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碧之源:结庐林间养鸡忙

2015-05-30李瑚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乌骨鸡鸡舍鸡群

李瑚

200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黄宇走上了创业之路,从事精密仪器研发销售,仅一年时间成了“百万老板”。

2012年,向往山水田园的黄宇脱下西装当起“鸡倌”,在湘潭县杨嘉桥镇开起了碧之源生态农场,与各种鸡打起了交道。

2013年,湖南碧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碧之源”)注册成立。两年时间里,公司有过养殖模式、销售模式的困扰,经历了鸡蛋滞销、严重亏损的逆境,也尝到了风雨过后终见彩虹的欣喜。

如今走进碧之源生态农场,放眼望去,400余亩的林场散落着大大小小的鸡群。有的鸡飞上枝头,啄食树叶;有的鸡藏于草丛,仔细觅食;有的鸡填饱肚子,在林间悠闲漫步……一幅悠然野趣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

再看看公司红火的销售成绩:2014年,公司销售额超过500万元;今年,几千只土鸡已经卖得脱销,每天产出的2000多枚鸡蛋早被预订,还有客户在不停催单……

循着碧之源的成长轨迹,人们看到了大众创业时代中的又一个成功案例。此外,人们还能发现在这颗冉冉升起的创业之星背后,有一份一直不曾忘怀的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坚持。

200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后,27岁的黄宇开始创业。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合作成立了一家外贸公司,从事精密仪器研发与销售。创业第一年,黄宇就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百万老板。

然而,黄宇的梦想却不是人人艳羡的城市金领,而是志在山水田园间。在黄宇眼中,家乡的秀水青山才是安心之所,那里有儿时与伙伴们在溪边摸鱼抓蟹、林间挖笋爬树的美好回忆。它们就像一部电影,总是不时地在他眼前回放,“闹”得他心里直痒痒。而“北大学生卖猪肉”、“留学生回国养鸡”等新闻更是在一旁“煽风点火”。

“我要回乡养鸡!”理工男黄宇做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随后,他开始走访调研。2011年,他走遍了广西、广东、河北、福建、湖南等地几十个养鸡场,有从国外引进设备进行全自动化生产管理的,也有家庭小规模养殖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生产大块鸡。大家的产品都一样,只能以量取胜,谁的规模大,谁就是市场老大。

“这种商业模式就是比谁的钱多。”了解市场行情后,黄宇找准了创新点,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我要建一座生态放养农场,做出特色。”可“众里寻鸡千百度”,哪种才是黄宇心仪的“对象”?走访市场几个月后,在湘潭县畜牧兽医水产局介绍下,一种名为“五黑一绿鸡”的乌骨鸡让他眼前一亮。这种鸡个体小,与鸟类亲缘性很近,非常适合林地散养,产下的绿壳蛋营养价值高,如此独具特色的品种正中黄宇下怀。

筹备数月后,黄宇带上妻子刘佩银来到湘潭县杨嘉桥镇,投入400多万元在碧源村租下400余亩林场,建起了碧之源生态农场。2012年6月,农场从国家级原种场引进了4000只乌骨鸡种苗和3000只普通蛋鸡种苗,黄宇正式转型当起了“鸡倌”。

起初,刘佩银对黄宇弃商从农的决定很不理解。可如今,看着由员工们协力打造的“五星级”生态农场,刘佩银不得不心服口服。

农场分为7个生态放养基地,每个基地配有一栋灰白色的鸡舍,远看普通,细瞧则大有玄机。鸡舍的墙体采用保温隔热的石英棉,为鸡群打造一个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屋顶上如同南瓜一般的“无动力通风灶”在慢悠悠地转动,保持鸡舍空气的流通。

一个鸡舍里有近2000个“居民”,按理说应该臭气熏天,可即使置身其中,也没有一丝异味。“这是采用了日本的发酵床技术,在地上铺了一层20厘米厚的菌种。”黄宇介绍,“鸡粪是一种天然肥料,24至48小时就能被菌种分解,等菌种长大了又可以作为鸡的食物,形成生态循环。”

为模拟野外的生存环境,每间鸡舍内都放置着用竹竿搭成的架子。原来,生性好动的乌骨鸡有平坦柔软的“床”不睡,反而喜欢夜不归宿地睡在树枝上。于是,黄宇只能为它们量身定制了一套“竹床”。

养殖场最怕的是疫情,一旦发生就是毁灭性的灾难。为了避免疫情发生,湘潭县畜牧兽医水产局高级兽医师周清燕提出了要求:“鸡舍要通风好,地面要干燥洁净,吃的喝的一定要卫生营养。”

