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赏析

2015-05-30张瀚允

参花(上) 2015年5期
关键词: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张瀚允

褚遂良是初唐书法家四大家之一,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而墨迹著作有《倪宽赞》《阴符经》等。由于其书法成就之高,推崇学习的后辈之多,导致大量被传作真迹的作品其实不真,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论述。在众多碑刻之中,褚遂良晚年之杰作《雁塔圣教序》无疑是最能体现和代表褚式风格的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此碑分两部分,由唐太宗李世民作序,表彰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往返经历十七年,回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要籍的情况。后部由高宗李治作记,褚遂良书,万文韶刻。序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记二十行,行四十字。

唐代及唐代以后书法家对此碑评价极高。张怀瓘在《书断》称:“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因而“甚有余态”。北宋米芾独尊晋人风范,其余不足评论。然而对唯独于褚遂良赞美有加,在《海岳名言》中称其:“如熟驭战马,举动从人,而别有一种骄色。”后世种种,清代大家秦文锦之评最为著名:“褚登善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万文韶(刻者)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以下,就是对此碑临习过程中对其风格的简要赏析。

一、笔法韵味

与褚遂良前期作品《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较为严谨,带有明显隶意的笔法有所不同。《雁塔圣教序》的楷书线条已由平板刻直逐渐转为飘逸而富有曲线美,弧线居多,提按分明,点画匀称自然。主笔或长笔画弯度变化强烈却不显突兀,笔势、连带间可看出其明显的行书笔意。以“分”、“足”、“正”、“名”字等为例,毛笔从空中入纸,竖画横起,如鱼入水一般。笔画活泼却不轻佻,柔美而又劲练,看似纤细,实则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正如明汪砢玉《珊瑚网》有云:“婉媚遒劲,波拂处蜿蜒如铁线。”

除笔意的华美外,其笔法大多中锋行笔,藏锋露锋相结合但明显藏锋偏多,如“生”、“乎”、“方”等。因此后世也有人将此作为褚的一个特点而验证其他一些作品是否为褚遂良真迹。除此之外,横画起笔时多用逆笔。然后提腕波转而回,仅以毛笔笔锋处一段与纸面接触。行笔速度较快,笔画整体呈两头粗若坠石,中段细如铁线的形态。这些技巧都使褚体不局限于传统唐楷的制约,营造了形式活泼的书写美感。对此,后王虚舟所评:“是碑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盘郁顿挫,运笔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纸,而字外之力,笔间之意,不可穷其端倪。”

受前朝碑刻与长辈欧阳询、虞世南的影响。作为后生的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的用笔中集八分、王羲之、欧虞等众家于一身,虽然笔画以纤细俊秀为主,却也不乏如拙碑般浓墨重彩之处,这更体现了碑体的骨力之美与欧虞的法度之美。如“文”、“郡”、“达”、“梵”等字,“文”捺画起笔轻巧,捺脚敦厚而棱角分明。“郡”捺画先轻后重,结尾有明显压笔动作与上挑趋势。“达”与“梵”字横竖画起笔方正,尾笔粗细变化相对较为平缓,且向外延伸夸张。行笔趋势间融合蚕头燕尾的笔法,潇洒又不失稳重,字里行间均可看出欧虞遗风与浓厚的隶书意蕴。

另外,由于是当时皇帝李世民作序,《雁塔圣教序》刻工极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墨迹的流畅圆润之感,笔画之中并无明显棱痕也使此碑少了许多刻板感,更方便后人的欣赏,临摹与学习。

二、结字创新

《雁塔圣教序》不仅是褚遂良在笔法上的创新,也是他在结构上的一个突破。由于笔者之前曾经临习过欧体,在学习褚体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不同于欧阳询严谨的书法结构,褚遂良多采用能够向外延展拓张的重笔与长笔画,以此扩宽字的左右取势范围。因此,字体结构从欧瘦长严整之态变得更加方正开张,有的字形仍可看出隶书正面扁平的结构影响。结字松而不散,体格宽博和谐,笔笔相断实则笔笔相连,显得舒展流畅而文雅,字里行间流露出初唐一片繁荣的迹象。除此之外,疏瘦精练的结体也让人在临习过程中感受到一股来自古人的古朴与淡薄,而灵动的线条,大量使用了弧形笔画,一波三折,作为一种辅助又为结构增添了生命力。并使其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唐楷规整的通篇布局,让全篇“盘郁顿挫”,看似纤细实则丰腴。“看似古淡实则风华”,从后期颜真卿和柳公权外拓雄健的作品中也能看到这种焕然一新的结字方法的影响。

三、魏晋风骨

初唐时期,社会思想宽容活跃。儒、道、佛三家呈鼎立之势,道家思想与道教活动在此时逐渐复兴。甚至曾一度被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治统治的目的,以正统思想礼遇待之。笼罩在此风之下,褚遂良空灵劲健,秀逸清雅的书风对后世影响甚为深远。这种浸染道家审美观念的风格,上溯源头,应追随至魏晋文人的风骨雅度。

受到“顺其自然”,“有无相生”等庄子思想的浸染,以及日后从道家思想出发,逐渐发展成为主流意识形态——魏晋玄学的影响,魏晋人崇尚山林自然,追求“清、虚、简、远”的心境与情怀,纵情山水以求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观念反映在艺术创作中,则是书家清理淡雅,潇洒烂漫的书作特征与空灵秀逸,知白守黑的审美意趣。

褚氏早年书习二王——王羲之与王献之,是这一时期书法领域精神风貌的代表人物之首。其“精研体势,力兼众美”的体态与气息亦开启了文人书法流派的先河。“据《唐会要》卷三十五记载,在贞观六年(632)正月初八,太宗下令整理府内所收藏的钟繇、王羲之等人真迹,共计1510卷,褚遂良参与了这次活动。众多的王羲之真迹,使他大开眼界。这足以说明他对二王书风的了解程度及对当时书法传统审美趋向的合理把握。此风延续至智永、欧阳询、虞世南并一直持续到盛唐。”由此,观照褚遂良晚期成熟作品《雁塔圣教序》,其外柔内刚,似瘠实腴的线条与宽绰舒朗,丰润劲练的结体对魏晋风范的继承关系仍然可见一斑。实而不虚,虚实相生,正如张怀瓘在《书断》中所评:“美人婵娟,似不胜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这也是褚氏经过洗练后达到的唯美理想的道学境界。

四、结语

刘熙载曾在书概中将褚遂良誉为“唐之广大化教主”,后世一大批书家从中学习效仿汲取营养,连对古人书法多有讥讽的米芾对褚遂良也情有独钟,称自己“慕褚而学最久。”他通过灵巧清妍的线条用笔,虚灵冲和的宽博结体,以及本人雅逸高贵的心性都将书法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无数书法爱好者研习摹写。对于楷书初学者来说,《雁塔圣教序》是一个经典的必学之贴,不可绕过。而学习它的最难之处可能就是由于线条细腻,笔画易写的软而无力,因此学习者若具有较好的楷书基础且选材适当,也更容易表现出其瘦挺雅致,如金似玉的特点。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雁塔夜吟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解析(一)
从《十六龄女士杨莲之集圣教序诗》看杨莲之诗歌创作
历史
《圣教序》及其临摹
褚遂良与褚书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