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莱美与全英:2015你尝鲜了么?

2015-05-30赵静

音乐周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音乐奖格莱美全英

赵静

长期观察两国榜单,可以见到一个趋势,英国榜单更为变化莫测,美国榜单较为稳健。“空降”冠军在风云变幻的英国榜是一件常见的事情,一周的榜单,经常可以有几个新上榜的名字。但爬得快也往往跌得快,榜单变化极大,对内地乐迷而言,英国榜经常会有新鲜面孔出现,相当刺激。美国榜十大位置往往变化不大,基本上没有狂升狂泻的;空降冠军,只有在超级大牌出新碟时才会出现。实际上,在近年改制加入网络播放及销售数据之前,美国榜的空降冠军更少。新艺人能够打上排行榜前100名,已经是不错的起步,可以在唱片上加个贴纸“Billboard Hit Single”,作为畅销见证。

非主流还是老掉牙?

骚姆Sam Smith所采用的风格是老掉牙的Soul与R&B,周杰伦的风格脉络也在这里。对于男性歌手来说,这一风格极其讲究男腔与女腔间不着痕迹的转换,并由此来表达某种细致、纤巧、难以言传的情感颤动,Sam Smith在这方面显然极具天赋。由于总转至女腔,此类男歌手多少总会显得有些不够阳刚,不过Sam Smith倒不必在意这个,通过其大受赞扬的首张专辑《In the Lonely Hour》,这位90后英国小伙子痛彻心扉地表达了被另一个小伙子抛弃后的种种。请注意,格莱美表达对一张毫不掩饰男男恋情的唱片的激赏,并非表示其有意要挑衅社会禁忌,而是同性恋在美国主流社会中已不再是禁忌。

格莱美挑选新人的标准有两方面:第一,他是新人;第二,他能将某种主流、传统的风格演绎得足够主流、传统。格莱美历史上获奖四项之上的新人并不罕见,千禧年以来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有Norah Jones、Amy Winehouse、Adele等,他们都是擅长主流风格的天才。Amy Winehouse在生活方式上虽离经叛道,但她的音乐并不,尽管处于这种离经叛道,她在2007年获得五项格莱美奖项并被称为“黑马”,格莱美也因此更心安理得地获得了更广泛的报道。

日不落的英国功臣鲜肉

只说创作才华,Sam Smith确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歌手。格莱美大张旗鼓地表扬这个二十出头英国小鲜肉,足够表明的是:流行音乐圈后继有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全英奖,这个不可避免有着英国本土气息的奖项,更不可能放過他了,像给功臣庆功一样,全英奖给荣誉归来的小伙子颁发了“全球成就奖”这个听起来凶猛无比的奖项。虽然最佳男歌手给了艾德-希兰,但“骚姆”依然光芒璀璨。

颁奖礼最大的奖项“英国年度最佳专辑”,评委们精心挑选出了可以代表去年英国乐坛的五张专辑:Sam Smith在去年成功感动了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In the Lonely Hour》在英格兰几乎人手一张;英国创作才子Ed Sheeran成功转型并凭借专辑《X》跻身世界乐坛一线歌手行列;独立乐队三角基Alt-J以更加丰富性的音乐元素缔造的新作《This Is All Yours》,频频入围各大乐评年终榜单前十;英国近年来销量名列前谋的摇滚作品,入围“水星音乐奖”的Royal Blood同名专辑;以及民谣新人George Ezra以旅行为概念创作的诚意之作《Wanted On Voyage》。全英奖有的时候真是喜欢颁出新的选手与黑马类选手竞争。正如颁奖前的预测,英国人比美国人好像更注重才华(水军是这么说的),虽然Ed与Sam同获两奖,但Ed收获了“年度英伦唱片”,公认是最重要的压轴奖项,所以微胖宅男“黄老板”是本届全英的大赢家!两位大赢家都很年轻,分别是24岁和22岁,英伦音乐新生代已然形成世界乐坛的中坚分子,Ed致辞也说到,“去年是英伦音乐非常、非常好的年份”,作为年度销量大赢家,他还说,“这个奖座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成功,唱片销量、演唱会门票,这一切才是最佳见证!”

你确定他们在尊老?

