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信息产业战略
2015-05-30杨秀丹高清杨会良
杨秀丹 高清 杨会良
摘要:对信息产业的内容和范围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全国和京津冀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规模、劳动力和产业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并将信息产业作为投入要素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而计算信息产业对三次产业的贡献度,从而提出适合未来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京津冀;河北省;信息产业
中图分类号:G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5)05-0108-06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5.05.017
目前,人们对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已达成共识。京津冀三地地域相连,但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异,而这正是三地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前提。在融合发展的战略中,产业转移与转型无疑是重中之重。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信息产业在三地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信息产业本身不仅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其他产业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信息技术能够对传统农业和工业陈旧的生产制造方式和模式进行改造,从而促使农业和工业进行产业升级[2]。京津地区信息产业以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产品、软件产品等信息技术产业为主,信息服务业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也非常迅猛。河北省与京津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从河北省拥有的区域、资源优势来看,发展信息产业并以此来带动其全面产业升级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因要研究信息产业对三地协同发展中产业转移与调整的影响,本文以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从宏观方面(信息产业规模、信息产业劳动力),微观方面(信息产业结构和信息产业分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信息产业规模是指信息产业的产出规模或经营规模,信息产业劳动力是指信息产业中的从业人员数量,通过信息产业与三个产业的关系分析其内外部结构和分布。通过宏观比较京津冀三地的产业规模和劳动力以及微观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最后提出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策略。
一、信息产业
从广义上看,信息产业是指一切与信息生产、加工、传递和利用有关的产业,它不仅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还包括新闻、出版、金融、教育、科研、邮政等[3]。从狭义上看,信息产业仅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4]。其中,信息技术产业包括硬件产业、软件及服务产业、通信设备产业和通信服务产业。信息服务业包括信息咨询业、广告业以及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和档案馆等从事信息产品加工和服务的行业。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历史数据的连贯性以及比较分析的可行性,借鉴《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5]中对信息产业的范围划分,同时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中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界定[6],本研究将信息产业范围划分为“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和“电子商务行业”。
(一)信息产业规模
1.我国信息产业规模
近五年来,我国信息产业规模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如表1-1所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5.13万亿元增加到10.3万亿元,呈增长态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也呈增长态势,由8 163.8亿元增长到10 974.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36%;其固定资产投资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2011年之后开始较为稳定并基本持平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由4 721.7亿元增加到8 241.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4%,其固定资产投资额一直保持上升态势,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呈持续增加的态势。电子商务产业交易额持续增长,由3.7万亿元增加到10.2万亿元,2014年电子商务产业交易额预计超过13万亿元。
2.京津冀地区信息产业规模
通过比较发现,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方面,天津市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在京津冀地区处于领先,企业数量基本与北京市相同,但利润则是北京市的将近两倍。而河北省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方面明显落后于京津两地,企业数仅为两地的一半,销售产值仅为四分之一,利润总额则相差更多。2012年北京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共有420家企业,销售产值为2 192.2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 650.99亿元,获得利润72.34亿元,缴纳税金37.21亿元。2012年天津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共有406家企业,销售产值为2 876.2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 728.17亿元,获得利润136.94亿元,缴纳税金66.13亿元。2012年河北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共有206家企业,销售产值为545.9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60.73亿元,获得利润24.16亿元,缴纳税金13.22亿元。
京津冀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方面的固定投资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北京和天津与全国变化情况基本一致,而河北省一直处于增长态势,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在此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始终居于首位,并且与其他两地区相差较大;天津市在2010年之前位居第二,之后被河北省赶超。从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看,自2010年起,北京市所占比重远远超出其他两地区,河北省在2013年时与天津市所占比重已较为接近,有望在未来发展中将其超越。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方面,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基本处于上升趋势,2013年略有所下降。天津市虽在最后,但在2013年大幅度增加。河北省2009年固定資产投资额居于首位,之后被北京市反超。从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来看,北京市所占比重最小,且最近五年变化不大。河北省所占比重最大,但在2013年被天津市超过。
(二)信息产业劳动力
1.我国信息产业劳动力
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性,从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人数未能获取,故而从其他三个行业对我国信息产业劳动力进行分析。
2009-2013年,我国总体就业人数处于缓慢上升状态,由2009年的7.58亿人增长到2013年的7.69亿人。信息产业就业与全国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2013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数增长幅度较大;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数由100万人增加到235万人,增长率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3年增长率达到0.31%。
2.京津冀信息产业劳动力
近五年来,京津冀三地在信息傳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从业人员呈逐年上升趋势。由图1可以看出,北京市的从业人数要远远多于其他两地,差异最大时是天津市从业人数的12.6倍,是河北省的3.7倍。从从业人数占各地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看,北京市依然处于领先地位,河北省与天津市所占比重相似,天津市略高于河北省。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方面,北京市的从业人数也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天津市,河北省居末。从变化趋势上看,三地从业人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增长速度比较缓慢。
