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尝试探究式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015-05-30宋宏振

俪人·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创设

宋宏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要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积极态度,真挚的情感激起学生探究欲望。一个微笑,一次点头和一个眼神,对于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都可以坚定他们勇攀高峰的信念,运用激励性、赞赏性语言,如“好极了”、“真不错”、“有独特见解”、“分析的太精彩了”等,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成功。

二、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在导入阶段应当弱化复习作用,强化情境创设功能,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控究的强烈愿望。在创设情境时就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导入要有生活性,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数学教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原型。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导入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究数学知识的愿望。例如:在教学“数轴”时,我对学生说:“如果把我们学校前面的道路理解成一条直线,道路边的建筑物理解成直线上的点,那么如何用有理数把这些建筑物所在的位置及与学校的距离表示出来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就很清楚了。”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能从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所不在,增强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愿望。

2、导入要有趣味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而导入阶段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关注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黄金分割”时,我给学生介绍其美学价值的应用:建筑物中的一些线段之比等于0.618时,会使人感到协调;报幕员报幕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位置,不仅不显得呆板,而且声音传播效果最好;照相时,最主要景物若在黄金分割处,那效果也非常好等等。如此讲解,既展示了数学广泛的应用性,又体现了数学的美,让学生更加喜欢黄金分割有关知识的学习,从而激起学生努力探究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导入要有启发性,能诱发疑问和思考。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我给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猜一猜老师有多大年龄了?”同学们纷纷议论,这时我又说:“老师的年龄乘3加10是100,你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这时有的同学用算式计算,有的想到设未知数,用方程思维解决。此时,我引导同学们分析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带着一份好奇心,一份疑问愉快地去探究知识。

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设操作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就是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动手,去实践,去创造,就是要给学生一个自我活动的空间。课堂上要真正做到:问题要让学生自己提,疑点要让学生自己辩,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得。教师主要是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方法,与学生一起探索最佳方案。一般情况下,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探究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探究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討论时间给得不够,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这样做的后果是使探究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探究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保证探究效果

探究教学通过“创设问题——猜想假设----获取信息----建设模型——讨论思考----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原理、公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例如、用火柴棒按下图方式搭三角形,并填写下表:

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可以搭出一个三角形需3根,搭两个三角形需5根,……让学生感受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火柴棒数的数量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探究n个三角形所需火柴棒数,充分肯定学生用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得出相同结果。

A)每一个三角形要3根,n个需3n根,而中间的(n-1)个三角形,相邻的两个都有一根共用,所以需要3n-(n-1)=2n+1。

B)从第二个三角形开始需要2根,共要2(n-1),加上第一个三角形的3根,共3+2(n-1)=2n+1。

C)每一个三角形都要2根,n个要2n根,其中第一个多一根。故需要2n+1根。

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无比的财富:它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如何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又如何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探究式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利于形成现代人的终身学习的需要及全面发展所应具有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教学,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