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95后”大学生特点的深度辅导工作艺术
2015-05-30杨东杰延婷
杨东杰 延婷
[摘 要]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辅导员结合“95后”大学生的特点,优选辅导内容,在“辅”、“导”学生过程中注意工作艺术,通过与学生交流、交友和交心,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关键词]高校 深度辅导 工作艺术 95后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13-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满足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需要。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依托[1],奋战在学生工作一线,与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肩负着对大学生辅学、辅疑、辅业,导向、导行、导为等多重使命。面对“95后”大学生群体,辅导员要在“辅”、“导”的过程中注意工作艺术,努力成为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一、“95后”大学生的特点
(一)自信、乐观、多才多艺、视野开阔、国际化程度高
“95后”大学生群体成长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家庭的富足,使他们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接受了大量的综合素质的培训。这就造就了乐观、自信、多才多艺、视野开阔、积极向上的“95后”。
(二)言行易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
“95后”大学生群体成长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新颖、随意、互动和具有强烈视觉、听觉冲击力的网络媒体吸引着他们去参与、倾诉,甚至追随。但他们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缺少理性的分析,难以分辨其中的真伪。
(三)日常生活与网络紧密相关,善于利用新媒体进行交流,面对面沟通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
“95后”大学生群体热衷于用网络解决购物、出行、饮食、交友、娱乐、休闲等各种问题,他们对网络高度依赖。新媒体对交流中的拼写错误,甚至观点错误有极大的包容性,这使得 “95后”大学生群体对该交流方式有所偏好,特别是相关技术公司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推出“套餐”、“定制”、“专享”等服务,这使他们更加热衷这种交流方式。由于交流中必须借助计算机键盘、手机键盘等工具,他们的交流语言多为简写、缩写、中英文混用、拼音与英语混用。习惯于这种交流方式后,“95后”在日常面对面的交流中也大量使用这种交流语言,如果沟通者不能听懂这些语言,他们就视沟通者为“另类”,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
(四)凸显自我
“95后”大学生群体受到西方思潮和网络宣传的影响,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个性比较突出,甚至通过着装和言行刻意显示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五)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自立能力的缺失,少数的“95后”大学生在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时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面对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诱惑时,他们难以控制自己行为。这些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困难,甚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大学生活。
(六)情绪易波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易不知所措
“95后”大学生群体在大学入学前很少面对经济和生活的压力,也很少走出校门,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由长辈代劳,他们极少独立的面对困难。进入大学后,当在学习、交友、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急于求助长辈、辅导员和同学。
二、深度辅导的内容
针对“95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依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第二章第五条,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个体的就业指导、困难资助,对于集体层面的班级、党支部建设,同时也负责班主任、思政教师和组织员等的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深度辅导内容可概括为“辅学、辅疑、辅业;导向、导行、导为”。
(一)导向
“向”指的是政治方向。毛泽东同志曾要求学校教育和青年学习都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大学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95后”大学生言行易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辅导员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他们的斗志,教育他们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的实际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从而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样,辅导员才能真正起到导向的作用,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二)辅学
“学”,指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大学由于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环境和管理方式与中学迥然不同,辅导员对引导大一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起着关键的作用。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掌握公开课、慕课等新的网络学习方法,以便步入工作岗位后会借助各种工具用已知去探索未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学万学,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人,要学会把自己的个性、任性关入理性的牢笼,管理自己的情绪,顾及他人感受,处理好人际关系,这就是美国耶鲁大学彼得萨洛维教授所谓的“情商”。辅导员要教育学生与宿舍同学、班级同学和谐相处,以便学生将来能适应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顺利融入社会。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3]学生求学的目的就是学会做事,将来回报社会。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班级、社团的一些活动,以亲身实践专业教学之外的做事的基本原则,可以得到相应的锻炼,为将来处理更复杂的事情打好基础。
(三)导行
“行”,即言行。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于青年大学生处于将要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将要走向社会又未正式进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其行为表现出自主和盲目、独立与依赖、理性与多样、开拓与超现实的双重性,存在自我意识矛盾性。因此,在对大学生的辅导过程中,对他们言行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辅导员要善于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行为的矛盾性[4],培养学生的优秀言行。
(四)辅疑
“疑”,就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青年学生对于理想、学业、专业、就业、交友、婚恋等有各种迷茫和困惑,特别是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辅导员作为过来人,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顺理成章的做好“解惑”的角色,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答疑解惑,保驾护航。
(五)辅业和导为
“业”,指的是学生的事业;“为”,指的是学生的作为。一名好的辅导员会把种子种成花朵,把花朵种成花园,把花园种成春天,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5]辅导员肩负着对学生发展的辅导职能,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开发作用[6],最终助力高校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深度辅导的艺术
辅导员深度辅导时要结合“95后”大学生的特点,通过交流、交友、交心,分环节、分层次一步步走近他们内心,以便取得较好的辅导效果。
(一)交流
辅导员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把握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特征对于开展针对性强、贴近学生实际的“辅”、“导”工作至关重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则是辅导员开展工作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要深入学生课堂、宿舍、活动场所,积极参与学生班级、党团支部活动等,主动创造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要善于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网络沟通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实时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努力消除与学生的距离感,建立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在实际交流中,辅导员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才想说话,敢说话,说真话,切忌“居高临下”。首因效应表明辅导员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往往很难改变,一旦学生抵触交流,后续的辅导工作将难以开展。其次,要本着兼容并包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在思想观念、认知事物、处事方法上的个体差异,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特别要善于欣赏和鼓励学生,挖掘学生的内在需求,努力成为学生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
(二)交友
有效的交流不仅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的了解学生,还有助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辅导。要想真正做到有效的交流,就要本着与学生交朋友的态度,朋辈式的辅导往往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同。
首先,要努力融入学生生活,包括学习生活、校园文化生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关心、帮助和爱护学生,实现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共情。其次,要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包括说服疏导、示范引导、选择指导等,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对学生日常的辅导过程中,切忌思想工作与业务培养工作“两张皮”,真正实现朋辈式的辅导和互动,进而提高教育效果。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这类学生往往表现出缺乏自信、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情绪起伏不定、抵触外界帮助等特点,这就需要辅导员主动排查、了解,并提供一对一的帮助,努力成为这类学生精神上的依靠。
(三)交心
真诚交流,朋辈辅导,才能真正与学生交心,而只有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每个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首先一定要有爱心。爱与尊重是与学生交心的基本方式,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才能换取学生的信任,更好地开展辅导工作。其次,一定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辅导员工作的原动力,只有坚守着辅导员的使命和责任,才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达到育人功效。最后,一定要有耐心。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琐碎繁重,但任务艰巨,青年学生往往对于理想、学业、专业、就业、交友、婚恋等有各种迷茫和困惑,特别是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这就要求辅导员一定要耐心去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做好“解惑”的角色。
四、结语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估量。一批好教师会造就一所好学校,一名好辅导员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辅导员应通过与学生交流、交友和交心,不断提高“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Z].2006-7-23.
[2] 毛泽东.在模范青年发奖大会上的讲话[N].新中华报,1939-6-8.
[3]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33-144.
[4] 朱孔军等.大学生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0-52.
[5] 张再兴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7.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14-12-19
[作者简介]杨东杰(1974-),男,山东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延婷(1987-),女,陕西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工作部(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