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2015-05-30孙玉峰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绿竹瓜藤乡下人

孙玉峰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材解读:

作家陈醉云的《乡下人家》文本清新幽静,文笔优美,犹如清静的山泉缓缓而过,体验着风趣别致的瓜棚,欣赏着朴实无华的芬芳,口味着鸡鸭觅食的情趣,感怀着院落晚餐的诗意,沉醉着月夜睡梦的静谧。文章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基于课文的体裁,我在设计教学时,努力把这些画面让学生可触可摸,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他们悟文学文。从课题入手,让学生预测内容,即对乡下人家的画面有初感和期待,这也是读题预测策略。对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汇报感受,让学生明白读文就要有想法,有感受,真实表达。然后,对文章6幅画面进行梳理,摘录主要内容,用词语概括,把握文章内容,这也是利用摘录策略进行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全文6幅画面,如果逐一汇报,则课堂显得平铺,苍白,没有导次,学生自然会厌烦。于是,我采取聚焦段落的策略,让学生重点学习“瓜藤满加”一段,通过汇报交流,创设情境,让学生懂得用读文章想画面,入境想象找感觉,带着感情读课文的方法,读懂“瓜藤满架”和“鲜花绿竹”的画面。然后对这两段生动形象句子的分析,让学生弄明白作者是抓特点、运用对比、拟人等手法写出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启发学生练习仿写。课尾,给学生预留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

教学目标:

1.利用预测,引起学生对乡下人家景色的学习期待。通过朗读,交流汇报的方式,验证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文章读通读顺,读准“依着”“觅食”等词语的读音。借助金文造字,理解“觅食”的意思。运用读句字换词的方法,理解“时令”的含义。运用解释联想的方法,理解“捣衣”“纺织娘”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汇报印象深刻的画面,使学生梳理描写文章画面的信息,并结合梳理,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握。

3.聚焦描写瓜藤的段落,运用读文字,想画面的方法,读出瓜藤的景色。创情入境,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想象瓜藤下的感觉和做法,以此来感受乡下人家景色之美。

4.运用读文字,想画面,入境想象找感觉,带着感情读课文的方法,练习学习课文第二段,感受鲜花绿竹的独特、迷人的风景。

5.通过对前两段生动优美语句的理解,汇报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进行讲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手法和拟人等修辞方法,就能写出画面感。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写一写乡下人家其他的景色,加深对乡下人家的印象。

6.预留课后任务,让学生用本课学到的方法,练习学习后4幅画面,并指出下节课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

教学重点:

感受乡下人家“瓜藤满架”和“鲜花绿竹”的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学难点:

借用课文写法,写出自己心中乡下人家的一处景色。

教学过程:

一、读题引入

1.引导学生说出对城市的感受,引入课题,齐读课题,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课题,预测一下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

2.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先把题目弄懂,顺着题目去想课文内容,建立学生想象的画面,为接下来学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谈感受

1.自由读课文,读后谈谈感受。

2.学生读文后聊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围绕课文说一说读后的感受,有助于整体把握课文,使学生充分地交流,能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对课文段落的描写,有初步的印象。】

三、把文章读通读顺,把握文章脉络

1.让我们把你的感受送到文章中再美美地读一读。

第一自然段:“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注意引导学生把顿号处读停顿。后边的长句子要断句。

第二自然段解决“时令”含义。

第三自然段理解“觅食”。

第四自然段理解“捣衣”。

第六自然段理解纺织娘。

2.课文又读了一遍,哪些画面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

梳理:瓜藤满加、鲜花绿竹、鸡群觅食、鸭子戏水、院落晚餐、月夜睡梦。

3.围绕板书,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乡下人家的瓜藤满加、鲜花绿竹、鸡群觅食、鸭子戏水、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独特、迷人的景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大意,能对文章整体有所把握,并且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学生的口述,使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知道文章的大体意思。】

四、聚焦“瓜藤”,掌握学法,练习仿写

1.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同学们,通过这几次读文,我发现乡下人家的气息离同学们越来越近了。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里的田园风光。我们先来品味品味乡下人家的瓜藤景色。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画面?

预设:

(1)瓜藤长长的,密密的样子。(出示练读: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2)看到南瓜、丝瓜。(出示练读: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3)美丽的瓜藤。(出示练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3.老师要表扬刚才这几名发言的同学,通过听他们的发言,这瓜藤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近了。看,我们已经来到瓜架下,那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预设:

(1)摸一摸瓜藤(2)闻闻瓜香(3)照张相(4)静静地坐一会。

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悟,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4.小结:这段话写得多美呀!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读这一段的?

学生汇报,然后出示学法:

(1)读文字,想画面。

(2)入境想象找感觉。

(3)带着感情读课文。

5.试着用这个办法,练习学一学第二自然段“鲜花绿竹”的部分。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交流汇报。

6.回顾这两段文字,看哪些句子写得好,是怎么写的呢?

根据学生汇报,总结出运用对比方法,拟人的修辞,抓住特点,来表现画面。

7.那我们是否能用这种方法,也写一写乡下人家的景色呢?

引导学生看书,可以写写院子的大树,屋后的菜院,远处的禾田……

8.学生写后评一评,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从学生的发言中巩固理解写法。

【设计意图: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聚焦段落,指导学生如何学好写景文,用什么办法学会文章的意境。并且利用练习,自学去巩固自己掌握的方法,达到应用。美的画面能激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仿照6幅图写一写,能更加激发他们对乡下人家美景的理解。】

五、总结课堂,预留任务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风景。下节课,我们看看这篇文章的段落特点,还有其中一些优美的语句是怎样写出来的。下课。

【设计意图:一堂课学完,学生要有收获,有反馈。通过类似写景文的学习,让学生继续巩固写景文的学法。在课尾,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指名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板书】 21、乡下人家

瓜藤满架

鲜花绿竹 独特

群鸡觅食

鸭子戏水 迷人

院落晚餐

月夜睡梦

猜你喜欢

绿竹瓜藤乡下人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顺藤摸瓜
乡下人家
——根据课文《乡下人家》编写
绿竹侠
地瓜藤的“翻身仗”
地瓜藤的“翻身仗”
国风·卫风·淇奥
瓜藤
千年指尖过,绿竹仍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