前两条已经有了保障,可是提到吃喝,普通的饲料、自来水似乎都达不到要求。怎么办?想起小时候喝过的泉水,黄宇请人在农场里打了一口深井。从100多米深的井内抽取泉水,经过PVC管输送到鸡群活动的每个区域。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将泉水露天放置,一段时间后也会受到污染。于是,农场员工们一起动手,在水管上安装近千个乳头式饮水器,鸡啄一下喝到一滴水,水源就不会受到外界污染。

为了提高食物的多样性,农场还划出了40亩菜地,种上玉米、南瓜、空心菜、地瓜等蔬菜,每天变着花样给鸡喂食。每隔一段时间还要给它们加餐,把蚯蚓晒干后磨成粉,或是将金银花等中药材切碎,拌入鸡食中,以增强鸡群的抵抗力。“它们可是比人都吃得好嘞!”农场的工作人员笑着说。不仅如此,农场还采用了新疆等地惯用的“轮牧”方式。目前,7个放养基地只开放了3个,另外4个则处于“休养生息”状态。农场工作人员解释:“我们大约每隔3个月就会给鸡群换一次窝,一方面是为了让基地里的植物有恢复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基地的空气更清新。”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品尝着天然的食物,保持着合理的运动量,再加上现代技术的助力,本就“天生丽质”的乌骨鸡出落得更加“迷人”,肉感紧致、味道鲜美,绿壳蛋也营养十足。经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碧之源鲜鸡蛋含有较高的维生素、蛋白质等有益成分,菌落总数、沙门氏菌等都处于合格范围内,完全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

2013年,黄宇注册成立了湖南碧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虽说绿色生态的养殖模式彻底解决了公司的后顾之忧,但碧之源的员工们又开始为销售而四处奔走。

当年2月,鸡群逐渐进入产蛋期,碧之源的商品鸡、鸡蛋陆续上市。那时,公司的销售策略是与月嫂公司和家政公司开展合作,由它们直接面向家庭推销产品。可如此独具匠心的计划却被市场无情地泼了冷水。农场一个月的鸡蛋产量达到五六万个,通过这些渠道销售的却不足一千个,一个月的销量仅是一天产蛋量的一半!更糟糕的是,有一次当月嫂向孕妇介绍绿壳蛋的好处时,被男主人误认为是托,害得月嫂差点被解雇。市场反应的冷淡,让这种销售模式走到了尽头。

滞销的鸡蛋一天天增多,再一个个变质,乌骨鸡卖不出去在基地里“养老”,这让所有人都愁眉不展。碧之源绿壳蛋的市场定价是3.5元/个,乌骨鸡为186元/只,员工纷纷出主意,建议把鸡蛋低价出售,处理一个算一个。虽然百般滋味在心头,作为公司总经理的黄宇却断然拒绝:“绝对不行!此时若是低价处理,今后就再难以按原价销售。”他坚持商品的价格应该以品质为依据,不能随市场波动而随意改变。

既然卖不出去,那就送出去,在变质前吃掉起码不会浪费。于是,公司联系了福利院、养老院、残疾人学校、幼儿园等机构,把品质合格的鸡蛋装车封箱,一车车送出了农场。短短几个月,碧之源送出的、扔掉的鸡蛋有30多万枚,损失高达60万元。

但正是这样一个无奈之举让公司迎来了新的希望。有人主动打电话要求合作,这让黄宇在兴奋中又有点摸不着头脑。直到与客户见面后,黄宇才得知对方从事保健品及礼品销售行业,其读幼儿园的女儿将学校的鸡蛋带回家,这才了解到碧之源。新的合作伙伴给公司带来了扭转局面的契机,合作第一周就订了2000个鸡蛋,最多时一周的鸡蛋预订量达6000个。

就这样,鸡蛋滞销的僵局被慢慢打破,公司也有了全新的目标客户群。不过,碧之源没有就此停步。“我们把目标客户带到农场实地参观,介绍农场的防疫措施、养殖过程、整体环境,参观完后请他们免费品尝鸡肉。”黄宇自豪地介绍,这种体验式营销很快拉近了产品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双方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产品销量出现几何指数增长。短短三个月,农场的商品鸡就少了大半,鸡蛋也有了稳定的订单,公司运营渐渐步入正轨。

如今,碧之源的品牌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就连附近的村民也会选择将家养的土鸡卖出,再花高价从农场买乌骨鸡。黄宇相信,产品价格虽高,但物有所值,公司规模虽小,但生命力旺盛。“不忘初心,方有始终。碧之源的最终目标,是要带动乡亲们一起踏上致富之路!”

猜你喜欢

乌骨鸡鸡舍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黑羽乌蒙乌骨鸡疾病发生规律及防制措施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4个贵州乌骨鸡群体遗传关系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鸡舍
乌骨鸡林地养殖的技术探讨
SPF鸡舍建设工程设计与工艺
鸡群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