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上真实的秦惠文王

2015-05-30

北京电视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秦孝公张仪苏秦

秦惠文王是位铁血帝王,深谙人性,深沉内敛,有抱负,又关于识人用人。可以说,秦惠文王经过自已一生的努力,让秦国对六国的优势转变成了胜势,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有作为的帝王。

继位就轿杀商鞅,展现治国本领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二十四年,商鞅被逮捕,并被施以车裂之刑。而让商鞅致死的是秦孝公的儿子赢驷,就是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赢驷,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他高瞻远瞩,胸怀国家大义,坚持变法和国家统一,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有作为的帝王。历史上秦惠文王十九岁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商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成为奏国第一王。

众所周知,秦孝公时代,泰国因变法而强大,为何秦惠文王却要杀掉商鞅呢?

公子虔是秦惠文王做太子时候的老师,古时称“太傅”。商鞅变法后,很多触犯法令的人都受到了处罚,当时的太子赢驷也犯法了。秦孝公有点为难,于是,商鞅出了主意,把这些过错都推到了太子的两个老师身上,以没教导好太子为由,处罚了这两个老师,其中,公子虔被割掉鼻子。

商鞅变法之后,他在秦国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到了秦惠文王执政的时候,商鞅在泰国的影响力足以和他分庭抗礼了。

从秦惠文王后来的作为来看,他是一个有抱负的君主,对于这样的一个君主来说,他需要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所以,商鞅有威胁到秦王地位的实力就成为秦惠文王眼中的一条“原罪”。

公子虔,一个有实力的贵族,是商鞅变法受害者的代表。商鞅的变法过程中,剥夺了贵族们的权力,把权力逐渐集中在了国君的手中,公子虔肯定是不能幸免的,这就足以让他恨上商鞅了。这还不算完,当年的太子赢驷触犯了新法,按理应该依法受过,可商鞅为了照顾秦孝公和太子的面子,就让公子虔背了这个黑锅,这两件事情加到一起,公子虔可就恨死商鞅了。

而后秦孝公死了,自己为之受过的学生当上了秦国之主,公子虔开始反扑。他联合了几个人向秦惠文王告状,说商鞅要谋反。公子虔是秦国贵族的领袖,他是为了贵族反抗商鞅而受过刑的人,所以在泰国贵族里很有影响力。

刚刚上台的秦惠文王,在杀商鞅和得罪贵族之间要做一个选择题,他没有过多的犹豫,选择牺牲商鞅,以求获得国内贵族的支持。

杀掉商鞅是秦惠文王的需要,作为一国之君,他要大权独揽;作为一国之君,他要用商鞅的头来缓解王权和宗室贵族之间的矛盾。那一年,赢驷刚刚继位,他治国的本事已经逐渐显示了出来。

不被苏秦忽悠,善于识人用人

然而,秦惠文王的魄力远不止那些。

战国策士苏秦刚刚出道的时候,找到秦惠文王。苏秦劝秦惠文王吞并天下威帝王之业,可秦惠文王并没有被苏秦忽悠住,当时的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之后,确确实实国力强大了,可也仅仅是优势。如果单拎出一个国家来发动战争,泰国应该是有绝对的优势,可要一统天下,那秦国的对手可多了去了,要想全部吞并这些国家不是当时秦国能做到的。所以,任凭苏秦怎么以帝王霸业来诱惑,秦惠文王都不为所动。

虽然秦惠文王最终没有听从苏秦的“连横”之说,可不代表他没有动“连横”的心思。眼前的泰国不具备那个条件,可一旦时机成熟,他还是会向天下展示自己的手段。作为一国之君,秦惠文王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不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知道自己该什么时候去要。这就是他的远见。

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业的君王,都离不开人才,秦惠文王也不例外。正是在秦惠文王一言一行的熏陶下,才造就了后来的宣太后即芈月。秦惠文王归天之后,宣太后開始执政,她知人善任,重用人才,开疆扩土,后来泰国能一统天下,她功不可没。另外,秦惠文王用微服私访的方式到访四方馆,他善用人才,这是公认的事实。

说起人才,秦惠文王手下的能人很多,樗里疾就是其中一位。樗里疾也称赢疾,是秦惠文王赢驷同父异母的弟弟。樗里子为秦王出谋划策,一直陪伴在赢驷的身边,是赢驷最亲密的战友。作为秦国宗室儿郎,樗里疾除了在内政军事上给予赢驷莫大的帮助外,他还将秦国王族宗室的大小事务一并打理得井井有条。

作为惠文王的臣弟和得力臂膀,樗里疾深得其王兄的信任倚重。他与张仪是秦惠文王赢驷谋取天下的左右手,他的稳熏与张仪的灵活互补长短,相得益彰。

而说到张仪,当年秦惠文王没有采用苏秦的策略,苏秦只好收拾行李去找了下家。本来,苏秦是冲着泰国的强大势力投奔秦惠文王的,后来他再次利用泰国的强大去说服其他六个国家,结果是一发不可收,不但苏秦身带六国相印扬名天下,六国还联合发兵攻打秦国,这着实让秦崽文王恼火了一番。这个时候,张仪上场了。张仪先是往返于秦魏两国做官,一直劝导魏惠王依附秦国。后来魏惠王实在不听劝,张仪又给秦国出谋划策大败魏国,让魏国只好割地臣服。