3.信息产业结构
在产业总量上,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收入为9.32万亿元,电子商务行业交易总额为10.2万亿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为1.10万亿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为0.82万亿元。而在产业增长方面,由图2可以看出,2010至2012年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中,电子商务行业所占比例最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所占比例大致相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所占比例最小。其中,电子商务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所占比重逐年减少。
对比京津冀三地2004-2013年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发现三地产业结构变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明显的服务化特征,第三产业比重由2004年的67.8%增长到2013年的76.9%;天津虽然表现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特征,但是第二产业比重仍超过50%,说明工业产业仍然是天津重要的支柱产业。京津两地非常相似的一点就是二者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非常之小,较早时期还能占到1%以上,但近几年已经下降到1%以下,且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河北省是三地中第一产业比重和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的区域,说明河北省是京津冀区域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从所占比重数值上看,河北省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与天津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基本相等,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天津市略小,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天津市略高。
4.信息产业发展总结
宏观方面,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在规模和劳动力方面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势头良好,京津冀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总体与全国保持一致。
微观方面,河北省信息产业在京津冀区域明显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河北省在企业数量、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方面都与京津两地有较大差距。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方面,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少,2011年起刚刚超过天津,但与北京相比依然落后,并且其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百分比在京津冀三地中最低,且近几年几乎没有大的变化,说明河北省在此产业政策方面有明显不足。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方面是河北省目前数据最好的行业,其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仅在2013年成为了京津冀地区首位,并且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一直保持一二位的位置,成为其信息产业中唯一一个较为有优势的行业。
从产业结构来看,北京地区第三产业为主要产业,天津地区第二产业为主要产业,河北地区虽以第二产业为主,但相对京津地区河北省仍拥有较大比例的农业,第三产业比重也较少。从区位商来看,北京地区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更有优势,天津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更有优势,而河北在信息产业方面均较为落后。
综上所述,河北省的信息产业在京津冀区域发展中较为薄弱,目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主要扮演辅助角色。
二、河北省信息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系
(一)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构建
生产函数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计算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与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技术资源引入函数中,改进了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成为生产函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函数。信息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但其中具体的关系却未被明确阐述。本文参考赖志花、王必锋[7]的研究,将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建立一个包括信息产业要素的经济增长函数,以此对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中性技术进步假定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可表示为:
Yt=AKαLβIIγeμt
其中,产值用Y表示,剩余要素的投入用A表示,资本投入用K表示,劳动投入用L表示,信息产业投入用II表示。参数α表示当资本增加1%时,产出平均增长α%,以此类推,参数β和γ含义与之相似。
(二)样本数据获得
通过分析《河北经济年鉴》和《中国信息产业年鉴》等资料,本文选取2004-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空间,其中Y1、Y2和Y3分别表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L1、L2和L3分别表示三大产业各年末的从业人数,K1、K2和K3分别表示三大产业各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由于信息产业的数据获取具有限制性和不完备性,故这里将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和通信业收入总额之和来作为信息产业(II)的数据。
(三)计量模型估计结果
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和信息产业各要素投入对三大产业间接贡献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各要素都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和方程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R2≥9,表明三大产业增加值的变化90%以上的部分可以由资本、劳动、技术及信息产业投入变动所解释。DW值比较接近2,表明模型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性。由此可以看出,本研究所建立的计量模型是合适的。
估计结果显示,河北省是人口大省,劳动力充裕,由此导致第一产业中的劳动力过多,冗员现象严重,使得第一产业生产效率降低,阻碍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在第二产业方面,对第二产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劳动力,其贡献为2.40;其次是信息产业,贡献为0.15;最小的是资本投入,仅为0.04。这主要是由于河北省工业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采矿业、电力和燃气业等等,其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支持。
在第三产业方面,对第三产业贡献最大的依然是劳动力,为1.54;其次是资本,为0.29;最小的是信息产业,仅为0.07。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由区位商来看,发展较好的行业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较多工作人员的行业,故而劳动力对河北省第三产业贡献最大。而由于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导致对第三产业的推动力并不明显。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是最大的,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这是由于选取的代表信息产业的数据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通信业的收入总额,大部分属于第二产业,故而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最大。而因为这些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信息化,从而使第三产业经济快速增长。
三、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
