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背景下的盐城淮剧文化发展研究
2015-05-30陈传亚
摘 要: 淮剧凭借其独有的唱功模式、丰富的戏曲内容,不断的活跃于中国戏曲的舞台之上。同时淮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有着其深厚的文化魅力,不断地吸引着人们,让人们为它的魅力所着迷。目前,淮剧的发展停滞不前,大多数的困难都无法克服,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分析淮剧发展的病根所在,对症下药找出解决的根本方法。淮剧的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化的传承与振兴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未来的道路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剧; 盐城; 发展; 研究
中图分类号: J8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5-0067-05
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固态的、非物质文化的形式所存在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内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表现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表现的形式主要包括:口头形式、民间艺术形式、传统表演形式、民俗节庆活动形式等,通过这些形式的实践与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传承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文化遗产,其主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传承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有的形式存在于历史文化遗产之中,它将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以人民生活方式为核心,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在人民生活中,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以人身口相传的方式得以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活态文化中最敏感的部分,而且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来说,代代相传显得极其重要。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
1. 认识历史的需要
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有其重要的认识历史的价值,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例外。与其它文化遗产所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活的传承方式来实现自身的认识历史的价值与意义。这在历史文化遗产中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2. 历史创新的需要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就要不断的创新。创新的方式来源于两个发面:一是吸收本土文化的精髓,不断创新完善自身文化;二是向国外优秀文化学习,吸收其精华,不断融入自身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认识历史的需要,也是历史创新的需要。
3. 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如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因为文化的多样性,使得我们有了更丰富的选择,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不断拓展自我的视野,不断形成自我独特的价值观。文化多样性成为各民族、各国家之间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使得国家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民族之间更加团结、更加友好相处。文化多样性维护着国与国之间的平衡关系,使各国能够和平、友好、安稳的共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我们自己。
4. 重建社会秩序的需要
每一个社会群体的发展都需要强大的凝聚力,而这强大的凝聚力正是来自文化的认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要做的不仅是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文化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还要利用这些传统文化形式为传承中华文明、增加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二、江苏及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及分布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包括: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民间曲艺、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民俗活动、杂技与竞技等多种形式。就目前形式来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全省各地,这些种类的存在使得江苏省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省,百余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乏优秀的存在,其中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州、南京、无锡、扬州、常州、镇江、南通、徐州等。
(二)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及分布
盐城,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城市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射阳、阜宁、东台、建湖、大丰、便仓等地方。盐城淮剧、建湖杂技、东台董永传说无不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让盐城人民为之赞叹与自豪。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主要包括:董永传说、淮剧、老虎鞋、海盐文化、东台发秀、东台陈皮酿酒技艺、阜宁大糕制作技艺、便仓枯枝牡丹传说等多样形式。盐城作为江苏省的一部分,其优秀的革命历史、海盐文化历史为盐城增添丰富的韵味,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解、喜爱盐城。
三、盐城淮剧历史概况
淮剧作为盐城地方戏曲之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不断吸引着人们。并且,它的起源与发展是淮剧爱好者尤为关注的问题。下文就为大家介绍淮剧的起源与发展,让人们感受淮剧文化的魅力。
(一)淮剧的起源
淮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悠久的历史底蕴,让人们为之赞叹,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其进行研究。江苏省是戏曲大省,省内有十多种剧种形式,其中便有淮剧,这样就使淮剧成为江苏省三大影响力较强的地方剧种之一。
