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着,快乐着
2015-05-30张冬梅
张冬梅
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从事音乐教学十七年了,从中充满着欣喜,充满着收获,而这些都源于那一段段令人回味的教学故事。
一次同事间聊天提到:我们在上课当中问学生喜欢音乐吗?他们会异口同声的说喜欢,但在上音乐课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融入到音乐中去,总有那么几个不感兴趣,在干别的事。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颂的先决条件。”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目前我正在进行一项“如何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众所周知,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的鉴别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得到增强,音乐艺术审美评价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在当下,“欣赏”这一教学内容,多采用的是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收场,音乐欣赏较之唱歌来说更是枯燥乏味。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兴趣更是作为一个教学难点摆在了我们的眼前。我在研究中运用了“创在其中,乐在其中”的新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应用手段,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如说话、律动、唱歌、演奏、玩耍等轻松愉快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产生美妙的音乐感受,使课堂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要先给他们一方自由,让他们的创造性表现有启动的空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充分发展他们创造性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此,新学期我在教学形式上调整座位组合,改变传统的“秧田型”座位,为圆形、半圆型、梯形等等,或席地而座,我坐在学生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教师不在是以“权威”自居,不再是居高临下。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跟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唱、一起跳。在教学语言上,给学生以鼓励和尊重。给予学生应有的信任,让学生觉得自由自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激起学生想说敢说,想听、想表现的激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倡课堂讨论、争辨、质疑,让他们自由想象,可以提倡“七嘴八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富有个性的见解。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巨大的开发,又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欣赏二胡独奏《赛马》。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乐器二胡,为了让孩子看得更清楚,我把座位摆成了半圆形。课堂上当我把乐器展示给孩子们看时,我看到了一个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眼睛亮了一下,盯着二胡这个乐器,眼中满是向往之情。这个孩子虽然调皮,但是他的表演天赋很棒,我曾经在课间见到他表演小品中的人物惟妙惟肖的。一个新的想法在我脑中出現!当我向学生们讲解了二胡的演奏姿势,并让他们欣赏了著名的二胡独奏曲《赛马》,分析了乐曲的情绪、情景、段落、速度、力度后,我提出了一个建议:哪个同学能够根据乐曲情绪自由地进行模拟演奏。瞧!这个调皮的孩子立刻高举起手,我微笑的向他点了点头,并把手中的二胡递到了他的手上。只见他小心翼翼的接过乐器,爱惜地抚摸着。随着乐曲声的响起,只见他在这模拟性的演奏中,动作时而舒展,时而跳跃,时而热情,时而含蓄,时而激昂,动作幅度时而小,时而大,身体状态“前俯后仰”“摇头晃脑”“ 如醉如痴”,那形象犹如国际级的演奏大师,把乐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表现与乐曲各乐段的情绪、速度、力度、节奏又那么相吻合。学生们也在欣赏他富有创性、创意、情感的演奏姿态中认真聆听着乐曲,情感得到了升华。“创编演奏乐器的姿态”这一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情感,在创造性活动中升华了情感,也让我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感。
我的教学故事是平淡无奇的,没有煽人泪下的感人篇章,但是看到孩子们在体验中自我欣赏,在快乐中创造着,看到他们对音乐的那份热爱,对我这个音乐老师的喜欢,是给予我的最高奖赏,我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