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赫“六法”与标志设计关联性探析

2015-05-30叶倩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六法标志设计关联性

摘 要:在当今信息、文化多元化互渗的时代,中国设计师们越来越重视在标志设计过程中融合民族文化和思想内涵。然而,怎样把传统文化、本土文化思想和内涵,与现代文化思想、外来文化思想进行融合,从而产生新的形象,俨然成为现代标志设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谢赫六法”思想对于绘画、陶艺、设计、雕塑、音乐等领域都有很深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设计对象所处的地位,明确它的内涵,领悟它应发挥的作用,将“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形象地表现在视觉传达中,发挥其核心要素的作用。其次要注意标志的辨识作用,运用“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来精确传达该标志所蕴含的独特性的内涵。由于标志也在不断发展的,因此在立足现有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创新。推陈致新,创造性地探索标志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标志设计才能具有高度的整体美感、极佳的视觉效果。

关键词:谢赫六法;标志设计;关联性;创新

作为我国艺术界的一种衡量标准, 谢赫“六法”对现代标志设计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设计对象所处的地位,明确它的内涵,领悟它应发挥的作用,将“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形象地表现在视觉传达中,发挥其核心要素的作用。其次要注意标志的辨识作用,运用“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来精确传达该标志所蕴含的独特性的内涵。由于标志也在不断发展的,因此在立足现有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创新。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标志设计的同一性原则。

在我国艺术界不乏著名的创作大家,他们对我国的艺术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谢赫作为其中之一员,他創造性地提出了“六法”论,为我国后期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提出的艺术创作“六法”包括 :传移模写、气韵生动、应物象形、经营位置、骨法用笔、 随类赋彩,为后人广泛流传,并沿用至今。艺术家们对谢赫的“六法”论予以继承、发挥。著名画家吴冠中,深刻研究了“六法”,在汲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又将“六法”概括为“气韵美”“骨法美”“形式美”“色彩美”“构思美”“传承及创造性”。吴冠中成功的关键在于从未抛弃“六法”,始终以其为自己创作的理论基石,从而在绘画的道路上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下面我将对“六法”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影响予以简单的阐述。

一、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说的抄袭、临摹,它是在借鉴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独特的见解,赋予“临摹”一个新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体会。在我们的创作过程中只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能在设计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首先,设计标志需要收集整理同类型作品,剖析它们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再根据该企业的要求和企业精神、理念进行标志创作。另外,在创新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品牌外延在设计中的意义。以内涵为主线,衬以丰富的外延,将一个作品所应有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如何将内涵和外延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则成为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因为,不会创新的设计师注定永远止步不前。

二、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创造性地概括了艺术存在核心、艺术家的精神力和创造力以及艺术生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是指自然之清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成分。那么我们可以很明确地将“六法”中的“气”理解为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气”作为艺术创作的灵魂,在标志设计中赋予作品一种极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将企业或活动或商品的核心意义表现得惟妙惟肖,成为该作用对象最直接的鉴别点。“韵”则是指标志所描述的内容、蕴涵的韵味能否直接起到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效果,表达出一种审美的韵律。在标志设计过程中做到气韵并举, 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标志的精神力以及企业的形象。任何事物只有将自身的灵魂和肉体紧密的结合在在一起才能称得上是完美,标志设计亦相同,只有将“气”和“韵”有机结合,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作品,才能在艺术的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三、应物象形

“应”是即感知、感应,“物”即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应物”则是指对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感知、认识。“应物象形”是指标志设计要以客观物象为依据,标志设计理念不仅是对事物的一种描述,更是一种精神和号召艺术的诠释。设计师应详实地掌握设计对象的特征、内涵,进行深刻的剖析,将设计对象的每一细微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标志设计应迎合消费者的价值观,在此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事物都有其特有的特性,同一事物内在也有不同的区别。以酒为例,市面上流通的就大致可以分为白酒、黄酒、果酒、药酒、啤酒五大类;而白酒自身又可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芝麻香型和其它香型等。因此,标志设计既要注重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区别。2.设计对象的社会地位, 在其图案纹样的选用时应加以区分。同一事物由于生产厂家及产地的不同而有着高中低档次之分,每个企业的文化底蕴也有不同,因而设计应充分考虑设计对象的社会地位不同来进行标志的设计。3.根据使用群体的差异进行特定的设计。由于不同层次的人对标志设计的接纳标准有所差异,因而设计师需充分考虑此因素。譬如上层社会的消费者在消费时会选择奢侈品,女士在选择商品是会注重商品的外观,而对实用性的要求稍低。因此,对设计对象的价值观鉴定在标志设计过程中尤为重要。4.地域差异。中华名族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均有其特有的风俗,世界如此之大,地域文化定会形形色色。在此仍以酒为例,不同的民族对酒的烈性程度要求不一样。在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喜欢喝烈酒,而汉族的人们却不喜欢烈酒,所以标志设计所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其次,可行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思再生动,再成功,如果不能付诸于行动,不能转变成实实在在的作品,那么也将是一纸空谈。在标志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评估该作品的可行性,尽最大可能地将能实现的构想呈现在作品中。

