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着长大,暑假里有我的童年
2015-05-30
去年8月的一份调查显示,很多小学生家长热衷带孩子外出旅游,没空出游还担心孩子在同学面前没面子。另有调查显示,暑期选择让孩子“宅”在家里的家长竟然超过5成。有些家长纠结于如何选择合适自家孩子的安排,一不留神走进误区。
6月,烈日炎炎的夏季即将到来了,孩子们又将迎来一个暑假。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暑假生活,也许那时没有补习班,也许那时没有五彩缤纷的游乐场,也许那时也没有iPhone、iPad,那些年的暑假是怎么过的呢?
70后的暑假=撒欢+干活
对于70后来说,暑假是自由自在的,不用上补习班,作业也很少,可以无忧无虑地在田野里、街头巷尾撒丫子奔跑。除此之外,或多或少都要做点家务,干点农活,帮助父母分担些生活压力。这使得70后们在孩提时代就具备了较强的独立和自理能力。
疯羊儿不只爱奔跑
陈忠碧,1975年生,研究所科研人员
除了国家既定的节假日之外,我没有其它的假期。忙碌的工作和一个不算墨守成规的8岁儿子,让我在每年暑假来临之际,心中不由得冒出诸多的不安与忧虑:孩子的安全、学习、一日三餐等一系列问题让我有点惧怕。每当这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自己的童年和暑假。
我出生在70年代西南地区的一户农民家庭,自由、独立、懂事是我童年暑假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时,父母每天忙于农活,我从睁开眼的那一瞬间,就开始了每天“放羊”似的生活:和姐妹们用蚕豆叶做成“毽子”来踢;用纸做成小方块,在地上画的九方格子里“跳房子”。
当知了在树梢高歌时,我会和小伙伴们将一根裹着蜘蛛网丝的长棍,轻轻靠近停靠在树枝上的蜻蜓,说时迟那时快,蜘蛛丝一下子粘住了蜻蜓。我将被俘虏的蜻蜓放进家里的蚊帐,期待着它们晚上能消灭掉“嗡嗡”乱叫让我们不得安宁的蚊子。
雨后,我会和奶奶一起,提着竹篓到山上捡蜗牛,拿回家喂鸭子。也真是奇怪,饱餐蜗牛后的鸭子,能保持着每天下蛋的高产记录;看着一个个鸭蛋,我心中充满着自豪与满足。当然鸭蛋大部分是被卖掉了,小部分能留下来给我们小孩打打牙祭,解解馋。生活虽然清苦,我们仍然很快乐,在尽情地玩耍中,还主动想着能为父母们做点什么家务、农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格和心智日趋成熟,我的暑假生活里少了一些“疯跑”和“傻玩”,多了一些思考和担当。在玉米成熟的时候,我便跟着父母早早地起床,吃完早餐,赶在太阳出来前去地里掰玉米,再一趟一趟不厌其烦地用背篓将玉米输送回家。看着家里堆积如山的玉米,我心中无比地喜悦。看着父母满足的笑容,我知道他们看到了希望:希望我家的小猪仔每天吃到新鲜玉米后快快地长膘,卖个好价钱;希望通过卖玉米得来的钱为我们四个姐妹添置过年的新衣裳;希望我们长大后做个有出息的人……
暑假里另一件有趣的事要数剥玉米了。掰回来的玉米棒晾晒干后,就可以剥下玉米粒来存储了。每当这时候,我们一家人就会坐到一起,在堆放玉米棒的屋子里,把旧塑料鞋绑在长条凳腿上:先用锥子将玉米棒长度方向钻出一条“小沟”,接着双手拿住玉米棒,从玉米棒“沟槽”处开始,在旧塑料鞋上来回蹭。通过这种摩擦,玉米粒纷纷掉了下来。连续几天的集中劳动,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变成了一筐筐的玉米粒儿,我们全家充满着丰收的喜悦。
扯番薯地里的野草也是我暑假里必做的事情。雨过天晴,我便跟着妈妈来到番薯地,理顺番薯藤,顺带将地里的野草拔掉。望着眼前绿油油的番薯地,我似乎看到了我的希望,我的未来……
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分担与自理的暑假里,我学会了独立面对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了忍耐与包容;学会了刻苦与努力。但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拥有一份美好甜蜜的回忆,并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80后的暑假=玩耍+作业
“暑假作业”是80后们的重要记忆,“每日一练”和暑假作文提醒着他们,不至于玩散了心。有些孩子每日不忘完成一点,有些孩子会在假期结束前临时抱佛脚疯狂赶作业。不过,大多数孩子的暑假还是在玩乐。
夜空下的味道
程艳,1982年生,小学教师
小时候盼望假期,因为可以痛快地玩。不用上学,没有约束,总是件快乐的事。暑假最好,两个月的时间,长得安心,不像寒假,跟嘴里唆着的糖一样,一不留神就没了。唯一要完成的,不过一份暑假作业,拿到手先看看页码,大致算出每天要做的张数。既可以按时完成,也累不着自己。剩下的,就是玩儿。