淮剧,被人们称之为江淮戏。它起源于长江北部、里下河等地。因为淮剧是一种民间戏曲,所以主要流行于淮安、盐城、扬州、上海、无锡、苏州、南京、浙江等地。淮剧最主要是起源于盐城建湖一带,它的起源最早表现为“门叹词”,而后由“香火戏”发展而来,同时也受到徽剧演出的影响,最终形成淮剧。淮剧因为它独有的乡土音调深受百姓的喜爱。淮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清末才逐渐形成。当时盐淮地区的劳动人民为了劳动时助兴,依据当地的乡村盐工、渔民的劳动号子改编而成。之后遭遇荒年,很多贫困的人沿街乞讨时也用这些调子,因此被称为“门叹词”。同时,在江淮地区盛行一种祈神的宗教仪式——“香火”,在此过程中,童子会念根据当地小曲改编而成的忏,因为童子念忏吐字清晰、韵味纯正、节奏明快,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其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内容,而后衍变形成“香火戏”。当时,“门叹词”与“香火戏”这两种形式经常相互合作表演,促进了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与交流,并最终形成了流行于江淮一带的淮剧。全国解放之后,淮剧不仅成立了各种剧团,并在编导队伍、音乐设备、舞蹈等各方面进行了完善,也整理和传承了大批的经典传统剧目。纵观整个淮剧的发展过程,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人们长期生活所积累的情感、经验所形成的,这是淮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中不断的传承与发展的动力。
(二)淮剧的发展
淮剧的发展不同于其它戏曲,这也是它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淮剧刚开始并不是盐城市的剧种,早年淮剧艺人何孔德等人首次将淮剧带入上海,并且演出多组令人耳熟能详的淮剧剧目,使得上海市民逐渐喜爱上了淮剧,更让淮剧在当时成为上海市的一个主要剧种。在此期间,淮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为其后来的传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苏北人民也不甘落后,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纷纷建立淮剧文工团,创作大量优秀的淮剧并发表演出,让苏北人民也能观看自己喜爱的淮剧剧目,同时让淮剧正式成为江苏省的地方戏曲,为现代淮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阶段,淮剧也不例外,纵观淮剧的发展历程可以得知,淮剧发展阶段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 香火调时期(1927年前)
这一时期主要以演唱香火、门叹、童子、淮调为主,这些曲调激昂高亢,都是以打板、锣鼓伴奏,其中淮调的形成为现代淮剧的唱腔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老拉调时期(1927年—1939年)
淮剧演员相互合作,吸收京剧的表演唱法,创作了韵味纯正、一字多腔的淮剧新腔调。因为此次腔调的伴奏乐器是二胡,实现了淮剧第一次用拉的形式作为伴奏,所以当时的百姓又称为“老拉调”。这也为后来“自由调”的发展奠定基础。
3. 自由调阶段(1939年—1949年)
淮剧演员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取代“老拉调”时期的锣鼓伴奏,并且在“老拉调”的基础上形成灵活、多变、节奏自由、丰富的新腔。因为新腔富于灵巧、形成自由多变、腔调婉转悠长、易于打动百姓,所以大家又称它为“自由调”
淮剧起源于民间,其特有的曲调风格,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人们代代相传,并且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使得淮剧的内容丰富多彩,传唱于民间。淮剧以其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戏曲文化艺术中独有的财富。
(三)盐城淮剧的研究
淮剧语言以江淮官话为主要基调,并且将淮安、盐阜等地的方言融合起来的一种舞台语言。盐城建湖县是淮剧艺术发祥地中段的源头,该地区的语言因具五音齐全、语调工稳、四声分明、发音纯正、富于韵味、悦耳动听,所以被不同时期的淮剧艺人所沿用。淮剧考定委员会于1961年界定淮剧语言以建湖县方言为主要基调,同时吸收周围地区优秀的字音音调来丰富淮剧语言的内容。可见,盐城建湖县是研究淮剧文化的宝地之一。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盐城淮剧形成其特有的20个韵部,其中分上、下两韵的四声韵14个;入声韵6个,因入声韵不分上、下韵,所以又被称为“一字韵”。盐城淮剧的唱法是淮剧唱法中的东路唱法。盐城淮剧的表演唱法以“自由调”为主要基调,其唱法生动灵活、富于灵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盐城淮剧的唱腔流派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解放后,盐城淮剧人员将音调纯和、富于旋律的盐城淮剧唱腔不断创新,吸收各类优秀的唱腔形式,使得盐城淮剧的发展迈向更高、更强的局面。
盐城作为淮剧文化的发源地,非常重视淮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盐城人民为了让淮剧更好的传承下去,特别建立了淮剧博物馆,让人们更加了解、喜爱淮剧。江苏省淮剧团也在盐城建立,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淮剧发展的困境
(一)戏曲市场的萎缩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视、网络、电影、歌舞等日益盛行,传统文化面临严重的打击。许多剧种因为无法克服自身所面临的困境,相继退出中国戏曲舞台,这也使得戏曲市场加速萎缩。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时代需要不断的发展,而传统文化也应如此。人们不应该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忘记传统文化,更应该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潮流中站稳脚跟,顽强的生存下去,为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作出贡献。
(二)淮剧的市场近况
淮剧是一个有着良好观众基础的地方剧种,拥有众多的戏迷。现如今,编排费用的提高,演出成本的增加,使得诸多戏迷难以承受高额的票价,这是观众与演员之间存在的一个矛盾。剧场的流失也是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盐城老城区的七个淮剧剧场,都已消失不见。新的大剧场又离老城区非常遥远,使老城区的市民失去观剧的欲望。另外,曾经成为培养淮剧人才摇篮的鲁迅艺术学校,并入盐城高级师范学校,与淮剧脱离关系。这样一来,淮剧人才的培养又减少了一片沃土,同样成为淮剧发展的一大损失,让人们为之感到遗憾、惋惜。
(三)淮剧后继人才的匮乏
淮剧后继人才的匮乏,是一件令人堪忧的事情。目前,淮剧界急缺创作型人才,创作者维系着整个淮剧剧种的特色。现阶段,从整个淮剧团来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培养一个淮剧演员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而培养一个淮剧导演及作家更耗费时间,因此,加快培养后继人才的脚步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淮剧艺术的创作源于灵感,长久的稳固淮剧市场,做到良性循环,但是介于现在剧团的生存窘境,难以吸引有潜力的年轻人为淮剧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剧团自身的困扰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淮剧演员也面临老龄化,这同样是件令人烦恼的问题。地方戏曲不同于其他的娱乐项目,很难自足于市场,仍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费问题成为淮剧团目前最头疼的问题,再加上剧团成立年代久远,老龄化的退休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如果一个剧团连最基本的职工生活费都无法保障,又如何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如何去创新、如何去发展?
