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指南》,读懂孩子

2015-05-30付洁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龙龙妞妞指南

付洁

编者按:自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指南》渐渐成了教师们的学习手册、工作手册。在教师的带动下,家长们也开始学习《指南》,探讨《指南》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在本文作者建立的班级论坛中,越来越多的家长通过《指南》学习,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和幼儿园达成了更好的沟通和互动。那么,《指南》指导下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作为家长,我们又该怎样运用其中的方式方法呢?

《指南》是一部指导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更好地帮助、促进3~6岁儿童学习、发展的文件。它是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用科学、明确、具体的目标与教育建议,针对孩子在五大领域的成长,提出了对学龄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细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它面向的不仅是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同时也对家长和家庭幼儿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目标与建议。其中倡导的学前教育理念,适用于家庭幼儿教育,或者说,对家庭幼儿教育提出了要求。

家园共育

《指南》开篇中的“说明”里即点明,“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指南》。”

解读:《指南》将幼儿园和家庭视为共同的施教者、共育伙伴。《指南》提出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渗透其中,引导我们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最终帮助幼儿达到教育的期望。

案例:龙龙进餐习惯不太好,开学时,龙龙妈妈就对我说:“孩子很挑食,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都不沾,您别强迫他,他不吃就不吃吧。”由于家长、孩子不配合,期末体检,龙龙出现了轻度营养不良,血色素偏低的情况。

我们首先邀请龙龙妈妈来参加幼儿园定期的伙食开放日活动。在活动中,龙龙妈妈了解到幼儿园的食谱都是根据孩子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能量来制定的,每一餐都是精心科学搭配的。龙龙妈妈认识到:原来孩子的饮食不仅仅是吃或不吃的问题。龙龙妈妈观摩了全班小朋友进餐的情况,了解到龙龙在进餐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指南》的学习交流活动中,我们又和龙龙妈妈一起学习《指南》“健康”领域中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这一篇章,帮助她了解《指南》对每个年龄段孩子饮食的要求和教育建议。建议中提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龙龙妈妈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和《指南》中要求的差距,从心底里开始重视龙龙进餐的问题。

龙龙妈妈配合幼儿园的饮食安排进行了调整:1.改变家中的饮食习惯。以前饮食安排完全按照龙龙的口味,他爱吃什么,就做什么。现在妈妈开始鼓励龙龙尝试平时不太吃的菜。2.家庭和幼儿园同步。老师和龙龙约定: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只要吃饭有进步,就可以获得一个奖励,以此来促进龙龙改掉进餐时的坏毛病。

通过家园合作,一段时间后,龙龙的吃饭问题有了明显好转。在第二次体检中,他的血色素有了明显的增加,龙龙妈妈非常高兴。《指南》也成了她随身的教育顾问。

给家长的建议:相信还有很多像龙龙妈妈那样有育儿困惑的家长,不妨学学龙龙妈妈,从《指南》中寻求解答,从“家园共育”中寻求方法。《指南》中的“家园共育”理念告诉我们:只有重视家庭教育,强调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注重幼儿全面发展

《指南》强调:“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解读:《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二是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案例:妞妞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可进入大班后,她开始变得越来越沉默了。在一次区域游戏活动后,我问她:“妞妞,你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妞妞叹了口气,说:“付老师,你能不能跟我爸爸妈妈说说,我不想周末去学数学,学英语……”原来是这样!

在和妞妞家长沟通时谈了孩子的变化,家长也表示能理解孩子的不情愿,但这都是为了妞妞升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通过了解,我发现班里担心孩子幼小衔接问题的家长不在少数,大多数家长在孩子的意愿和“小学化”的矛盾中不知所措。

在班级家长论坛中,我们开展了“了解《指南》的背景和意义”的讨论会,特别邀请了妞妞的爸爸妈妈参加,帮助家长们了解《指南》颁布的意义。对其中的“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进行讨论,还认真学习了《指南》的实施原则,“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是奠基性教育,是为儿童做好适应未来准备的教育,是在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基础上的教育。坚持儿童立场,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要遵循学前教育规律,要让儿童在适宜的阶段做适宜的事情。经过几次论坛交流,妞妞的爸爸妈妈不断学习《指南》,理解《指南》,并通过《指南》调整对妞妞的教育方式和自身的教育观念。没过多久,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妞妞的脸上!

给家长的建议: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容易走入误区,他们往往以孩子知识上的进步作为衡量标准,没有充分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忽略孩子的习惯、兴趣、能力的激发与培养。为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家长应在《指南》提供的科学的参考建议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及时了解他们近期的兴趣点和需求点,为孩子的全面发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

《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解读:《指南》提醒我们要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儿童成长的教育价值,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家长应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把握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

案例:乐乐来自一个高知家庭,爸爸妈妈是研究生物学的科学工作者。乐乐知识面广,好学好问,还愿意就小伙伴们不懂的问题给他们作详细的讲解,他被小朋友们称为“小博士”。在班里很受欢迎,在家长们心中也有很高的人气。

在家长会上,很多家长都向乐乐妈妈请教她的教育秘诀。乐乐妈妈说,其实她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当乐乐遇到问题时,她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像朋友那样陪伴乐乐一起探索解决。在这种陪伴的过程中,孩子形成了自主独立的性格。乐乐妈妈介绍,一次,乐乐问妈妈:为什么盐和糖放进水里就不见了呢?我没有直接告诉乐乐,这是一种溶解的现象。而是和乐乐收集了好多材料一起做实验,让他自己去认识什么叫溶解。乐乐妈妈说,这远比你费尽脑筋去跟孩子解释枯燥的科学道理要来得有趣有效。

给家长的建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们的模仿对象。而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并随时随地影响着他们。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身教的效果远远高于言教,对于幼儿来说,家长的行为习惯、品德操守,甚至一言一行便显得十分重要了。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解读:教育者要懂得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发展的“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

案例:在一次《指南》的学习交流活动中,一位妈妈满脸焦虑地来到我的面前,说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她说别的孩子可以5个5个数到100,而她的孩子顺着数还只能数到10。都是一个班里的,一样的学,一样的老师教,他怎么和别人差那么多啊?……

听了这位妈妈的担忧,我没有正面给予解说,而是随机向家长们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班里最棒的孩子是谁?家长们反响热烈,纷纷说出了认为比自己孩子棒的孩子,有的还说了理由……在家长们心中也有一把把“尺子”。

作为教师,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与孩子的不同。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擅长这一方面,有的擅长那一方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水平。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这种独特性,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所在。我对家长们说,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经过学习讨论,很多家长都感到《指南》的精神让他们受益匪浅,让他们懂得了用新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问题。

给家长的建议: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孩子的发展并不同步,有些阶段发展快些,有些阶段发展慢些,这些都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个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满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需要,不强迫他们过早地达到下一阶段的目标。有时,我们需要等一等;有时,需要推一把。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面对家庭中的教育,面对孩子抛给我们的问题,我们可以试着选择“慢慢来”。因为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一般没人抢跑,因为他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读懂《指南》,读懂孩子,我们才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正是人生这场马拉松所需要的。

猜你喜欢

龙龙妞妞指南
薮猫妞妞减肥记
薮猫妞妞减肥记
龙龙去买菜
指南数读
咕噜牛和小妞妞
龙龙的理想
奶奶不见了
小蚯蚓找朋友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妞妞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