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可以慢慢来
2015-05-30
问题1:宝贝,你来园迟到过吗?
幼儿陈秋涵 我迟到过,那天妈妈带我去打预防针。
幼儿李逸凯 我经常迟到,爸爸总爱睡懒觉。
幼儿王静怡 我迟到过,因为在外面吃点心太慢了。
问题2:你什么时候会“慢”?
幼儿罗子牛 早上太冷,不想起床。
幼儿朱亦舒 每当剪纸、画画时,我就会害怕,因为我不太会。
幼儿葛晨槿 我在家经常拖拉,因为爷爷奶奶只听我的。
问题3:当你做事有点慢时,爸爸妈妈着急了,你怎么办?
幼儿代子航 爸爸妈妈自己也经常拖拉,没什么关系。
幼儿叶钰纯 我再努力也赶不上。我也不知道。
幼儿王意铖 我知道错了,我会改的。
幼儿郭书昀 我要跟乖孩子学,看我的。
问题4:您的孩子有过“拖拉行为”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严子萱妈妈 有,我家孩子最让我头疼的是早上起床到上幼儿园得用一个多小时。
汤晨颢爸爸 周末出去玩,高兴之时,叫不回来。
张艺涵爸爸 我们大人下班晚,管他不多,孩子也就随他“野生”了。
问题5:您认为孩子慢的原因是什么?
薛晨希妈妈 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差,祖辈包办代替明显。
邱 娴妈妈 孩子人小,对时间的概念比较模糊。
周梓馨妈妈 孩子很难意识到拖拉最终会有什么后果。
代子航爸爸 激励过多了,孩子就习以为常了。
问题6:您怎么看孩子“慢”这回事?
胡佳伟爸爸 孩子自然有他的成长规律,做家长的也不能太“拔苗助长”。
殷仲蕊妈妈 当孩子“慢”时,我真的是不知所措。
翁张子藤爸爸 孩子现在毕竟还小,给孩子必要的等待,等他长大了自然会好起来的。
别让您的利索
成就了孩子的磨叽
在“你喜欢的礼物”调查活动中,老师让孩子们调查同伴喜欢什么礼物。活动开始了5分钟,丫丫的调查表上还是空白的,老师提醒:“你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先调查。”调查活动结束时,丫丫只调查了1个朋友,老师再次提醒:“你去找宁宁、小小等小朋友,问问他们喜欢什么礼物。”10分钟后,丫丫才完成了任务。
丫丫不仅在操作活动中需要教师不断督促,平时的吃饭、起床入睡、穿脱衣服等都是如此。目前,幼儿园中类似丫丫动作磨叽的孩子并不少。究其原因,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了赶时间或避免孩子着凉等原因,手把手帮孩子穿衣服;用餐时为了不让饭粒撒满地,会一口一口地喂孩子。孩子的生活小事都由家长帮助、主导,孩子往往比较被动。
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动作更加缓慢,还弱化孩子的任务意识,让孩子日益失去自主性。根据孩子的问题,家长应该从生活细节入手,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如果动作慢可以提早起床,不要再一一帮着孩子吃水果、盯着孩子玩游戏,应该让孩子主导自己的时间,家长只作辅助,并时常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独立完成,让孩子尝试自己安排时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孩子动作的灵活性,还会加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孩子完成任务的意识。
牵着“蜗牛”慢慢爬
我听过一个园长这样说:幼儿园教育就是牵着“蜗牛”慢慢爬,这句话对我震撼很大。可是,反思我们自己,对待孩子的种种慢是如何应对的呢?
我们都碰到以下问题:孩子吃饭吃得太慢,衣服扣子不会扣,这时作为老师或家长,都会催孩子:你吃快点呐;快点穿衣服,快点扣扣子,不然着凉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发现他还没吃完,还没把衣服穿好。于是,家长等不及了,教师也等不及了,就会一边批评一边拿过饭碗开始喂……每次口口声声说让孩子慢慢来,可每次又剥夺了他们有可能成长的机会。
因此,我觉得在教育越来越功利化的今天,我们都应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摒弃“一手揽”的做法,创设机会让孩子在锻炼中成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绝对不能“一刀切”地对待个体差异,更不能用死板、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孩子,只有走进孩子内心,读懂其行为,方能采取适宜的教育。
牵着“蜗牛”慢慢爬,关注心灵与心灵的触碰,让孩子慢下来,在蹒跚中学会成长;让教师慢下来,在期待中等待提升;让家长慢下来,在盼望中收获幸福。
静待花开
张文质先生在《慢教育》一书中说:“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也曾犯过急于求成的错误。在晨间锻炼时,我急功近利地教孩子躬下身子,两脚分开,眼睛看着皮球,一下接一下地拍球。这样的技巧在其他孩子身上多少有些效果,可是轮到浩浩了,却一点也不奏效,眼看着球在他的手上像长了脚似的,一次又一次地滚走。我有点急了,我不死心,仍是教浩浩拍球,到后来,我们都疲惫了,却没有任何进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浩浩索性和皮球做起了游戏,抛、踢、滚,他想出了各种方法玩球。看着浩浩自得其乐,我也没有制止他。到了第二个学期,孩子们又练起了拍球。这次,球在浩浩的手里居然乖顺了许多,浩浩能连续拍上好几下了。现在回想当初,那时没有及时干预浩浩自由玩球也许是对的,正是如此,才为浩浩提供了宽松的游戏空间,使得浩浩以自己的方式熟悉球性,获得进步。
家庭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儿子宸宸马上就要2周岁了,看着周围年龄相仿的孩子都能说整句的话了,可是,宸宸还是依旧如故,嘴巴里蹦出的都是两个字。我很着急,但依旧每天坚持睡前、上班前都和儿子告别,并且每天晚上和儿子一起阅读绘本。过了2周岁的某天,我正关灯准备睡觉,宸宸却凑到了我的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妈妈,晚安,爱你!我瞬时恍了神,以为自己听错了,又请宸宸重复了一遍。这下,我才清清楚楚地确认,儿子原来是在和我睡前道别。宸宸前面的不予回应并不是真的没有回应,而是他在默默地吸收,等待一个适时的“爆发”机会。从这以后,宸宸的语言逐步丰富起来,不断让我们惊喜。
教育是慢的艺术
所谓“慢教育”,我的理解是“等待、耐心、宽容、期待、细节”。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动作缓慢的幼儿。就拿每次的班级特色区角活动来说,有少数孩子的手工作品特别精致,但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动作慢、时间长,原因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细;二是玩心较重。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急,而是要有耐心。