印象最深的是五年级暑假,1993年还没实行六年制,暑期结束,就要升入初中。小升初的成绩考得不错,我妈送我到河东去玩。“河东”并不是具体地名,那里似乎叫城头乡,因为在洪泽湖东岸,大人们一直这么叫,那是妈妈的老家。妈妈出生没多久,外公外婆就担着她,领着我大姨、大舅来到现在居住的小镇。
那里有妈妈的亲人,我住在最小的表舅家里。有个表姐名叫红颜,乡下女孩,没念过什么书,天生乖巧懂事。我跟她睡一张木床,白色纱帐,圈出小女儿天地,我们有说不完的话。
我和红颜跟小表舅去抓鱼,划一条小木船到湖里。团团荷叶,清清湖水,湖面干净通透。我撑一把伞,坐在船头。他们抓上来颜色特别的黑鱼,全身苍黄,体长身健。表舅说,这是要下籽的鱼,特别凶猛。我仿佛看到它用一只眼睛斜睨着我,张开嘴大口喘息,像在生气。
夜晚,村里的草丛成了萤火虫的海洋,后来我再没有见过如此盛况。天与地之间,悬浮着一粒粒会移动的星子。我们在草的海洋里滑行,四处都是夏天的味道。我跟红颜姐捉了好多萤火虫,小心翼翼地塞入玻璃瓶,搁进帐子,希望那柔光可以照进梦里。早晨,所有的虫子都死了,倾倒出来的时候,散发出虫子特有的强烈气息。
……
每每痛快地玩耍之后,或者临近暑假末尾,那一份暑假作业和十几篇作文,总会在脑海中淡淡地浮现,让我有着些许牵挂,可不能开学后因此被老师点名啊!
现在的暑假,我大多时间在陪儿子,带他玩儿、看书、写作业,还有各种家务琐事,似乎比上班时还要忙。抽出些时间带儿子到外面走走看看,是假期最隆重的事。
而我最爱的,是暑假的夜晚,不用担心明天的工作,可以晚些,再晚一些。洗去一身汗味,轻松放空心绪,读几页书,看一部电影,写一些文字,就像是闻到了儿时夜空下萤火虫的气息。
90后的暑假=作业+兴趣班+旅游
随着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各种辅导班在暑假已经非常盛行,补课学习成了90后们假期里最主要的内容,玩耍只能是忙里偷闲和见缝插针了。
黑白线条上跳跃着彩色音符
子璇,1993年生,大学应届毕业生
补习、写作业,乏味的两点一线生活是我童年暑期的主色调。常规的暑假生活,我大多是这样被安排的:由于我的数学不太好,每天上午都要补习两节数学课,下午补习作文、英语。老爸老妈觉得只有保证类似上课的习惯和节奏,我才能在“漫长”的假期中不落下成绩,跟上其他小伙伴们的步伐,新学期的学习才能不掉队。
在这个从起跑线就要竞争、你追我赶的时代,输了现在,可能就输了未来。那时的我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必须时时刻刻学习,提升自己,才能在将来考大学、找工作、谈恋爱等等关卡中不被淘汰。
但在这黑白线条上,依旧有彩色音符在跳跃。
我小时候的暑假,社会上流行各色各样的兴趣班,恐怕没有几个同龄人没上过兴趣班吧。小伙伴们都在学这学那,为了不落人后,为了将来多一项才艺,我亲爱的老爸老妈也带我赶了回“潮流”——报名学舞蹈。
也许每一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舞蹈梦,幻想自己能够穿上纱裙,踮起脚尖,跳出属于自己的美丽。那时小小的我也不例外,带着憧憬,我嚷着拽着老妈赶紧买舞蹈鞋、舞蹈服……尽管练习过程当中也有苦和累,但在被补习班塞满的夏天,舞蹈课成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快乐源泉。
后来,看到最要好的朋友学绘画,我也嚷着要学。爸爸给我买了画板、颜料,让我跟着一位老师学习。像我这样好动的孩子,很难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结果显而易见,没多久,我就兴味索然,那些绘画工具也早已不知道扔到何处了。
每年夏天,老爸老妈都会抽出几天时间,带着我去旅行。因此,我到过国内许多城市,也见识了不少名山大川。每次出发之前,我们一家人都会早早地开始分工合作,提前做功课——老爸安排食宿,老妈准备各种必备物品,而我呢,则是尽量多地查阅各种资料:包括地理、气候、地方特色活动、景点名胜的文化背景等。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体验不同的风俗人情,欣赏各具特色的天然美景,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了。现在想来,那一段段旅途对开拓我的视野,锻炼我的交往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另外还有不少时间,我能够跟要好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我们手拉手在绿草地上奔跑,肩并肩坐着看电视剧,脑袋顶着脑袋讨论漫画情节……