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指的是实现三地的要素优化配置,实现三地一体化发展。其中,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的主要途径。目前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工业发展各具特色,存在互补性,同时服务业发展差异明显。总体而言,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可为天津和河北提供服务和支持,依靠其丰富的科研、信息化资源建立起创新基地,同时利用人才、技术、信息的优势推动区域发展。天津在高端装备等现代制造方面发展势头良好。河北整体来讲,重工业基础雄厚,是三省市中人力和生产成本最低的区域,可利用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物价水平,承接京津两地制造业转移,发挥资源、原材料供给(包括农产品供应)、物流方面的优势,构建区域产业链的同时促进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8]。这就是河北省信息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总体经济背景,而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从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并决定经济全局发展的局部或因素,而相应做出的筹划和决策[9]。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最大,为0.15;第三产业次之,为0.07,对农业的贡献最小。因此,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发展信息产业,通过信息化使产业结构向更为合理的方向转化和升级,是未来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互为依托发展
由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化融合,是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首要。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上,以信息技术带动内生技术进步,提高河北省工业产业的信息化程度,发掘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利用对工业产业的创新点,以此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信息化与农业融合方面,河北省应在农业信息化发展尤其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结合地域优势找到新的发展模式,开发出面向京津冀三地的特色观光农业、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等。同时,本文认为,传统产业也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传统产业信息化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动力和需求来源。
(二)充分发挥信息产业集聚效应
河北省六大优势产业链(太阳能光伏电池、通信设备、平板显示器件、半导体照明、安防电子、医疗电子)基本都是信息产业的范围,这些相对优势产业链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产业集聚度的提高。在产业政策上,河北省应注意向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中的创新者倾斜,使其中的佼佼者能脱颖而出,并不断与已形成的六大产业集群企业靠拢,与现有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汇集成优势区域,从而构成大产业集团和创新型信息产业集群,真正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如果能够形成产业集群,那么不仅能够提高产业内部的专业化程度,而且能够增加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够共享知识、技术和信息,从而反过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三)承接京津两地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商务行业产业转移
河北省产业结构是二三一的结构形式,可以说是资源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一般认为,以這样的经济结构只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提供辅助支撑的职能。但是,分析美国北卡三角和奥斯丁等地区产业发展的历程和规律,发现可以走一条从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分厂到创新型产业发展的道路。河北省可以承接京津两地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商务行业中的物流仓储等产业,在辅助分散京津两地物流仓储成本压力的同时,带动河北省电子商务和信息设备制造等的发展。
(四)加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资金投入力度
信息产业是投入金额高、产出结果巨大的产业,若想扩大信息产业的发展规模,加快其发展速度,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近五年来,河北省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总数在增长,但其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与京津两地差距较为明显,故而若想保证信息产业持续发展,需建立多渠道融资方式,构建多元结构的投资体系。河北省应在产业规划中分析信息产业各个组成部分投入比例,抓住优势和特色如平板电脑、医疗电子等,给予大力扶持,使其能做大做强。
(五)以信息产业培育信息人才
信息产业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资源对其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同样也是培育信息人才的摇篮。河北省是人口大省,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多年来在京津冀区域中一直扮演劳动力供给角色,自身的优秀人才队伍则相对薄弱。所以未来河北省信息产业不仅是自身发展问题,也是通过新型产业为河北省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问题。为此,河北省应出台相应的信息产业人才政策,如在专利技术、管理能力、创新设计等方面给予优惠。
(六)加强与京津地区信息企业合作
京津地区与河北省相比拥有更优的资源、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多的优势企业,企业间合作可以使河北省信息产业及时发现自身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优化调整的关键点。河北省信息产业,中小企业居多,通过与京津地区从事信息产业的大型公司或集团合作,可以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河北省与其合作也增加获得外资的机会。此外,河北省还可以承接京津地区信息产业企业产品的转移。
(七)全面实现京津冀三地信息基础实施的互联互通
近年来,河北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居全国前列,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全省光缆总长度居全国第6位;互联网方面,全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居全国第4 位;互联网宽带用户居全国第5 位。与此同时,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率分别达到75%和72%,“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52.6,居全国第21位[10]。这样的基础决定了京津冀完全可以在信息基础实施方面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为三地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協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华良. 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2006:1.
[2]袁勤俭. 国内外信息产业研究述评[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3(1):1-2.
[3]周飞. 中国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04:8.
[4]韩俊强.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研究[D]. 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08: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EB/OL]. [2015-02-20]. http://www.stats.gov.cn/zjtj/tjbz/200402/t20040210_865 9. 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 [2015-02-22].
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7]赖志花,王必锋. 河北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度测量分析[J].经济与管理, 2011(11):80-81.
[8]马俊炯.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路径研究[J]. 调研世界,2015(2):3-9.
[9]王延伟. 新兴产业动态战略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41.
[10]张新红.冲出迷雾: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2013年[R].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