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是重建中的“主心骨”
2015-05-30成磊
成磊
重建后的芦山县太平镇祥和村,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在这个小村庄里,村民何培义的新房建起来后,当地党员干部建议并指导他发展家庭经济——建渔场和农家乐。如今,他生意红火,每月营业收入达到三四万元。
灾后恢复重建以来,芦山县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群众形式,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服务重建和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了秀美新芦山建设进程。
龙门乡古城村重建进度曾一度缓慢,部分群众对重建、征地拆迁不支持。针对这种情况,古城村支部牢牢站稳灾后重建“主心骨”的位置,按照县委统一安排,开展“党员红旗榜”评比等活动,在党员干部中营造追学比拼的干事创业氛围,激发党员干部带头重建、带头发展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创新群众工作载体,充分发挥群众重建主体作用,村上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重建速度得到加快。
在产业发展中,芦山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多种方式扶持引导群众发家致富。通过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技能技术培训、技术比武练兵等,增强产业发展技能,提升产业发展动力。通过与省、市、县联村帮户部门、对口援建市县、社会公益组织沟通对接,多方争取产业发展资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在农业产业方面,围绕猕猴桃、有机茶、生态蔬菜、珍稀林木、林下养殖五大产业,大力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园区建基地,初步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辐射带动区。同时,结合灾后恢复重建,打造青龙场村、大川镇等7个旅游示范村镇,大力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县、名镇、名村,让芦山成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镇干部告诉我,县上正在打造大川旅游环线,一旦镇西山隧道打通,太平镇就有背靠成都旅游大市场的优势,过往人流多,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旅游潜力巨大。”何培义说,自己正在着手扩大农家乐规模,增加住宿房间和休闲娱乐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