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拟重振稻米出口
2015-05-30
据法新社报道,缅甸曾享有稻米之国的美誉,但半世纪与世隔绝使其大米产量和质量远远低于另外2个世界米仓泰国和越南。缅甸政府希望能恢复昔日辉煌,但却面对种种困难。专家指出,缅甸政府和国际社会必须不惜重本投资在稻农上,缅甸才有望再次晋级世界米仓行列。
缅甸在20世纪初曾是“亚洲米仓”,但1962年军政府上台,一党专政,数十年管理不善导致以农立国的缅甸农业发展迟缓,昔日辉煌不复存在。
2011年,缅甸将军们改穿民装领导改革开放,恢复“稻米之国”美誉成了首要任务之一。然而,库存腐烂、基础设施欠缺、稻农负债累累和缺乏资金等问题成了缅甸提高产量的障碍。尽管如此,经济师认为,帮助稻米提高产量是铲除贫困和改变缅甸命运的最快方法之一。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缅甸经济专家图内尔说:“改进农业其实是可轻易实现的改革之一。这不仅仅是理论而已,越南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一个在1980年代连饭都吃不饱的国家,现在已称霸各种食品和商品类别出口。”
世界银行在曼谷的水稻生产专家佐里亚认为,缅甸政府和国际社会应该多投资在稻农身上。“在未来10年显著增加大米生产效率和产量,将有助于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农业收入、增加出口及减少贫困。”他指出,柬埔寨近数十年来投入巨资改善大米生产和出口,以至于过去10年来,其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能减少国内贫困率多达5.2%。相比之下,老挝经济以水电业和矿业为主,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只减少0.5%的贫困率。
比其他国家幸运的是,缅甸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巨大的农业潜力,不过目前外国投资者较感兴趣的是天然资源的部分。仰光一名米厂老板焦温希望政府能够扫除种种障碍,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把资金投入米业。“我们的稻农必须学习如何更有效地收割,目前我们浪费太多的稻米。”
稻农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米仓,这意味着稻农必须在收割后不久、即米价最低的时候将稻米出售。此外,缅甸的米厂也相当落后,好些米厂至今还是以蒸汽法处理稻米,以至于所生产的稻米质量低,难以出口,只能低价出售。
焦温指出,若政府能够取消严格的贷款条例和吸引更多外资,他和其他米厂就能够购买更多先进机器,提高产量和质量,这无疑能让缅甸重返“稻米之国”道路。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201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