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主要食叶害虫及蛀干害虫的防治
2015-05-30刘艳丽
刘艳丽
摘要:在杨树的生长过程中,很容易为病虫害所侵害,影响树体的良好生长,给林业生产造成损失。详细介绍食叶及蛀干害虫的繁殖、生长特性及对杨树的危害特点,总结综合防治措施,为杨树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虫害;防治;食叶害虫;蛀干害虫
中图分类号:S7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5-0031-02
杨树是一种树体高大的树种,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树体内水分充足,叶宽且多,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杨树整个生长期都有虫害发生的可能,因此防治虫害应从育苗阶段开始。首先,在树种的选择及苗圃地的管理方面,注意选择防虫品种及做好产地检疫。其次,在加强苗木管理方面,应做好林地的管控,供足水肥,强化苗木生长,提高抗性。最后,减少传播途径,及时清除病虫害苗,禁止带病运输,杜绝病虫的输出和输入。
1 主要的食叶害虫与防治
1.1 主要的食叶害虫
杨树的食叶害虫主要蚕食杨树的嫩叶,严重时可吃光树叶,导致杨树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停止生长甚至死亡。食叶害虫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分月扇周蛾、杨二尾舟蛾、杨毒蛾、柳毒蛾等。其中杨扇舟蛾比较常见和多发,而且危害较重,其次是分月扇舟蛾。
杨扇舟蛾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大发生时极易成灾。杨扇舟蛾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具有明显的群体特点,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危害特点不同:1~2龄幼虫仅啃食叶片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3龄后开始食量增加,具有分散取食的特点,把叶片吃光后,会吐丝飘移到别处继续危害;5龄时食量达到最大值,能占总食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杨扇舟蛾的防治重点应放在前期虫龄较小时。
分月扇舟蛾幼虫呈纺锤形,背面黑褐色,两边黄色,背面有红色瘤和白色小圆点;1~3龄时食量小且群集性强,待到4龄后开始分散取食,食量逐步增大,危害也随之增大。
1.2 食叶害虫的防治方法
诱捕法:食叶害虫的成虫大多具有向光性,可以利用其羽化盛期向光的特点,设置黑光灯进行捕杀,通过防止产卵繁殖降低虫口密度。
喷雾法:在幼虫3龄前进行喷雾防治。一般选用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其中12 m以下的中幼林可进行人工近面喷雾;道路两边的高大绿化树可采用高射程车载喷雾。
烟熏法:对3 a以上、郁闭度达到0.7虫害的杨树,可采取喷烟的方法进行防治。将药乳油同柴油混合后顺风喷烟,一般在早上4—6时或下午4时—晚上9时进行,基本用药量为每250 g/667 m2。
注药法:对树干注药防治食叶害虫。用20%吡虫啉原液进行注射,2 a生以下的用量为2 mL。随树龄的增加,药量也要相应增加,基本5 a以上的用药4 mL。注射要缓慢进行,避免药液溢出造成浪费。
2 主要的蛀干害虫与防治
2.1 主要蛀干害虫
危害较大的蛀干害虫主要为天牛类害虫,如粒肩天牛、星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白条天牛等。
星天牛成虫和光肩星天牛幼虫均为乳白色至淡黄色,幼虫均以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越冬,一年一代。星天牛成虫5月初开始羽化,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盛期。光肩星天牛5月中旬至6月中旬开始羽化。
云斑白条天牛刚孵化出的幼虫会在树干的韧皮部蛀食,对树干进行环食,虫道呈螺旋式;被食过的树干变成黑色、树皮胀裂、出现许多小口、内流树液,虫粪和木屑从口中排出;幼虫长大后会侵害到木质部,形成长长的垂直蛀道。
2.2 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
新造杨树林要做好隔离,与桑树、柳树等虫源地保持1 km以上的距离。另外,杨树栽植尽量选用抗病虫的品种。林地做好清理工作,保持清洁,及时清理虫害木、衰弱木、风倒木、雪压木,减少虫害的寄生环境。
饵木诱杀:天牛类害虫都有喜欢食用的树种,如合作杨、箭杆杨、复叶槭等,可以把这些树种间作在林地内,一般种5~6株/667 m2,这些树种可以把天牛类害虫成虫吸引到树上集中产卵,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集中清除。
人工捕捉:天牛类害虫的成虫一般体形较大,行动较慢,遇到外界刺激会采取假死的防卫方式。利用其假死这个特点,可以在成虫羽化后的7 d内摇树,每天早7时左右和晚上7时左右进行,待成虫落地假死后再进行集中捕杀。
化学防治:防治时间为天牛成虫羽化开始但没有产卵之前。在树干和侧树上喷洒灭虫药剂进行灭杀。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浪费和造成环境污染。
药签防治:仔细观察树干,如果有孔洞且孔洞有新鲜的天牛虫粪和木屑排出,就表明已经有虫害发生,可以用刀把虫道口挖开,然后插入毒签;也可以把敌敌畏原液注入孔中,再用泥封堵住洞口。该方法对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打孔注药法:一般在树干离地30 cm左右处,用电钻斜向钻孔,深度要达到木质部,然后注入吡虫啉或乐果药液,按胸径0.6 mL/cm的药量进行注射,或者从排粪孔直接给药,再用黄泥封口。
参考文献
[1] 张颖鑫,孙红江,张永志,等.阿城区森林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J].林业科技情报,2011(2):31-32.
[2] 唐安玲.宣木瓜蛀干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99.
[3] 朱贤东,刘喜荣.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03.
[4] 赵文静,陈雅娟,李文清.承德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2011(3):37-38.
[5] 陈保军,崔海霞.浅析杨树食叶害虫的测报与防治[J].生物技术世界,2013(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