在爱幼的同时,格莱美的尊老,通常会给另类、低调却才华横溢的怪咖。这时你可能会觉得出乎意料,但这也是格莱美的常态。像Beck这种奋斗了20年才登上格莱美的人,个人才华、人格魅力毋庸置疑,严格来讲,在他十多张专辑里《晨间时刻》(Morning Phase)并不是最好的。你要是听了他90年代那些专辑,才真会拍手叫绝力。这位Beck其实也曾跟格莱美有一些短暂的眉来眼去,但最多只能当当花边新闻。

Jack White凭借专辑《Lazaretto》获得最佳摇滚艺人奖,也挺有尊老的意味,Jack White这样的吉他天才,就像怪才Beck一样,获不获奖,江湖地位、专业水准都摆在那里,得奖只是锦上添花。一直深受中国乐迷喜欢的菲董凭《GIRL》获得“最佳流行歌手”、“最佳当代都市专辑”两个奖项,这倒是预料之中,菲董的音乐和他头上的标志性礼帽一样,宽松有趣。

不光格莱美颁发尊老奖,品位不同的全英奖,也发了意义别样的尊老奖。在国际类的奖项方面:法瑞尔-威廉姆斯(Pharrell Williams)和泰勒-斯威夫特分别当选最佳国际男、女歌手。对于在美国已经大红大紫多年的霉霉来说,这是第一次在全英音乐奖中有所突破。虽然是首次获得肯定值得庆贺,但作为80尾的“老一代”,据说这也是英国式的尊老。

在“格莱美”上颗粒无收,在“全英奖”获得“国际女歌手”,证明Taylor Swift不演“格莱美”、专心出演“全英奖”的正确性,开场演出的《Blank Space》非常帅气。从“绵羊姐”手中拿到奖项时,不忘感谢好朋友Ed,“谢谢他带我到不同的夜店,教我泡一壶好茶”。这个奖项对于她无疑非常重要,因为这个夏天,她将开展英国巡演。

链接1:

酱油帝和马桶刷

这回我们不说哪个奖项更该颁给谁(这次蛋糕又切太匀了……)我们来说,这次格莱美的酱油帝。事情是这样的:很久前,我们的花花华晨宇就难掩兴奋地在微博上晒出了一张邀请函“嘚瑟”了一番:“想不到我还可以去看格莱美现场,太酷了!”哇!对于我们这些只能守着电视、卡着网络的隔空党来说,能亲临现场一气儿欣赏到蕾哈娜、侃爷、保罗·麦卡特尼、麦当娜、碧昂斯、Lady GaGa、凯蒂-佩里、骚姆……轮番表演真的是件蛮酷的事,而且人家是被Billboard正正经经邀请过去观看演出的哦!

哎等一下!只是“当观众”而已,还要“被邀请”才可以去?格莱美的X格到底是多高?咳,其实是这样,如果你只是一个素人小粉丝,只是单纯地想坐进一个好位置近距离看看,那就自己默默找地儿买买高价票默默进场就好啦,没人Care你哒!那这一纸英文邀请函的意义是?它的存在就是告诉你们所有人!人家是被Billboard榜!正式!主动!特意!邀请!出席的——观礼嘉宾!这可是身份的象征……

相比来看,全英的槽点不在于场外观众,而在于奖项本身。全英音乐奖有一项非常有趣的创意传统,就是每年都会邀请像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Vivienne Westwood)这样的大牌设计师为晚会奖杯做“嫁衣裳”。这样就会让观众自己感觉能跟偶像零距离接触。今年的颁奖晚会设计交给了女艺术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而这位年轻的女艺术家去年七月份作品《我的床》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被白立方画廊创始人以220万英镑高价买走,一时成为娱乐的焦点。媒体纷纷质疑这样一张脏乱差的床何以拍出如此高价。而此次翠西为音乐奖设计的奖杯外衣在社交网络上也引来了吐槽无数:

有网友称设计的奖杯像马桶刷,还有网友笑称随便找张破纸糊在破旧的芭比娃娃上,你就可以假装自己获得全英音乐奖啦!更有甚者第一次获得全英音乐奖的霉霉Taylor Swift 获奖后打趣道:奖杯看起来破旧的有点“时髦”(shabby chic)了。

链接2:

英美颁奖礼现状:美国一枝独秀 英国百花齐放

在美国,Grammy可以说是一方独大,公认是美国乐坛最标志性的颁奖礼;但在英国,即便“Brit Awards”被视作是英国“格莱美”,也被公认为是首屈一指的颁奖礼,也没有盖过其他多个颁奖礼的锋芒:“水星音乐奖”、BBC“年度新声”,还有《NME》《Q》等等不同媒体及机构设立的年度颁奖礼,都能各自绽放,并没有哪一个颁奖礼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这正如英国创意行业的百花齐放。不过,尽管近几年全英奖 (BRIT Awards)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甚至无足轻重,但是在英国本土,它依旧是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音乐类奖项,相对于无厘头过分了的NME音乐奖、保守又太趋近媒体编辑属性的Q音乐奖、频频爆冷的水星音乐奖,全英奖无疑是最公平公正且讲求全球和谐的“最佳安慰奖”了。

