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和优点
2015-05-30阮雁春
阮雁春
摘 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针对职业学校课程加以改变,促成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的实现。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有着健全人格的员工。
关键词:职业教育;构建体系;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710;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52-01
一、前言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应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从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以及教材,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这样才能确保职业教育课程诸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和课程系统功能的最佳。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中前进的,职业教育课程也不例外。影响职业教育课程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与内因,外因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变迁等;内因是指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采用,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职业学校设施,师资水平等。由于影响职业教育课程的因素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相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也要进行不断地改革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逐步转变到更依赖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从而对劳动者基本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学校从发展的角度培养传统的产业技术人员,更需要从创新的角度培养出能够符合时代特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职业人。课程专家钟启泉指出:“近代课程在不断寻求自身的变革,以期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社会、学科发展的实际。改造以往的课程组织、设计成新型的课程组织的作业,谓之课程改革或课程改造。”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课程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随着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更加综合,更加均衡,更加可选的课程体系也将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具体来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德育
(1)强调整合。职业教育体系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统一于课程之中,整合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环保教育、社交礼仪教育、艾滋病防治教育等内容。
(2)强调渗透。把社会实践教育渗透到文化课、基础课、德育课程的传授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包括:劳动意识、安全意识、职业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及民族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科学精神。教学过程中注重寓教于乐,在课内外各项活动中发挥德育的激励导向作用,做到环境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 文化基础课
(1)注重实用。按照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功能定位制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按照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的原则选择和开发教材,注重使用性、实用性、适用性。
(2)因材施教。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热情,采用分层教学、校本课程、改进教法等措施促使学生想学、会学、爱学。
(3)专业课。职业教育课程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讲究教育教学的整体性。职业学校注重开发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课程项目,注重开发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课程项目,注重开发专业大类通用课程项目,注重开发网络课程项目,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新课程体系的优点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努力造就全面发展的新型职业人才。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通过素质教育所关注的内容,在课程的“基础性”“专业性”与学生“潜力”开发之间建立起适当的纽带,帮助学生建立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新课程体系结构更为合理,有机结合各类型课程的长处和优势。加强活动课、综合课程的地位,充分展现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兼顾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在课程体系中,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充分展示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课程整体性和功能性,保证专业各个学科知识的完整性。
新课程体系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兼顾社会需要、专业需要、个人需要。课程内容将融入大量的新兴学科知识和信息,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缩小与社会需要的差距。各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坚持工具与价值相统一,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统一。
新课程体系将会注重隐性课程的影响,利用快速发展的传媒,把新观点、新思潮放入学生多元价值判断的情景中,不是在数量方面简单地增减课程,而是进行整体性的构建。积极建构较为理想的成长环境,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功能。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需要更加规范的课程体系,需要各个学校积极行动,开发符合地区特点、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新型课程。改革已经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并逐渐深入,所有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投入其中,为创造我国职业教育的美好明天共同承担起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