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常态下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015-05-30
冬日的早晨,阳光明媚,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的一家铺面前,商户焦红松抱着“党员经营户”牌匾照相。他满脸自豪地说:“以前我是隐形党员,现在我亮明了身份,这块牌子挂在门口也挂在我心上,提醒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以后我一定要在各方面带头,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带动周围商户,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其实,像焦红松一样找到组织的流动党员,在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的商户中还有54个。而焦红松他们找到的组织,就是西宁农商服务中心党委。
2月10日,西宁农商服务中心党委在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城北区功能型中心党委“双轨并行”党建工作模式全面推开。西宁农商服务中心党委是城北区顺应省市委关于“抓三基、强三基”和党建新常态“从实”要求,探索创新的首个功能型中心党委。这种新型党委通过跨区域、跨行业、跨建制,在整个区级层面整合解决问题、对接需求、提升服务所需的各类优势资源,推动党建工作从传统的组织覆盖向功能服务转变。
“小农户”进军“大市场”
陶北村的菜农张师傅说,“我们村里种菜的人多,种的菜全靠我们自己联系批发给一些小的菜铺,卖不上好价钱,再加上有时候对市场行情判断不准确,看别人种啥就种啥,所以经常造成蔬菜大量滞销,忙乎了一年但‘情况不大”。中心党委成立后,陶北村的种植产业党支部作为西宁农商中心党委的委员单位,通过中心党委统一协调,实现了农户与市场的直线对接,解决了小农户“入场”难的问题。此外,农商服务中心党委还通过将相应行政单位的职能资源,周边村社的人力资源以及从业经营流动党员的服务资源整合到西宁农商服务中心党委,着力解决流动党员与管理主体分离导致的市场商户党员管理难问题,周边村社与农商公司行政隶属分层导致的农户经营入场难问题和国有企业与非公企业工作方式分家导致的党员活动开展难问题。
“我”的问题谁解决?
农户的问题优先办。“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是西宁最早推广大棚蔬菜种植的农业产业之一,主要是靠种植户自己联系批发给一些小的蔬菜销售店,销售价格较低,再加上季节性、结构性蔬菜品种过剩,有时造成蔬菜大量滞销”。陶北村党总支书记陈治国坦言:“由于缺乏有效销售渠道和市场信息滞后,农户蔬菜很难直接进入像集散中心这样的大型市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长期存在,农户往往是增产不增收”。为此,城北区将村上的种植产业党支部作为西宁农商中心党委的一个委员单位,通过中心党委统一协调,实现了农户与市场的直线对接,既解决“入场”难的问题,还通过市场销售部门的订单和销售情况,有计划地调整种植计划和规模,达到按需种植、产销直通的目的,实现农业发展、农户增收。
市场的问题联合办。随着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的不断发展壮大,驻场经营流动商户越来越多。但西宁农商公司隶属于国有企业,与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工作要求、考核目标等“格格不入”,受到管理体制不顺和隶属关系不同的限制,对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一直以来是集散中心党建工作上的一项薄弱环节。西宁农商服务中心党委的成立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突破口,建立流动商户党支部,依托中心党委这个“大平台”,对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排查登记,与流出地党组织主动联系、协调配合,建立双向联系、两地共管机制,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无人管”的问题。同时,通过开展“亮身份、做表率”党员商户挂牌经营活动,鼓励引导他们发挥党员的先锋和示范作用,让他们成为市场与商户之间的“润滑剂”,帮助化解矛盾、促进市场规范化管理。
镇办街道的问题重点办。随着青藏高原集散中心落户北区,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一大批新工作岗位,部分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虽然在村上,但大部分时间在市场打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管人的看不见人、看见人的管不上人”的“人管”分离问题。每年开展党员评议和党员考评时,村党支部无法对党员平时发挥作用情况给予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久而久之,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便有所下降。为此,城北区建立了“党员约束反馈”机制,由中心党委牵头,定期将党员在市场工作情况、发挥示范表率情况收集反馈给党员所在党支部,作为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一项重要指标,形成一种“关系在村上、发挥作用在市场、开展活动在中心党委、联动考核评价”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新方式。
做好“自转”抓“公转”
近年来,城北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水平得到了整体性提升,成功塑造了“魅力大堡子,西宁后花园”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但行业内、行业间各涉农主体联系不紧密、沟通不顺畅,未能形成良好的沟通和发展机制。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急需一个扮演信息沟通平台、利益协调者及发展促进者等多重角色的组织来为全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由此,城北区第二家功能型心中党委对接需求,应运而生。农业园区中心党委的成立将更加有利于加强对全区各农业产业园区的组织、协调、服务和指导,为他们搭建一个更高层次、更为广泛的服务平台,提供行业研究、专业咨询、业务培训、对外联络交流等多种服务,着力解决农业园区之间联系不紧密、沟通不顺畅,特色农产品竞争实力不强,园区党建有党员无活动和农村党组织服务作用缺位,党员管理上的错位、脱节等问题,实现党建工作模式由单打独斗的“自转”向互惠共赢的“公转”转变,让党的建设工作成为园区企业新的生产力。
打造“三基”建设的“金字”招牌
在成功组建了农商服务中心党委、农业园区中心党委的基础上,城北区还组建了城北区先锋中心党委,通过吸纳全区涌现的各类党建示范点组建中心党委,通过强强联合、强弱帮带的方式,解决基层党建创新不多、经验推广不够,党建品牌缺乏系统的提炼和打造,以及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工作缺少抓手等突出问题。此外,城北区结合目前破产老旧楼院较多、组织建设力量弱、社会管理难度大的实际,和外来流动党员日益增多、难以有效管理的问题,筹备组建幸福楼院中心党委和流动党员中心党委,切实加强对“弃管”楼院和流动党员管理,整合力量解决一些长期以来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以中心党委为载体切实打造新常态下的服务型党组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成立功能型中心党委,看似是党建工作中一项“小创新”,实则是西宁市在党建新常态下将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增长、服务社会发展相互融合促进的“大转变”,为全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摸索出了新的路径,实现了新常态下的基层组织创新设置的“满园春色”。
(西宁市城北区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