英伦重要音乐颁奖礼:

BBC“年度新声”:前瞻性的预言帝

创办:2003年

性质:乐评人、媒体人眼中的明日之星

主办机构:BBC

在英国,多家音乐媒体都有自家的“最佳新人”“乐评人之选”类奖项,他们以此区分那些大众口味的主流奖项,并由此作为一个前瞻式的乐坛瞭望。这当中的佼佼者,无疑是BBC电台的“Sound Of”,每年年头,都会根据近期表现,提名15位尚未出版大碟的新人,最终选出一位成为“年度新声”。“年度新声”非常具有前瞻性,它经常助推这些暂时不为人知的“新人”。它与“新人奖”的不同在于是预告获奖者其后会有卓越表现,有点专业人士押宝的意味。一般来说,每年冠军“新声”,都相当于黄袍加身,获奖后果然就平步青云。比如Sam Smith,还有同届第五名的George Ezra,也能跻身2014年度全英国畅销大碟的第三名。

水星音樂奖:只有一个奖项

创办:1993年

性质:工业大奖

主办机构:英国唱片业协会(British Phonographic Industry)

与“全英奖”系出同门,也是由“英国唱片业协会(BPI)”主办。只有一个相当于“年度大碟”的大奖。历年得主有山羊皮、Pulp、Portishead等,口味比较倾向于流行及摇滚,取向比较飘忽。但可以肯定的是,古典、爵士和金属类比较受忽视,从来没有这类唱片获得大奖。与一般音乐奖不同的是,除了奖杯之外,赢家还会获得奖金,2014年的奖金高达两万英镑。赢得奖项,会给唱片销售带来大力提升,The Elbow乐队2008年胜出,其后唱片销售急升700%。

NME Awards:时髦愤青颁奖礼

创办:1953年

性质:公开投票

主办机构:《NME》音乐杂志

虽然是音乐杂志举办的奖项,也涵盖社会和文化,有“年度书籍”、“年度电视”、“年度英雄”等跨界奖项,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与音乐,更为多元,风格比较幽默,也天马行空,很好玩。“最佳”之外,还会颁发“最糟糕唱片”等差评类奖项,奖座是竖起的中指。“最糟糕乐队”历届得主包括有“1975”“One Direction”等华丽丽的偶像型乐团,2015年得主是“五秒盛夏”。

美国重要音乐颁奖礼:

格莱美:奖项多到一晚颁不完

创办:1959年

性质:专业会员投票

主办机构:美国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

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大奖,“格莱美”的投票来自专业的会员,堪称产业大奖;于是,也无可避免地经常被诟病“老化”。除了“年度唱片”等四项大奖不分音乐类别之外,其余奖项都有细分,造成奖项超多的局面(例如2014年便有82个奖项),部分“次要”奖项在颁奖典礼前便提前颁发。

全美音乐奖:American Music Award

创办:1973年

性质:乐迷投票

主办机构:ABC电视网

由于合约到期,1973年,“格莱美”从ABC转移到CBS电视网播放;为了抗衡,ABC制作“全美音乐奖”作为抗衡。与格莱美的专家评选不同,“全美奖”的投票全部交给乐迷和音乐消费者,可以视作体现乐迷口味的颁奖礼,但初期的提名名单也是由销售及播放率数据、网络点击量等产生。

Billboard Music Awards

创办:1990年

性质:数据统计式颁奖礼

主办机构:《Billboard》音乐杂志

几乎是唯一一个用数据说话的著名颁奖礼,不需要评委,只有实实在在的数据,包括销量、下载量、播放量等,全部都来自数据调查公司。奖项方面,也跟“格莱美”类似,会分开类别统计并颁奖。

猜你喜欢

音乐奖格莱美全英
全英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反思
屡遭抵制,格莱美真有“黑幕”?
2019年全英公开赛混双决赛中郑思维的技术特征统计与分析
张靓颖获评格莱美最佳红毯造型Top15之一
2017年“第二届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蜂鸟音乐奖”五月开启,八大分赛区将奏响室内乐之音!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
全美音乐奖
克林顿、戈尔巴乔夫:跻身格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