四、经营位置

所谓“经营位置”,即为“章法”、“构思框架”亦或是“构图”。顾恺之则以“置陈布势”形容此法。我们在构图的过程中应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图形的造型美。2.意和形的综合美。又分为:(1)意象美,主要包括想象、意境、比喻、色彩等。(2)形式美,将变化、对比、调和、统一、主次、疏密、虚实、藏露、繁简、纵横、参差、动静 运动、对照、均衡等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充分体现出标志的形式美。标志不仅仅是单一的图形、图像或文字,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过程中时刻要有整体观念。构图是不单是将图案纹样、文字等简单地糅合在一块儿,需要只注重其是否均衡、协调,尽可能地考虑每一个细节,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五、骨法用笔

谢赫认为“骨法用笔”应包含三个方面:关于书法对象的形体结构认识、用笔方法及画面总体效果。其中书法对“骨法用笔”的诠释主要是:提倡所谓的“风骨”,即风神气质。一个成功的标志对其所代表的事物起着识别和推广的作用,通过最形象、最直接的方式让消费群体记住该事物,理解其文化及内涵。标志设计组成定义有三种:图像标志、图形标志、字体标志。如一家特色回香村茶坊,设计要求具有视觉冲击力,凸显十里香茶回味无穷的茶魅力和茶文化,设计要简洁大方、清新典雅,该公司要求对字体做特殊设计并凸显“回香村茶坊”这几个字,力求将内涵体现到极致。设计还要求经过市场调查和消费者定位,从而设计出符合该消费者定位和该企业文化的图样及书法文字并将其结合。传统书法所隐含的骨法在标志设计过程中主要有三次含义:一、用什么书法。标志设计要注重该企业的文化,设计传统行书、楷书的形式。将各种书法的特性与设计对象相结合,赋予设计对象独特的创造性。二、用笔方法。和国画中的用笔方法、 雕塑中的刀法一样, 标志设计讲究对字体设计的整体驾驭。三、画面总体效果。标志设计旨在对设计对象的内涵进行诠释,画面的总体效果直接决定了对该设计对象信息的传递,更能成为影响该对象的命运和前途的重要因素。

六、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即对不同的事物特定的特征选取特定的主题,亦或是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敷施特定的色彩。标志设计注重醒目、单纯、强烈、具有感染力,尤其是色彩方面更为突出。成功的标志设计让人一目了然,它必须包含设计对象的一下内容:1.根据使用对象的差异而选取不同的色彩。全面剖析其色彩心理,予以特殊的色彩和色调。比如儿童喜欢鲜艳的色彩, 而成年人则喜欢简洁、大方、舒适的。2.就事物的属性赋予特定的色彩。充分分析事物的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空间感、味觉感等,巧妙地规划其标志的色彩,力求让欣赏者心旷神怡。3.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对色彩的偏好及禁忌选择不同的色彩。如中国人喜欢喜庆的红色而不喜欢象征晦气的黑色。色系的选择在标志的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作为一个事物的形象符号,标志应当具备可读性、传播性、识别性、领导性、代表性等。

结合事物的内在性质和自身发展需要进行色系的分析与选择。因此,在标志设计颜色的选取上,一定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最符合需求的色系设计。

总而言之, 传移模写、气韵生动、应物象形、经营位置、骨法用笔、 随类赋彩相互依存、互根互用,任何一法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设计师必须深刻理解其精髓,并创造性得运用于标志设计过程中,才能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遵循标志设计的原则,在立足于传统文化及基础上推陈致新,创造性地探索标志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标志设计才能具有高度的整体美感、极佳的视觉效果。基于谢赫“六法”,开陈布新,在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地上让标志设计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 吴风.艺术符号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 高非.设计文化与艺术传播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凌继尧.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 戴光华.平面设计艺术学[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5] 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6] 吴斌,析“骨法用笔”“传移模写”“迁想妙得” [J].艺术探索,2006,(04):44+48+43.

[7] 王琥.再讀“六法论”[J].装饰,2003,(02):48.

[8] 李娟,吴磊.图形符号的文化特征认知[J].包装工程,2009,(03):122-123,154.

作者简介:

叶倩潜,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六法标志设计关联性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标志设计教学中创意性思维的拓展
探析标志设计中的简繁运用
浅谈中国传统纹样在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中日六位作家与中国画论西传——以谢赫六法为例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六法”
尼古瑪六法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