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百鸣:现在是香港电影人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2015-05-30翟松赵天晴

国际品牌观察 2015年5期
关键词:功夫片叶问国际品牌

翟松 赵天晴

被称为香港电影“活化石”的黄百鸣见证了香港电影的兴衰,他创造过票房神话,再用新的成绩将它变成历史;他专注电影制作并积极推动香港和内地电影市场的接轨;他先后成立过3家电影公司并成功上市。在黄百鸣看来,是内地让香港电影进入到“第二个春天”。

北京亮马河饭店,二层咖啡厅中坐着稀稀散散的几个客人,在临窗的位子前,可以看到屋外露天的凉亭。正值初春,凉亭中的一棵柳树开始结出青稚的柳絮,而这棵被嫁接在酒店中的柳树,用黄百鸣的话讲,正像是从2004年CEPA开始后涌入内地的香港电影一样,虽然在土壤上有南北文化的异地之差,但却逐渐与内地的影视产业氛围相融合、嫁接,并最终生根发芽。

“现在真的是香港电影人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说起电影的黄百鸣兴奋非常,甚至让记者不好意思在他讲话时插话提问。从最初误打误撞以编剧的身份闯入影视界,到之后连创香港电影票房神话、遭遇黑社会持枪抢劫《家有喜事》的电影底片以及内地放开香港配额限制后,大量香港电影人集体来内地市场淘金……在将近两小时采访中,黄百鸣一直主动抛出一个又一个新话题,这些和电影有关的故事,把他身上“开心鬼”式的童心全都带了出来。

而1946年出生的黄百鸣,今年已将近70岁,这个年龄在香港早就超过了法定退休的时间,但他却仿佛将时光的指针倒拨了一样,除了担任天马影视的董事会主席,掌控一个偌大的上市公司外,同时还身兼导演、监制、编剧和演员多项职务,一年之中数不尽的香港、内地两处奔波……

国际品牌观察: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都來内地市场淘金,这能说明香港本土电影开始衰落了吗?

黄百鸣:事实正相反。香港电影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低谷时期,但现在却是一个黄金时代,我先后创立过新艺城、东方娱乐和天马影业3个电影公司,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香港电影界工作,那个时候是邵氏和嘉禾两大制片公司的鼎盛时期,也有很多国外技术人才聚集在香港,最辉煌的时候香港电影曾经是世界拍片产量的第二名,仅次于美国好莱坞,同时出口电影的数量也在世界排名第三。之后随着电视的兴起,很多一部分香港影迷被分流,也有很多香港电影人改行,但真正的低谷应该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正因为香港电影票房好卖,所以吸引了黑社会势力,他们以各种手段想从中分一杯羹。

当时的香港黑社会非常嚣张,甚至到了会强抢的地步。我在1991年时拍摄完成的《家有喜事》的“毛片”(注:未经剪接过的电影最初版本)就曾遭到了三个黑社会分子的持枪抢劫。所幸的是这是三个笨贼,他们最终拿走的是别的拷贝而不是《家有喜事》,否则我投资上百万的电影就要化为泡影了。也因此,香港电影人在1992年举行了“反暴力大游行”,这是香港电影的第一个低谷。第二个低谷则是由于盗版,直到1999年我们再次上街游行,抗议当时的香港政府缺少反盗版立法才有所改善。可以说,从1995年到2004年的这段期间,都是香港电影史上的低潮期,从每年要拍300部电影滑落到只有50部的水平。在这段时间里,也有很多人去转行了,这是香港电影的一个断层时期,但我则是一直在坚持拍电影。

至于现在的香港电影,肯定是处在一个黄金时代,这不仅是和之前低潮历史的对比,同时也是因为有内地市场的强大支撑,所以今天很多香港电影人又有了拍摄电影的热情。要说香港本土电影的衰落,我认为完全没有,因为1997年香港回归,电影要拍给所有华人看。

国际品牌观察:目前急速发展的内地电影市场和香港电影市场有什么不同吗?

黄百鸣:现在的内地电影市场发展得太快了,其实我一直都在和这里的电影人合作,所以始终都有交流往来,而且我也是从很早时就注意观察大陆电影市场的。在2004年之前,内地市场的电影总票房从未超过10亿元人民币。但之后随着院线的增加,包括香港在内的很多国家、地区电影不断涌入内地市场。在2004年,内地市场总票房就达到15亿人民币,去年正好是10年,总票房达到将近300亿的296亿元人民币。即使在全世界,这也是一个无法被人忽略的数字。

然而,虽然内地的电影市场已经很火了,但现在的观众其实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观影习惯,有点像香港上世纪早期的时候。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上世纪70年代左右,香港很多明星都热衷参与电视节目,然后再去演电影,但这样的人的电影一定很难卖的,因为香港影迷会很清晰地分清楚电视和电影的区别。既然可以在电视节目中免费看到这个明星的作品,就不太会花钱去影院再买他(她)主演的电影票。所以后来包括梁朝伟、周润发等许多香港TVB的当红明星都不再出演电视作品,而只是专注电影演出。这和目前内地许多明星参加一些真人秀节目的演出很不同。

国际品牌观察:是从什么时候起,香港电影开始和内地密不可分了?你觉得是否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吗?