《家教与成才》观点: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欢快的《童年》唱出了人们儿时的美好回忆。无论70后、80后,还是90后,不同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他们不一样的生活,但对每一代人来说,童年的暑假生活都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如今,许多70后、80后,甚至一些90后,已经为人父母,回想自己的童年时光,再看看自己的孩子们,是否可以从过去“继承”一些什么,是否可以让孩子为本该属于他们的暑假生活做主?我们不反对孩子上补习班,也不是要让孩子整个夏天都玩儿,只是想给父母一些小建议,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快乐且有意义的暑假。
一、多与孩子交流接触
孩子上学时,家长大多要工作,接触时间有限,而两个月的假期是家长与孩子相处的大好时机。家长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同看一部电影,共同出行等,在共处中增加亲子沟通,拉近亲子关系,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懂得自己的孩子们。
二、给孩子空间和选择的权利
家长不要主观地把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可以向孩子提供多种选择,补什么课,上什么兴趣班,什么时间参加夏令营,多与孩子商量。家长拥有的只是建议权,而选择权、决定权理应还给孩子,让他们逐渐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主见比顺从更重要,他们应该学会并开始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三、增强孩子自我防护意识
再次提醒家长们,关注孩子的暑期安全,一切活动都建立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之下。家长不妨送孩子一本郑渊洁的《再送你100条命》,帮助孩子积累安全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祝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暑假。
“我的暑假我报道”莫愁小记者征文活动
亲爱的家长和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暑假马上就要到了,《莫愁·家教与成才》第五届小记者夏令营即将开营啦!今年暑假,就让我们一起来晒晒谁的暑假收获大,谁的暑假更丰富!小记者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作文和照片,把最精彩的暑假片段呈现给读者哦!征文要求:500字左右。
附:外国的孩子们如何过暑假
澳大利亚
假期对于澳大利亚小学生来说是轻松的,他们没有假期作业,即使要看些书,也多由自己按兴趣而定。家长和学校重视和倡导孩子去参加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当地的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科技艺术中心等等,也会利用假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孩子们参与。这些活动主要也是寓教于乐,着重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法国
对相当多的孩子来说,随家长外出度假是第一选择。有些孩子还愿意选择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孩子交换度假,即利用暑假到英国、西班牙或是意大利的某个家庭,一面度假,一面进修实习自己的外语。法国人有句格言,“旅游造就年轻人”。因此,旅游在法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
俄罗斯
让孩子们参加各种夏令营,是许多俄罗斯家长的首选。孩子在那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也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在莫斯科,不少家庭夏天都选择全家一起到俄罗斯南方城市去度假。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过暑假的形式,那就是把孩子送到乡下或位于市郊的别墅,让孩子们的体格更健壮,同时也让他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美国
美国中小学的暑假大约为十星期,没有暑假作业。一般公立学校的中小学,会开办几星期的暑期学校,课程除了语数外,还包括游泳、野餐、打球等体育项目和生活技能的教授。此外,最有美国特色的是参加社会活动。如参观银行和警察局、学做面包、到医院去照料病人、到湖边去清理脏物等,目的是熟悉社会,从小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