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生帝王家之赵佶画作浅析

2015-05-30贾红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6期

摘 要:赵佶即宋徽宗,在历代皇帝当中,可以称得上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他所创的“瘦金体”一直沿用至今。同时,他的画作以及在位期间所设立的画院对于我国古代书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书画教育,他的花鸟画细腻柔美,人物山水画力求源于生活,因此,他将中国国代宫廷绘画推向了全面的兴盛时期。但是作为皇帝,他的文艺天分并没有在治国方面得到全面发挥。

关键词:宋徽宗赵佶;文艺成就;画作风格

一、前言

不了解宋朝历史的人,对于宋徽宗赵佶也许没有深刻的印象。但是提及瘦金体书法,多数人不会陌生。创立瘦金体的,正是宋代皇帝赵佶。错生帝王家的赵佶,在诗书画方面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他作为皇帝昏庸无能,但是由于酷爱绘画,在其当政期间,中国古代画家地位为历史最高。他重视古代绘画的发展,通过创立翰林院画院,鼓励绘画,兴办画学。甚至通过绘画来招聘官员,此举大大刺激和推动了宋朝书画的发展。他命人编撰的《宣和画谱》和《宣和睿览集》为后人考究书画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在评价赵佶时,我们也可以用诗人郭麟评价李煜的“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来评价这个错生帝王家的赵佶。他在金石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古代的發展当中,占有较重的历史作用。由于是他对于书画方面的贡献,更是开启了宋朝书画繁荣的先河。

二、帝王赵佶

赵佶的继位从史学角度看,向太后在其中起到主要作用。从而使得本来不是嫡长子系的赵佶成为了君王的继承者。赵佶继位之后,由于其纨绔本性暴露,从而使得其亲小人,远贤臣。他重用当时的六贼,即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免。六贼把握朝政,贪污腐败,民不聊生。但宋徽宗却只知寻欢作乐,不问朝政,而朝中的忠义大臣反而被赵佶斥责为“元祜奸党”。朝政被六贼把持之后,纲纪败坏。

而宋徽宗本人的生活也是穷奢极侈,六贼为满足宋徽宗的私欲,借机搜刮民脂民膏,通过大兴土木来博取宋徽宗的偏爱,但也正是在不断满足宋徽宗私欲的过程中,使得哀鸿遍野,许多百姓家破人亡,从而造成国家社稷的动荡。“靖康之难”,也是帝王赵佶随后为此奢靡而付出的代价。

赵佶的一生,是戏剧变化的一生。幼年时,勤于书画,由于天分极高使得其书画造诣不断提升,而命运的安排,做了一代君王,从此开始了其奢靡的一生。他有文人的气质和禀赋,但也有纨绔子弟的轻浮和漫挑。为政期间,不问政治,只顾尽情地享乐,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佞臣小人。对于民情百姓,完全漠不关心,只知夜夜笙歌、寻花问柳。正是这样的行为,导致了国祚中断,受到“靖康之难”,从而在颠沛流离当中,快速结束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当然,离乱的沧桑和政治的失败并不能抹去他艺术上取得的成就。赵佶作为帝王而言,虽然治国无道,但是为推动我国艺术发展还是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对赵佶书画的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无论是宋徽宗在位期间,还是在位之后,其作品对于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赵佶艺术成就

宋徽宗赵佶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可谓无人能及,这不仅仅因为他是帝王,而是他在书画鉴赏方面,确实有自己的主张和风格。他注重绘画画面的写实,而且注重画作的写生,讲究入微观察生活。因此,通过欣赏赵佶的画作,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所谓的“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他的画风清丽脱俗,无论是花鸟、山水、人物都能给人一种深刻的立体感,仿佛画作兀然成立于眼前。而这些都源于他对行象深入的观察和传神的描绘。赵佶的画作风格多样,而且主体不限,但是有一个共性便是形神并举、惟妙惟肖。他的画风,对于后世的影响不小。

(一)实景写生的山水画

纵观北宋画坛的山水画,前期由高度写实绘画的郭熙为主,借助笔墨的变化来极致描写自然的本质。在随后的发展中,出现了以苏轼和米芾等北宋文人借助诗画合一来创作的风格。他们更加注重意境的描述,诗词作为无形画来传递神韵,借助境界的描绘来进一步突出画作的深远,在表现途径上更加注重神韵的传达。而北宋后期的赵佶在画风形成过程当中,也受到这些文人思想的影响。但是,在赵佶后期画风形成之后,便更加注重绘画的复古性。透过对于北宋画风的学习,在创新过程当中,不断地融入魏晋和隋唐的风格。因此,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赵佶独有的创作风格。这也是从其现存的画作来看,所传达的一个时代感较强,且风格浓郁的画风画品。在赏析宋徽宗画作过程当中,完全可以忽略掉他的皇帝地位,因为画家的成就远远高出了他在历史当中的政治地位。

