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韩国老人的中国乡愁

2015-05-30

海峡摄影时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光州潘氏宗祠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代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语极浅近,意颇深邃,道出了游子重回故里时的复杂心态。2015年4月21日,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胞弟、韩国七旬老人潘基祥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缓缓踏进福建长乐三溪村的潘氏宗祠时,那份中韩两国潘氏传承了数百年的血脉亲情,在他心中激起了怎样的乡愁情怀?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因为乡愁,我们听到了汉乐府的《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听到了李白的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听到了高适的浅唱:“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乡愁是对于故乡的眷恋,从古至今,这种眷恋无可替代——有惆怅、心酸与无尽感触,也有思念、追忆、激励与无限希望。

跨越两国的会亲之旅

自古以来,中国和韩国就是紧邻,在不断的相互交往中,一些中国人移居到朝鲜半岛并带去了他们的姓氏,逐渐融入了韩国,成为韩国的姓氏。

2015年4月20日,年逾七旬的韩国老人潘基祥风尘仆仆来到了福建福州,展开为期三天的会亲之旅。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哥哥就是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此次会亲之旅是中韩两国宗亲的民间友好往来。在闽期间,潘基祥专程前往长乐三溪会亲,受到三溪父老的热烈欢迎。在三溪潘氏宗祠、风景名胜等地,潘基祥认真了解、拍照,盛赞三溪风光秀美,文化积锭深厚,民风淳朴。他表示要建议哥哥潘基文在卸任之后,有机会要来三溪看看。在福州潘氏荥阳堂会所,潘基祥认真查核资料,了解先祖的相关信息。

中韩两国潘氏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福建潘氏宗亲曾于2009年9月访问韩国,前往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家乡——韩国忠清北道阴城郡远南面上唐里杏峙村,受到杏峙村潘氏宗亲的热情接待。这是中国潘氏宗亲会首次访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前,潘基文的堂兄潘基秀也曾到河南荥阳潘氏祖地祭祖。2014年10月,中国宗亲七人前往联合国,为潘基文祝贺70岁大寿。此次潘基祥来闽会亲,也是对中国潘氏的一次回访,充分体现中韩两国潘氏血脉相连的宗族情谊。

中韩潘氏 血脉相连

韩国光州潘氏的始祖文宪公,名忠,字平重,历任工曹典书,是朝鲜王朝的开国功臣,被封为海阳君、光州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是文宪公的第20代孙。

从韩国光州潘氏宗会提供的资料可知,韩国潘氏与中国潘氏同出于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四子季孙公之后。

韩国潘氏始祖潘阜,字君秀,号海旅斋,在公元13世纪高丽国元宗时代,以中国翰林学士身份陪同下嫁给高丽王世子湛的元朝公主到高丽,从而结识了高丽王子,并定居高丽。高丽王朝元宗和忠烈王时代,潘阜任职过左司议大夫、谏议大夫,是高丽王朝的谏官,被册封过岐城府院君,死后溢文节。潘氏定居庆南道巨济郡。高丽末、朝鲜初,社会动荡,已成为巨济郡旺族的潘氏开始迁徙,并形成了光州、南平、岐城、清道等派。光州潘氏始祖潘忠则是潘阜的第六代孙。

而在福建长乐、闽侯、莆田等地潘氏家族的族谱上,都能看到这样一段记载:福建潘氏入闽始祖潘源第六世孙潘承叙自莆田迁北燕(今之北京),七世潘处常迁江陵(今之南京),八世潘佑为南唐端明殿学士,因直谏李后主遇害。其四子受宋太祖封官在朝:长子文焕至金紫光禄大夫,后辞官迁居福州;次子文振至银青光禄大夫,迁闽候瓜山;三子宋刑部侍郎文亮迁饶州浮梁县;四子绶(文壮)迁饶州乐平县,其子孙迁高丽(有浙江潘统英先生考证出是该支第九世孙迁往韩国)。可见韩国潘氏一族,极有可能出自迁往饶州浮梁县和乐平县的潘氏后裔子孙。

名村三溪 源远流长

三溪村位于长乐江田村,是福建省首批5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自唐至清,仅潘氏一族就出过上百位进士,故有“一门十进士,四世五中丞”之美誉。

三溪潘氏宗祠,始建于北宋初年,时称“报先祠”,明景太六年(1455年),三溪二十世潘仲晋易地再建宗祠。至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族人旺盛,宗祠显得狭小,二十三世潘宗澄和二十四世潘永焰带领族人重建,现在规模即为明嘉靖年间修建的潘氏宗祠,至今已近500多年历史。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一位韩国老人的会亲之旅,正是体现了中华姓氏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也展现了在千百年姓氏源流中那绵延不断的浓浓乡愁。■

猜你喜欢

光州潘氏宗祠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常吃西餐更容易患肠炎
年味儿
学礼仪
光州街头雕塑见闻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
慷慨宗祠祭先贤
同根同祖 两岸一家
世界上最早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