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德育渗透“四字诀”
2015-05-30张德善
张德善
[摘要]初中语文大部分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把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挖”上努力、“渗”中感悟、“透”中突破、“情”中升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熏陶。它的特点是“寓教于不知不觉之中”,间接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四字诀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10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书本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第斯多惠说:“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但是语文教学毕竟应以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为主,不能忽视了语文教育的主要职能。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只能是一种渗透,就是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融入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熏陶。它的特点是“寓教于不知不觉之中”,间接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在“情”字上做文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和将认识转化为行为不可缺少的非智力因素。所谓“情通则理达”,“亲其师,信其道”,情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我一边范读一边让学生在先生朴实而又饱含真情的语言中,了解到一位具有优秀品德的母亲,了解到母亲以迷人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儿子,了解到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后我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并播放邹越演讲的视频《让世界充满爱》中孝敬父母的片段,全班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对父爱母爱及孝道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后来在和家长交流中了解到,自从上了《我的母亲》这一课后,许多学生再也不顶撞父母了,回家主动做家务的也多了起来。有个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世间最无私的爱便是父母的爱,让我们从现在起,以实际行动好好爱我们的父母吧,别让遗憾留在我们的心中!”
二、在“渗”字上下工夫
在找准语文学科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后,教师要注意内容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将德育因素“随风潜入”,收到“润物无声”之效。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准切入点,掌握好德育切入的时机和火候,拨动学生的心弦,绝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去进行德育教育,到处贴标签,搞形式主义,这样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达不到真正的德育效果。《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文中有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第一处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我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至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这时,我及时地融入德育教育,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热爱学习,重视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三、在“挖”字上去努力
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品德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语文知识中潜藏的德育因素,影响学生的意识、情感、意志和行为。《黄河大合唱》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北国之春》会让学生荡漾起想念家乡眷恋亲人的情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动静结合写景状物,能让学生领略到其乐融融的自然美;《散步》中一家人尊老爱幼和谐相处,能让他们感受到其情切切的人情美;《岳阳楼记》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能让他们体味到其心坦坦的豁达美。《鱼我所欲也》中世代颂扬的仁义美,《桃花源记》中美好生活的幻想美,《望岳》中不畏艰难的壮志美,都会在他们的读悟中融入血液汇入心田。
四、在“透”字上求突破
教师在挖掘德育因素的同时,一定要吃透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紧密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把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力争把道理讲清讲透,让学生心服口服,受到真正的教育。讲授《沁园春·雪》时,教师逐字逐句进行讲解,一边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一边让学生领会祖国山河的无比壮丽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进而教育他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十分广泛,大部分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德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素材。要想真正完成德育任务,语文教师就要有强烈的德育意识,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进行德育渗透。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