黄百鸣:这个一定是有的,那就是在2004年内地主导的CEPA(注: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英文简称, 包括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政策了。这个政策正式开启了香港电影一直延续至今的“第二个春天”。它不仅简化了香港电影引入内地市场的程序,还放宽了香港电影人来到内地进行取景拍片的限制,同时也提高了电影票房分账的比例。就是从2004年起,内地与香港电影正式进入到了“合拍片”的时代,使得两地电影人才集中往来。香港电影人可以更好地在内地取景拍片,带来一些经验技术的同时,内地充满潜力的电影市场也给了港人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说,不论是香港电影人还是内地电影人都从中获利匪浅,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国际品牌观察:很长一段时间,你给人们的印象就是银幕上的那个“开心鬼”,这个将恐怖片中的“鬼怪”——经典僵尸形象喜剧化处理的大胆创意,一定程度上开启了香港电影创作的新思维。你作为编剧更是引领了一波港式喜剧片风潮,之后的《家有喜事》则将这种港式喜剧固定为贺岁片模式。所以,你似乎一直都在拍摄各种喜剧电影,是什么原因?

黄百鸣:因为我喜欢喜剧,不仅是《开心鬼》,还有后来的《最佳拍档》、《家有喜事》啦。尽管我在最初进到电影圈中是编剧《搭错车》、《阿郎的故事》等悲剧故事,但我其实更喜欢喜剧,因为它能带给人欢乐,而且人们花钱买票去电影院看电影,一定想要开开心心的。同时,我个人也不喜欢那些不快乐的内容,如果我自己要去影院看电影,就一定会选择喜剧片。而且,我创作最好的电影都是喜剧片,这是一个我非常擅长的领域。

国际品牌观察:换句话说,喜剧电影可以算是你的一个标签,那你觉得如果要给香港电影一个形象化的符号或标签的话,什么最合适?

黄百鸣:那一定也是喜剧电影,还有就是功夫片了。记得在2004年内地刚向香港开放电影市场的时候,很多香港电影人都有些犹豫,不知道该拿什么样的电影作品进军内地时,我就认定一定是警匪片和功夫片最好打开市场。因为你只要仔细看一下内地和香港电影的特色就会发现,内地影片的类型很丰富,但是在功夫、警匪片上比香港还是要逊色一些水平,而且香港诞生过黄飞鸿系列影片和李小龙、成龙等功夫片国际巨星,所以如果要有一种类型片可以代表香港电影的品牌形象的话,那应该就是功夫片了。

尤其是和内地电影相比较而言。在2004年内地刚开放电影市场的时候,我的东方电影制作公司就找到徐克,集合了香港的甄子丹、黎明、杨采妮,内地的陆毅、张静初,还有韩国的金素妍等两岸三地的明星拍摄了《七剑》,这是我制作的第一部面向内地的作品,因此阵容一定要最好的,它是我的一部试水影片,以香港电影最为招牌的动作片打开内地市场,结果一下票房达到8300多万元,这在2005年已经是非常厉害的成绩了。也因此,我比较坚定要投资拍攝动作片,先后出品了《龙虎门》《叶问1》《导火线》和《叶问2》。其中《叶问》第一集在2008年底贺岁档上映,正好撞车陈凯歌的《梅兰芳》,那部电影的气势很猛,很多人担心《叶问》的票房会有影响,但最后人们还是更喜欢功夫片的多一些,《叶问》在票房上最终胜出了《梅兰芳》,内地票房达到1.2亿多人民币。

国际品牌观察:现在你投资拍摄一部电影,除了会在类型上比较偏向喜剧和功夫片之外,还有什么元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吗?或者说,你怎么能判断这部电影未来的票房市场将是有极大潜力的?

黄百鸣:看一部电影能不能有很好的票房潜力,除了一定要有的明星演员阵容外,最重要的就是剧本了。因为我是以编剧出身,所以我在投资影片时,最关注的肯定就是这部电影的剧本。编剧是一剧之本,如果一部电影连一个好的剧本都没有的话,那它拍出来一定不好看,而不好看的电影作品,即使有再强大的明星主演和花更多的钱去宣传炒作,也不会为观众所接受的。

国际品牌观察:那例如一些大数据分析之类的现代科技手段呢?我知道有一些电影会通过数据分析提前得出大致的票房预期,这种方式对制片商在投资电影时会有一些影响吧?

黄百鸣:我最关心的就是剧本的好坏,这些事情会有比我更专业的人去操作。

国际品牌观察:时至今日,在内地市场已经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功,那你还有什么遗憾吗?

黄百鸣:真的没有遗憾,因为我一直都非常乐观,从不会为失去的东西或没完成的目标去懊恼。例如我曾经希望要重新翻拍《开心鬼》系列的电影,但由于相关审查的约束,在内地上映的电影中不能有真的鬼怪出现,所以一直无法实施。但这样的事就是现实,任何地方都有它独特的规则,你加入到其中就需要遵守规则,这是行业的一部分,所以谈不上遗憾啦。

国际品牌观察:你的电影公司天马影业已经上市,作为一个上市企业的CEO,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仍然以制作电影为主吗?

黄百鸣:当然喽,今年马上要投拍的电影就有好几部,其中包括甄子丹主演的《叶问3》和古天乐主演的《反贪风暴2》。现在是内地和香港电影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作为一个电影人能够参与到其中非常幸运。而且我看到内地有很多年轻的编剧、导演都很出色,应当给他们一些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猜你喜欢

功夫片叶问国际品牌
弘扬柞绸文化打造国际品牌
弘扬柞绸文化打造国际品牌
《叶问4》成功了,但功夫片真能回春吗?
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叶问4》发布会举行
上海国际品牌珠宝中心
北美观众为何不爱看功夫片?
合作vs竞争,国际品牌上演“新战国”
这才是正宗的叶问范?
一代宗师叶问
甄子丹新片《叶问2》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