现存故宫博物院的《雪江归棹图》是赵佶现存画作当中,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初看寒江凛凛,小船横过画面之后,消失于天际。赵佶在山水画当中,注重线条勾勒。在构图当中,全景和局部的描写利用自己创新的勾、皴来灵活控制景物的勾勒。在运用勾线过程当中,线条随意简洁,从而可以看出赵佶身后的绘画功底和对于绘画创新技术领悟运用的炉火纯青。画中的树枝也是一大亮点,借助段勾线来将树枝描绘得更加生动,而非传统的蟹爪枝干。在石头的描绘方面,赵佶的简皴笔运用不多,但是最大的突破在于他在石棱深处利用浓墨来托衬出雪景的灵动。运用反衬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画感十足的冬雪寒江图。此图在后世的评价当中,有人拿王维的《雪溪图》与之相较。二者在描绘上侧重点不同,赵佶的《寒江图》给人的感觉除了迎面扑来的寒雪之外,似乎还有一种千年寒风飒飒而来的感觉。因此“直闯右丞堂奥”的赞誉并不为过。他的画风独成一体,在汲取前朝书画精华的同时,形成自身独特的绘画见解,而且加上政治地位的特殊性,他也为我国宋朝的书画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成一体的描绘也完美地表现出赵佶风格的特异,开启了南宋以及元明清利用欠条勾勒和笔墨浓淡来略减作画的先河。受到宋徽宗的影响,在随后的宋朝后期山水画在发展当中,也更加趋向于笔墨色彩的描绘。

(二)源于生活的人物画

在人物画方面,北宋时期更加注重对人物生活的描写。赵佶在绘画过程当中,特别重视对于细节的描绘。通过对日常生活民俗的描写来进一步摆脱之前传统的画风,如宫廷人物的生活纪实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最好的证明,全卷通过生动记录民俗活动,不仅对后世画风产生重要的影响,对研究北宋的人文活动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赵佶的画作在描写人物画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注重人物生活的描写,而且描绘人物也不局限于宫廷风格当中。

赵佶的《听琴图》在北宋的人物描写中算是上乘之作,以其简洁的构图和人物设置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同时,在画作当中,画幅右上方有赵佶瘦金书题:“听琴图”三个字。同时,在其图中,赵佶下另书“亓”押,据说此画押整体为“天”,下半部为“下”,上下两部分又可认作“一人”,以取“天下一人”之意。这在赵佶的画作中还是比较罕见的。借绘画之名,抒心中之意。虽然绘画不关乎政治,但是透过对于听琴人的描述,我们还是可以清晰感受到当时的政治时局。《听琴图》最大的特点在于,此图并非借助画家的眼睛来实绘,而是利用对于画面的想象,在简洁的背景之后,通过传神的人物动作实写,来在侧面凸显出赵佶高超的绘画技巧。

宋徽宗对于绘画的钟爱也由于其政治地位发生变化而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变化。他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宋代我国的绘画成就普遍较高。而宋徽宗高超的绘画技巧及创新也对后世的画作创作产生了影响。

四、赵佶对于中国画发展的贡献

宋徽宗在位期间,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对于推动北宋文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统治者,他的思想对社会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因而在剖析宋徽宗赵佶画作的同时,也不得不提及他在位期间,对于中国画的规模化发展奠定的基础和作出的贡献。

(一)创办画院

宋徽宗所创设的翰林书画院,其中吸取了许多文艺成就较高的人士参与。同时,在翰林书画院中,他重视对于后人书画技巧的教授,从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绘画家。他设立画院之后,借助绘画考试揽天下英才,并结合我国传统的科举考试制度,为画院招贤纳士。虽然宋徽宗在创办画院初期目的是为招揽更多的人才与自己进行文艺切磋,但不得不肯定的是,他对于我国绘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徽宗在画院的建设当中,也大量将古代的国画风格通过细致的归类,来进行相应的收藏和鉴赏。

(二)深入管理翰林书画院

自宋朝初期以来,文官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随着赵佶的出现,以及其制定的一系列制度的提倡和鼓励书画创作之后,翰林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一个完整的制定,同时管理能力也大幅提升。在稳定政治地位之后,翰林书画院所教授的画学专业,也更加细化。从传统的花鸟鱼兽,到人物山水,亭台建筑等科目,逐步过渡到拥有统一课程的《说文解字》《尔雅》《方言》《释名》等课程。在宋徽宗的大力促成之下,我国的画院和画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画家,例如张希颜、孟应之、赵宣等。同时,也开创了“北宋绘画,实为中国最完美绘画”局面的形成。这些都同宋徽宗赵佶重视绘画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三)广泛收集历代文物书画

赵佶对于书画的酷爱,远远超出世人的想象。作为皇帝,他亲自掌管翰林书画院,由于他的贪图享乐,借助政治优势,广泛地搜集历代的文物书画。让文臣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鼓励其著书立传。其在位期间文臣所编撰的《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籍,都为宋代的绘画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倡导作用。

五、结语

宋徽宗精于茶道、擅长绘画、工于书法,其瘦金体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尚无人超越。但是他的本质定位因为政治,原因而决定了后人对他的评价。“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这大抵是最切实的评价!他同李煜一样,错生帝王之家,但客观而言,如果没有帝王家初期的环境熏陶,他们的艺术成就也不一定会如此登峰造极。因此,对于错生帝王家的赵佶而言,是幸,也是不幸。但是对于中国绘画的发展而言,因为有了赵佶,古代画家地位空前提高,古代画风更加多样,而且编撰的画作理论也为后代研究画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據。如果没有赵佶,我国古代的画作发展许很难有如此之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宾.《宣和画谱》名出金元说——兼论《宣和画谱》与徽宗绘画思想无关[J].美术观察,2006,(10):103-108.

[2] 黄映恺.中国山水画论中的身体隐喻略论——以五代宋间山水画论为主要视点[J].美术研究,2006.(02):66-70.

[3] 韩刚.南唐画院有无考[J].美术观察,2006,(01):93-98.

作者简介:

贾红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和美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