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义利观”指引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新合作

2015-05-30陈向阳

对外传播 2015年5期
关键词:睦邻义利义利观

陈向阳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顺应世界大势,深刻阐释义利兼顾、德力俱足、负责担当的“正确义利观”,开创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新境界。

一、两大源头活水

首先,儒家义利观是当代中国外交“正确义利观”的主要来源。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属于道德理想主义,其政治哲学后来一分为二,包括孟子宣扬的“纯粹王道”和荀子肯定的“务实王道”。“义利之辨”则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义指抽象的精神上的道义原则,并且与正义相符;利指具体的物质利益。“义利之辩”即二者孰重孰轻的问题,先秦儒家多主张重义轻利,例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以及“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等。“重义轻利”、强调仁义道德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外交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具体表现为古代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往往不是唯利是图,而是义利并重,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义字当头,以大义为重而不计得失,例如中国在与邻近小国的朝贡贸易中所采取的“厚往薄来”政策,以及在邻国受到侵略时主持正义与出兵相助。“重义轻利”传统要求在外交上不唯利是图,而是坚持原则、承担而非推卸责任、富于正义感,乃至过于轻视和忽略利益,为了空洞的道义而牺牲实在的利益,这在孟子的“纯粹王道”中便有充分体现,而荀子的“务实王道”则主张“义利兼顾”,其对孟子过于理想化的政治主张起到了纠偏的作用。

所谓“务实王道”睦邻外交思想,其内容包括:睦邻外交的存在是有前提、有条件的,其前提是本国应具有足够的自身实力,其条件则是邻国对本国的睦邻政策有所回应,即对本国亦采取类似政策;睦邻外交以维护与追求本国利益、实现对外称王为目的,睦邻只是手段而已;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也兼顾道义原则,即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邻为壑,并适当照顾邻国利益;反对过度的对外扩张与干涉,反对滥用武力,尽量以和平方式解决与邻国的矛盾;“务实王道”睦邻外交思想的特点是现实性、客观性、灵活性与相对性。由荀子所倡导、后又被陈亮等所明确的“务实王道”睦邻外交思想在中国封建统一王朝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最长,包括了两汉、唐及清朝(1840年前);而由孟子所倡导、后被朱熹等所强化的“纯粹王道”睦邻外交思想则在中国封建统一王朝中占据了第二长时间的主导地位,包括了两宋(相对统一)与明朝;至于法家的单纯“霸道”外交思想,只是在秦、隋、元三朝时期内占据着主导位置。

其次,新中国开创性外交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正确义利观”的直接来源。

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4年6月28日与29日先后发表的中印、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得到正式确认,后又在1955年4月召开的印尼万隆会议(亚非会议)上被扩展为“十项原则”,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二是体现国际主义精神,由周恩来总理于1964年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针对的是第三世界国家,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从来不把这种援助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而认为援助是相互的;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第七,中国政府对外提供任何一种技术援助的时候,保证做到使受援国的人员充分掌握这种技术;第八,中国政府派到受援国帮助进行建设的专家,同受援国自己的专家享受同样的物质待遇,不容许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这些原则反映了新中国对第三世界外交的慷慨无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义精神。

二、返本开新、推陈出新:习主席“正确义利观”的提出和明确

访问非洲正式提出。习主席外交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在上任后的头一年先后出访非洲三国与拉美三国,提出新的“义利观”,表明中国外交将继续执着于自己的发展中国家属性。习主席在2013年3月访问坦桑尼亚、南非与刚果三国,并于5月底6月初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与墨西哥三国。他在坦桑尼亚发表演讲,用“真”、“实”、“亲”、“诚”四个字准确概括了历久弥新的中非关系,强调中非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他还首次提出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强调中国要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

周边外交座谈会得以深化。2013年10月24至25日,习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详实阐述了新时期周边外交的战略方针,即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具体包括“四个要”:一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二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三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四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开放的胸襟和更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纪念“五项原则”60周年之际提出“六个坚持”的国际关系准则。“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4年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印、缅三国领导人出席,习主席发表《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重要演说,与时俱进提出了“六个坚持”:一是坚持主权平等;二是坚持共同安全;三是坚持共同发展;四是坚持合作共赢;五是坚持包容互鉴;六是坚持公平正义。“六个坚持”既是对“五项原则”的继往开来,也体现了“正确义利观”,尤其是第四与第六条。第四是坚持合作共赢,强调应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全球性问题。第六是坚持公平正义,强调应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首访韩国作出新阐释。习主席于2014年7月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强调中国将始终做“维护和平、促进合作、虚心学习”的国家,倡导合作发展理念,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提出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中央外事会议予以明确。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于2014年11月28至29日召开,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其内涵之一即为“正确义利观”,强调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在工作层面要求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

三、2015年“正确义利观”的进一步充实与发展

在博鳌亚洲论坛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习主席于3月28日发表《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应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包括四大支柱:一是政治支柱,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大国应有大国担当、大国责任,而非大国特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二是经济支柱,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安全支柱,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四是文化支柱,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习主席对“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系统阐述充分体现了“正确义利观”,也是“正确义利观”在亚洲地区的具体落实。

首次访巴兑现“正确义利观”。习主席于今年4月21日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演讲,强调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他指中华文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巴就是帮助中国自己。他强调“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还决定向巴方提供无偿援助,用于联邦直辖部落区重建和巴方关切的民生项目。

万隆会议六十周年之际在亚非峰会高扬“新型国际关系”。习主席4月22日在亚非领导人会议发表《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讲话,强调不断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对既有国际关系的扬弃,具有革故鼎新、激浊扬清的划时代意义,特征是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习主席还由近及远,提出了包含三个层次的“全球合作路线图”:核心层即“深化亚非合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接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间层即“拓展南南合作”,扩大治国理政对话交流,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内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外围层即“推进南北合作”,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习主席郑重承诺,“无论发展到哪一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础,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改变。”

四、中国外交践行“正确义利观”的生动体现

提供“一带一路”与“亚投行”两大公共产品,致力中外共同发展与互利共赢。2013年9月和10月,习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政府于2015年3月28日正式对外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内容包括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国积极行动等。“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2014年10月24日,中国联合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署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迄今已有57个国家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竭尽所能帮助西非应对埃博拉疫情,迅速救援遭受强震的尼泊尔。2014年西非多国爆发埃博拉严重疫情,中国政府共向13国及联合国、世卫组织、非盟等提供总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同西方“喊得多、落地少”形成鲜明对比,广大中国医疗人员不避艰险,挺身而出,全力支援非洲兄弟。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遭受近百年不遇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邻国遭灾,中国感同身受,率先并持续施救,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进理念。

习主席“正确义利观”是对西方唯利是图现实主义外交的扬弃和超越,有助于优化、净化、升华当代国际关系,有利于巩固深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展望未来,稳健崛起的中国将传承义利兼顾、德力俱足、刚柔并济的“务实王道”,重点携手发展中国家,弘扬“正确义利观”,共同塑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猜你喜欢

睦邻义利义利观
媛福达:义利共举 成就未来
岚皋“睦邻之家”破解“搬迁之问”
兼济天下:苏南义庄经营中的儒家义利经济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社区睦邻点的“宜人温度”
孔子义利观内涵探析——以《论语》为中心
弘扬睦邻精神 共建繁荣之路
——写在中哈建交25 周年之际
义利观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抗战剧《民兵葛二蛋》的当代义利价值观倡导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应坚持义利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