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质疏松2

2015-05-30王建军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骨量骨骼骨质疏松症

王建军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很多人无任何原因出现腰酸背痛,周身关节疼痛,甚至身高短缩、驼背、胸闷、呼吸困难,发生骨折的几率明显增加,做了不少检查也不甚明了,殊不知这是得了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其发病率近年来逐年上升,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前列,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健康问题。

“人无骨不立”,我们的骨骼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其发生有两种方式,即膜内骨化和软骨内骨化。人体正常骨代谢过程是骨组织不断更新的复杂过程,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骨组织被分解吸收,又有相当数量的骨组织合成,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人体骨骼每年大约有20%被更新,因此五年内骨骼就会焕然一新。

正常的骨骼在20岁之前,骨组织处于合成多、分解吸收少的状态,骨骼得到不断发育,骨皮质增厚,骨小梁致密,骨骼组建逐渐达到强壮阶段;20~30岁,人体处于骨骼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平衡阶段,也是人一生中最高骨量阶段,一个人的骨密度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值,医学上称为“骨峰值”;30岁以后骨骼吸收多而合成少,骨量逐渐降低,骨钙大约每年以0.1%~0.5%的速度减少,骨营养不断流失,人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分型

骨质疏松症临床上分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两种类型。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诱发骨组织单位体积中骨量减少,从而导致骨结构发生改变、坚韧性下降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由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柯兴氏病、阿狄森氏病、性腺机能减退、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瘤、贫血等,都可继发骨质疏松症。滥用药物,特别是类固醇类药、肝素、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酒精等药物,也可继发骨质疏松症;其他还有慢性肾病、糖尿病、肝功能不全、胃肠吸收障碍综合征、慢性关节病、瘫痪等慢性疾病,也会开启骨迁徙的信号通道。防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需要解决这些原发因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年病,发生于中老年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则可有少年患者和成年患者,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疏松,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即使是很轻微的外伤也容易发生骨折。它是一种“静悄悄”的慢性疾病,早期病情较轻,通常无任何症状;在骨折发生前,临床表现通常很少让人想到骨质疏松,所以被认为是人体“沉默的杀手”。

骨质疏松为何多发于女性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骨质疏松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10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随着年龄增加,尤其女性绝经以后内分泌功能开始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人体骨骼合成减少,吸收增多,骨密度降低;另外也与很多女性的生活习惯有关,饮食上不能均衡地摄取营养、日常运动较男性少,直接影响人体钙质的吸收,也会造成雌激素缺乏而使骨密度降低,增加患骨质疏松的几率。此外,男性骨架和骨质量比女性大,骨量丢失过程比较缓慢,所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及发生骨折的几率都明显低于女性。

另外,临床统计资料显示,大量摄取咖啡、茶,嗜烟,酗酒,食用粗纤维及钠盐过多,扰乱了正常的饮食结构,造成钙质吸收障碍;不常晒太阳,维生素D合成不足,导致钙质吸收不良;长期缺乏运动,骨骼得不到刺激等,也会增加罹患骨质疏松的几率。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基础治疗,钙的补充量成人要达到每天800~1000毫克,绝经后妇女应加量到1000~1500毫克,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为400~800单位/天。但仅此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治疗措施。

应当给予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的药,这类药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钙的流失,主要有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磷酸盐和噻嗪类药物等;第二类为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对骨钙代谢和骨蛋白质的代谢均有作用,主要有氟化物、硝酸镓、甲状旁腺激素、细胞调控因子等。

绝经后妇女最常采用的是激素替代疗法,这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选择,是最有效的方法。副作用是可能带来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常用药物为雌激素,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接受包括妇科及乳腺在内的全面体检。对于性激素严重缺乏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男性患者,可给予睾酮等雄激素进行治疗。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身关节疼痛,以腰背痛多见,休息后疼痛减轻,劳累后加剧,白天疼痛轻,夜间和清晨较重;严重的骨质疏松脊柱椎体可以压缩变形,出现身高缩短,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重的可以出现胸椎、腰椎的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凸,继而胸廓畸形,从而使肺活量减少,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后期稍有外力便造成骨折。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为髋部、椎体和腕部等。老年人髋部、椎体部位骨折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骨折愈合过程较长,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因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有时是致命的,据统计老年人髋部骨折后一年死亡率可达到12%~20%,只有25%的病人可以完全康复。女性尤甚,据统计女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为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

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以骨量的测定为主,结合X线及生化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常用方法是测定骨密度,不但有助于诊断骨质疏松症,还能有效预测骨折风险指标。因为骨折风险与骨密度呈几何级数关系,骨密度越低,骨折的风险越大。检测骨密度可以用骨密度仪,检查部位一般选用腰椎或双侧股骨部位。此外,测定血、尿的一些生化指标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血清骨钙素、尿羟脯氨酸等。

古中医学中的骨质疏松症

中医学中虽无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但类似本病的症状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并散见于历代医书的“腰痛”“骨痿”“骨枯”“骨痹”“骨蚀”等章节中,这些与骨质疏松症的腰背酸痛、乏力、驼背等症状相似。历代医家虽然表述不同,但总体讲“骨痿”的概念与骨质疏松最为接近。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肾藏精,主骨生髓,所以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此外,“肝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脾乃先后天关系”,故中医辨证论治以肾为主,兼顾肝脾,一般分为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两型。前者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治,予左归丸合虎潜丸加减;后者以温补脾肾,强壮筋骨为治,予右归丸合理中丸加减。同时可以配合推拿按摩、针灸、理疗等,缓解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许多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都会关心一个问题,即患了骨质疏松能不能治好?其实严格来讲,骨质疏松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几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发现骨质疏松后再补钙等只是维持血钙稳定、防止骨钙进一步流失的补救手段,所以骨质疏松重在预防。

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时做起,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与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炼,是保证骨骼健康的关键。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俗话说“经常运动,百病不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青少年时坚持不懈的运动锻炼,除有利于骨骼生长外,其骨量较之缺乏运动者也会明显增加。成年人多运动,不但有助于避免骨量的丢失,还能提高人体灵敏度及平衡能力,有利于降低中老年时受伤骨折的几率。

中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

应该吃什么

俗话讲药补不如食补。骨质疏松症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那么进入中老年以后就要从日常饮食做起,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带来的痛苦,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中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吃什么比较好呢?

首先,缺什么补什么,加强钙的补充。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一定要走出单一补钙的误区,因为只补钙并不能增加钙的吸收,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其次,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以增加我们人体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很大帮助。

再次,补充适量的钾和镁等矿物质。钾能中和酸,常吃含钾多的食品,人体骨骼会更硬朗;镁虽然在人体骨骼的所有矿物质中含量不过1%,但是缺镁会让骨头变脆,更易断裂。补充钾和镁的有益食物有香蕉、橙子、土豆、李子、葡萄干、杏仁、花生和西红柿以及全谷物食品、糙米等。

另外,还要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骨骼的健康除了需要上述物质之外,还需要多种维生素来帮助骨骼新陈代谢,如维生素K、维生素B12、维生素A等,尤其是维生素K,可以帮助钙质和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是预防骨质疏松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猜你喜欢

骨量骨骼骨质疏松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骨骼和肌肉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