大军中的一员。

新左派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主要集中于对市场化进程中的产权改革私有化的批评,私有化与公有化的对立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每家每派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新左派一直强调改革中的国有、集体资产流失是造成中国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底层的“弱势群体”受剥削的主要原因,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公羊.思潮———中国“新左派”及其影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王金吾,李子文.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产生原因观点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观点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