这还不是最妙的,后来张仪又去了自己曾经受辱的楚国,用尽坑蒙拐骗说服糊涂的楚怀王和齐国绝交。

解决了魏国和楚国之后,张仪又马不停蹄的去了另外四个国家,凭着口才,凭着身后强大的靠山,张仪成功地瓦解了六国的联盟。通过前面张仪的表现,可以看出张仪是一个有本事有能力有口才的雄辩家,但他做事有时也会没有原则,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但他能为自己的君主争取到最大的利益。秦惠文王看中的,就是张仪的最后一点。

对于一个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的君王来说.终极目标高于一切。

铁血帝王深谙人性

秦惠文王手下的人才还有很多,除了张仪以外,有公孙衍、司马错、陈轸、魏章等等。这些人个个都非等闲之辈,都想在君王面前一展平生所学,占据头牌的位置,互相争斗肯定是难免的,那么秦惠文王又是怎么样让这些人才共存的呢?

当年,泰国的强大有目共睹,那种威风霸气其他六个国家都能感受得到,这也是苏泰能把六国联合起来的原因。其实秦国强大以后,也一直在和别的国家打来打去,只不过打得没有秩序。

这个时候,秦惠文王就需要听听手下这些谋士的高论了。

当时就打韩国还是打蜀国的问题,张仪和司马错当着秦惠文王的面争了起来,张仪的理由很充分:打韩国比较容易,而且最终还能挟持周天子交出九鼎,大王就可以挟九鼎之威号令天下了。蜀国那么偏僻那么野蛮。打下来也没有多大用处。可秦惠文王并没有马上赞同张仪的意见,他还听听司马错的发言。司马错是一点都没有被张仪吓到,司马错认为攻打韩国是失策,攻打蜀国才是万全之计。司马错之所以向秦惠文王这样分析问题,那也是他了解自己君主想要的正是一统天下,对一统天下不利的事情,他是不会同意的。最后,秦惠文王果断决定攻打蜀国。

秦惠文王始终坐在宝座之上,从更高更清晰的角度去选择他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他的用人之道、御人之道。

秦惠文王没有因为张仪之前的大功劳迷信张仪,而是采取了司马错的意见,兵发蜀国。后来,司马错也没有让秦惠文王失望,他花了十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蜀国。从此蜀地就归泰国所有,泰国的疆土更加广阔,百姓也更加富足了,这对日后泰国一统天下非常重要。

历史上,秦宣太后芈八子之所以能站在权力的顶端,多亏了秦惠文王的培养。当年,秦惠文王赢驷的年纪足以做芈月的父亲,然而,他提拔芈月于卑微,给她以信心和肯定,教会她权谋和手段。秦惠文王以敏锐的眼光,挖掘出了芈八子身上超乎常人的政治家的素质,最终成就了芈八子辉煌的一生。

秦惠文王在政治素养和政治远见上,高于同时代其他诸侯王,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说,楚王和魏王,一个对于人才天然兴趣一般,一个虽然喜欢招鼎内士,但只会坐等人才自己上门。可秦惠文王对于招贤纳士却是主动出击。不管是国内国外的,甚至是敌对国家过来的,都会主动去考察,当知道可以为我所用,就重用之。

总的来说,秦惠文王家底不错,他继承的是一个经历了商鞅变法后强大起来的秦国,但强大也是相对之前的自己,而秦国在他手中更上一层楼,实赖于他和他的臣子们的不懈努力。

在秦惠文王辞世前,顺着泰国版图往东看,他们打败了上一任的霸主魏国,吞并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全部地盘,还在黄河东岸建立起了根據地;而往南看,不但吞并了巴蜀之地,还把当时最强大的对手楚国打得落花流水,得到了楚国的汉中之地,让楚国再也没有抬起头来。秦惠文王是位铁血帝王,深谙人性,深沉内敛,有抱负,又善于识人用人。可以说,秦惠文王经过自己一生的努力,让秦国对六国的优势转变成了胜势。正是由于秦惠文王、秦宣太后等人为秦国打下了如此坚实的基础,这基业代代相传,最后秦国才能在他们的重孙子嬴政的带领下,从战国诸侯割据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一统天下。

本刊记者马丽根据《档案》提供资料编辑整理

该节目每周一至周三BTV北京22:58、每周四22:26播出

猜你喜欢

秦孝公张仪苏秦
商鞅取信秦孝公
苏秦刺股
天下棋局
天下棋局
商鞅取信秦孝公
张仪连横
5000金为何大于500金
引锥刺股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
前倨后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