五、对振兴淮剧的建议
(一)成立淮剧艺术研究院
根据盐城的发展现况,可以成立淮剧艺术研究院,让淮剧博物馆、江苏省淮剧研究会、江苏省淮剧团充分发挥各自团体的自身优势,使淮剧在研究、发展、传承、保护等方面连成一体,不仅能够使淮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让其在创作中出新、出奇。盐城淮剧艺术研究院的建立,为全国各地研究淮剧的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得淮剧能够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让淮剧文化深入人心,融入人们的生活,让淮剧真正成为地方戏曲。
(二)加大淮剧的宣传力度
弘扬淮剧文化,还是要让淮剧回归民间。定期加强群众性淮剧文化的活动,举办淮剧作品展会,拓宽淮剧的传播渠道,设立专门的频道、专栏,对淮剧的相关信息进行宣传,让百姓们对淮剧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广泛开展淮剧演员进社区、进家庭的相关活动,制造浓厚的氛围,让热爱淮剧、追求淮剧、欣赏淮剧成为当下的流行趋势。
(三)举办淮剧下乡活动
举办淮剧下乡活动,让起源于民间的淮剧又重新回到民间,淮剧下乡活动的开展,需要筹办大量内容,其中包括:准备淮剧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做好淮剧的宣传活动,淮剧演员准备优秀的剧目、贴近人们生活的剧目,让淮剧演员定期下乡进行演出,淮剧下乡活动定期开展。举办淮剧下乡活动,让淮剧走进人们的生活,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也让其影响力不断增强。
(四)政府保护淮剧的相关举措
1. 为新剧目投入资金
随着时代的发展,淮剧在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不断创新。淮剧人员创作出大量的符合现代生活、反应百姓心声、吸引群众眼球的作品,创作资金也在不断增加。建议政府可以每年对淮剧团投入创作资金,让淮剧人员能够更好的创作出去留住老观众、吸引新观众的精品。
2. 大力扶持演出市场
政府不仅要大力扶持淮剧在国内的演出市场,而且还要打开淮剧在国外的演出市场。淮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开拓国外演出市场,不仅让外国人了解、熟知、喜爱淮剧,更能向全世界展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针对目前全国各大大、小小的地方戏曲演出市场的现状,建议各地方人民政府能够给予淮剧演出一定的补贴,让百姓们能够轻松走进剧院,欣赏自己所喜爱的淮剧。
3. 设立“淮剧传承与发展”的专项费用
资金对于淮剧的传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淮剧经典剧目的发掘、研究、传承与保护。使淮剧事业朝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政府能够定期投入专项费用,不仅为淮剧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还能让淮剧的创新朝着更高的方向前进。越来越多的新淮剧的剧目,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让淮剧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尽展魅力,成为新时代潮流的新星。
4. 让淮剧走进校园、培养新一代观众
要想淮剧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当前最主要的就是培养青年观众。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让许多年轻人无法触碰到淮剧,因此要让富有节奏、贴近大众生活的淮剧进入幼稚园、中小学校园、大学校园,培养他们对淮剧的兴趣爱好,成功打开校园的淮剧市场。与此同时,让优美的环境成为一代代苏北人民的成长回忆,成为他们热爱家乡的精神纽带。下面以盐城建湖为例:盐城建湖县宣传部率先在全市提出,“每年举办淮剧进课堂”的宣传口号,并在全县选择十所学校进行试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该县幼稚园的淮剧小合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更是一举获得盐城市汇演的第一名,并受到各级领导的广泛赞誉。
六、结束语
以上仅是一些粗浅的研究与思考。淮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共同的劳动成果,同样它也成为历史的见证,有着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振兴淮剧任重而道远,这不仅需要不断创新,更要从娃娃抓起,不但要让淮剧走进校园课堂,让学生从小就了解淮剧、欣赏淮剧、热爱淮剧,还要让淮剧走进我们的生活,更好的的拓宽自我的视野、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陶冶自身的艺术情操,为振兴淮剧事业打下夯实的基础。虽然淮剧发展的近况不如人意,发展困境无法从根源解决,但是人们对于淮剧的热情却是空前的高涨,现在人们生活中淮剧的身影无处不在,淮剧凭借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根发芽,让人们被其魅力所折服。振兴淮剧同样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懈与努力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广大淮剧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淮剧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孙晓东. 论淮剧文化品格的缺失[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04):15-17.
[2] 梁伟平. 淮剧在美国[J]. 上海戏剧,2009(06):20-22.
[3] 孙启刚. 浅析盐城淮剧的艺术特征[J]. 戏剧之家,2014(03):17-19.
[4] 陈传亚. 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04):62-67.
[5] 朱诗宇. 论淮剧艺术的综合性特征[J]. 大舞台,2012(0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