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批评报道的冷思考
2015-05-30张华迁
张华迁
摘 要 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坚持电视报道的真实性,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展现批评报道的舆论监督作用,是当前我们探讨的重点。批评报道作为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打击社会丑恶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电视记者,为电视记者做好批评报道提出了几项应当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 批评报道;原则;冷思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1-0017-02
伴随着电脑、手机等新科技产品的出现,新的技术和设备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颠覆了全球的传媒环境和人类的传播习惯,人类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我国明确规定电视舆论报道依然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新时代媒体发展的重要舆论工具。批评报道要求将见不得光的东西放在社会公众眼底去曝光,记者也会遇到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做好批评报道,正确衡量国家利益、群众利益和自身利益也是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我国政府目前正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舆论监督作用至关重要,例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就是监督政府行为的典范。因此,记者需要把握批评报道的原则,将批评报道作为保护公民权益的工具,坚定维护公民权益。
1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电视报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因此,记者需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之后方能下定结论,揭露丑恶,而不能够违背客观实际,空下结论,从而损害受访人的权益、误导社会群众。新闻报道,要讲求实际,既大胆又谨慎,深入调查寻找证据,尤其是遇到关乎国家利益的政治经济问题时,更需谨慎,防止出现误导的现象发生,从而阻碍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局。另一方面,记者报道要抓重点,避免片面性,保持和国家政策方针的一致性,切实实现舆论监督的
作用。
2 目标明确、有正确的出发点
新闻媒体受众广,影响大,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报道要切实维护国家的利益,从而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提供条件。因此,作为新闻记者,报道之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出发点,报道内容要关注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有普遍性而不能够以偏概全、因小失大。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我们的目标应当是为政府和人民解决实事,报道中要积极寻求民众和政府的支持,以社会的正义力量来遏制和打击社会的丑恶。要平衡好群众和政府的关系,正确衡量二者的利益,不能够使群众和政府脱节。
3 讲究策略、缓进急战
从事批评报道的电视记者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我们的报道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能有急于报道的功利思想。平稳心态,做足调查,在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业务才能,在适宜的时机进行一针见血地揭露。文章的写作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反面实事以正面文章来反映,这是他们进行批评报道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前几年曾获得第六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的《劣质水泥酿祸端》,报道通过对问题的客观、全面地分析,从而使其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作者通过调查劣质水泥的来龙去脉,通过正反两方面地客观分析,从另一角度也肯定了上海敢于自我曝光,不失公正。这样的报道很值得借鉴。
4 把握原则、张弛有度
舆论监督相对于社会监督更加严密,影响力更大,因为这也代表舆论媒体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电视媒体声画并貌尤其如此,如果没有把握好适度原则,舆论媒体的形象必然受损。因此,电视记者在对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揭露时要把握原则、张弛有度,帮忙不添乱。例如有些记者报道把握好不好适度适时原则,对新闻事件分析事无巨细,反而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电视记者采访报道要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以理服人,以充分的依据去证明自己新闻论点的重要性、真实性。
5 把握分寸、留有余地
电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要求电视记者报道中更要把握分寸、留有余地。因为不客观不真实的报道犹如泼水难收,既损害受访人的利益,也会有损新闻媒体的形象,对社会也造成不好影响。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批评报道应在报道前与被批评者沟通,确认报道内容真实客观,并且督促听取意见,有助于和谐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的关系,解决问题,也可以提升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另外,在语言表达方面,应当掌握分寸,运用朴实的语言来揭露真相,尽量避免挖苦等言辞的出现,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得我们电视记者冷静客观的表述事实,从而做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6 心有定力、据理力争
批评报道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采访报道中必定要涉及一些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对镜头,当事人必定会不配合、百般阻挠,或者以贿赂、利用关系网说情等等。因此,电视记者要有定力,有采访的方式方法,坚持自己的原则,据理力争,不能让私欲的心态腐化自己,毁坏媒体舆论监督的形象和权威。
总结起来说,做好批评报道是新闻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中的影响广泛,而我们电视记者作为批评报道的主体,在批评报道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种种原则,冷静思考。报道中应当注重策略,暗访调查过程也要注重切合实际,公开报道的时候要注重排除私欲、严格要求自己、以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
参考文献
[1]林美琴.互联网上突发事件报道应凸显人文关怀意识[J].长沙大学学报,2010,24(6).
[2]扬光.论突发事件报道中必备的人文视阈[J].安顺学院学报,2010,12(4).
[3]徐国源.电视批评报道新思维[J].中国电视,2003(9).
[4]周陆军.如何搞好电视批评报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4).
[5]胡广清.电视批评报道最佳”度”的把握[J].现代传播,2003(5).
[6]吕红宇,白景贵.论电视批评报道的“度”[J].理论观察,2002(3).
[7]李春妍.电视批评性报道策略[J].中国记者,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