一是针对追求精细的幼儿
1.肯定激励。这些孩子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他们知道要认真、仔细地完成任务,但是在肯定之余还是要让他们明白时间的宝贵,知道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例如,给孩子半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一个任务(音乐、故事),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还是没有完成,稍微延长交“作业”的时间,但关键是不能让孩子知道时间延长了,而是要告诉他,他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使孩子体验到那种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而然会在这种情境中做到既追求质量又追求速度。2.制定“时间记录表”。督促他们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去追求少花时间。3.多带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通过与同龄人的互相督促、相互欣赏、相互比较来提高自己。
二是针对玩心较重的幼儿
1.家园合作,通过竞赛促使孩子加快速度。可以与父母、老师竞赛,也可以与同伴竞赛。首先,我与家长沟通、交流,列出孩子哪几方面动作缓慢;其次,与家长商量,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份以一周为周期的“时间记录表”,通过每一次的竞赛,将他们实际完成的时间记录在这张表上;最后,将孩子每次的完成时间与最初的时间进行比较、汇总,对有进步的孩子进行表扬,同时也告诉他们,虽然在时间上有进步了,但是一定要追求质量。而对于那些进步不明显的孩子,还是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2.故事告诫。收集一些关于粗心、贪玩等导致不良结果的故事的音像资料,利用餐前、餐后、等待离园等时间让幼儿收听。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使孩子慢慢懂得其中的道理,并在行动中改进。
对付“拖延症”妙招
现在有一个流行词语叫“拖延症”。“拖延症”不仅出现在成人之间,在孩子身上也很普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拖延现象?我想一部分原因是表扬过度形成的。现在的孩子不缺乏表扬,而缺乏适当的惩罚。孩子出现拖延现象时,我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再……下次就……”,而这个“下次”永远也不会出现。这里有个关键点,惩罚的实施要及时,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否则每次都只是停留于“吓唬”的层面,孩子下次就不会听你的了。我们家宝宝最近练琴,经常是练一曲后去玩一会再回来练,30分钟能搞定的事情要45分钟才完成,宝宝并不缺乏专注力,她喜欢画画,可以一个人安安静静坚持1~2小时。因此,我的措施是这样的,30分钟的弹琴任务如果她花45分钟才完成,那么相应的,接下来的绘画时间就要扣除15分钟,这样一来,原来被动的事情就变成了主动。
允许孩子慢慢来
我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可能有些家长也看过。她告诉我们,孩子有慢的权利,我们要学会静待花开。我女儿拖拉现象并不严重,或者说有的时候我并不认为那是孩子拖拉。比如说,女儿穿衣服比较慢,特别是有扣子的衣服或者是穿有鞋带的鞋子。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缺乏操作技巧和锻炼,平常外婆带得比较多,“包办代替”影响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所以,后来女儿的衣服让她自己穿,鞋带也自己系,一段时间后,速度明显比以前快了。许多家长认为宝宝缺乏时间观念,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毕竟孩子年龄小,时间概念比较模糊,对于“拖拉”造成的后续影响不了解。在家里,我们会通过故事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暑假为宝宝制定作息时间表,告诉她在什么时间可以做什么事情,效果还是不错的。
培养好习惯
宝宝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好的习惯会影响一生。现在父母缺乏的不是对孩子的关注,而是关注过度,我们要学会适时地放手,幼儿的发展潜力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想。宝宝拖拉现象形成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宝宝自身的性格使然;父母、长辈抚养方式的影响等。不同的原因,采取的措施不同,要有针对性。
首先要剖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以下一些方法家长们可以参考:1.如果是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原因,父母不能急于求成,而应注意从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只要孩子在尽力完成某件事,就不必苛求。2.如果是孩子的注意力问题,父母要在孩子做事的时候,给他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避免和消除无关刺激物的影响。3.如果是由于家长教养导致的,家长首先要注意自我改变,如果发现孩子试图拖拉时,要么和孩子一起完成,要么用合适的理由终止这件事。其次,要教给孩子做事的正确方法;再者,孩子的作息时间要合理,有规律的生活有利于改变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最后,父母要做好榜样。
当然,有的孩子对喜欢的事做得快,不喜欢的事就做得慢,这是年龄特点决定的。不要要求孩子每时每刻都行动果断迅速,这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太高,反而欲速则不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每个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学龄前幼儿做事的能力和技巧还不完善,做事速度和熟练程度肯定不如成人,父母要做的不是以自己的标准评判和苛求孩子,而要学会等待孩子成长,等待孩子能力的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