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天人合一”哲学观对艺术美学标准形成产生的影响

2015-05-30刘馨予梁晓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哲学观天人合一

刘馨予 梁晓晨

摘 要:任何艺术表现形式在其产生、发展、成形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艺术创作者所植入于艺术本体中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内涵,即哲学观,而哲学观又辩证统一的反映于艺术创作者的主观创作思维中,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着艺术创作者对于艺术创作中客观规律的遵循;文章以历史悠久的中国为例,浅析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与发展的影响,以作为探究中国“天人合一”哲学观对艺术美学标准形成产生影响的有力依据。

关键词:哲学观;艺术表现形式;天人合一;艺术美学标准

一、引 言

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在各历史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哲学思想体系与流派,虽然各体系与流派的思想观念呈现矛盾与对立的状态,然而却有着基本哲学观念的认同,即认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人”与“天”的和谐统一关系是中国各哲学体系与流派历来都重视和必须探究的基本命题与核心命题;“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本质内涵和精髓,“天人合一”的哲学概念最早在西汉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阴阳义》中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在中国哲学史上享有“三足鼎立”地位的儒、释、道三教(家)更是对“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有着各自的阐述与解读,而基于儒、释、道三教(家)对于“天人合一”解读后所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不仅对于数千年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产生导向性作用;正如道家思想鼻祖老子所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庄子亦云“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人”与“天”(即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与共存,具体来说也可分为“天人相通”与“天人相类”两部分,前者体现“天”与“人”息息相关,二者合为一体;后者则体现“天”乃“人”之伦理道德本原;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基础,后者则更加明确了“天”与“人”之间的界定标准与辩证关系;如果仅从“天”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上来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无疑是中国文化与哲学智慧最高标准的体现;“人”,原本就从属于“天”,同时“人”在本质上受制于“天”,而“人”的所有行为举止以及主观意识只有和“天意”相吻合,也即受到相应的“天道”规范才算符合一个“人”恰当的意识与行为,同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还有着类似的表现形态,即“天人相通”或“天人相类”,正如儒家孟子所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由此可见,“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中国哲学史上地位何其尊崇,无疑将对其下一切意识与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将从造型艺术、表情艺术、设计艺术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入手,浅析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二、“天人合一”哲学观对中国造型艺术美学的影响

中国造型艺术涵盖甚广,雕塑艺术、绘画艺术等艺术表现形式都属于该范畴,以下通过中国造型艺术中的壁画艺术为例浅析中国造型艺术美学的标准。

中国壁画艺术因在其创作过程中主观植入中国特有的哲学思维而成为中国造型艺术中特色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中国壁画艺术的主要创作题材——宗教,重点以佛(释)教、道教中的宗教题材表现为主,而佛(释)教、道教这二教正是与儒家并立于中国哲学史上的三大主流哲学派系,长久以来,共同奠定和维系着“天人合一”哲学观在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这也更加确立了中国哲学观在壁画艺术创作中的影响以及壁画艺术作品对于哲学思辨观念的体现与认同;例如在元代壁画家马君祥等人所创作的《朝元图》中便有着充分体现,《朝元图》是中国壁画艺术的经典之作,整幅壁画所绘人物形象达286人,整幅壁画构图宏伟、气势磅礴、线条有力、色彩绚丽;所描绘人物生动传神、形态各异,通过对每个人物神态的深入刻画,形象的表现出传统道教以“天道”为主的核心思想,以及“天人合一”与“万物归元”的哲学理念;壁画艺术的创作者们以传统的道教哲学思想为根本,以写实性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丰富而夸张的人物造型方式,将现实社会的各类人物形象以极其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整幅壁画表达了道教哲学观中自然万物、生生不息,个体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在充分表现其蕴含的传统哲学观的同时也体现了壁画艺术中“天人合一”的艺术美学情趣。

三、“天人合一”哲学观对中国表情艺术美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表情艺术包括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等,其中,中国的戏曲艺术更是将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充分结合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下通过中国戏曲艺术中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为例浅析中国表情艺术美学的标准。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无疑是中国京剧审美文化的哲学根基,“天人合一”、“阴阳合谐”、“虚实相生”、“大巧若拙”等也是中国京剧艺术创作中最为独特也是最为核心的中国哲学辩证法,中国戏曲艺术的精神秉承传统文化“大一统”思想的美学观念,蕴涵独特的哲学思想;具体反映在一个“和”字,而“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形而上境界则随着音乐之和的普世化,以“以人合天”与“以天合人”的方式存在于戏曲艺术的创作中,由此可见,从审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和”可谓是中国表情艺术美学的终极目标,即“天人同构”,这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最佳精神境界。道教哲学观“天人合一”是一种理想的美学观,道家鼻祖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而“无为”即“道”,然则“道”是先天地而生之本原;道家集大成者庄子则以崇尚自然的角度主张音乐之美的本质表现在于人的自然性情与抒发胸臆;因此体现在戏曲艺术美学的最高标准是自然而不造作、朴素而不华饰,合乎自然以及人的本性;而这些哲学观在戏曲艺术本体上均有着对应的体现,例如京剧传统剧目《钟馗嫁妹》中,从场次的递换以及情境的设置甚至剧中人物矛盾的组合都充分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同时特别注重在虚实之间的对应与对比,例如剧中描绘的一方是世俗社会的金榜题名与衣锦荣归,而另一方则是幽暗冥间的阴风惨月与落魄散魂,剧中场面动作的虚实结合与强烈对比不仅使得凡尘与阴间交互呈现,而且使得悲喜剧之间的情调更加交织与融合;可见,戏曲艺术在充分表现其所蕴含传统哲学观的同时也注重体现其“天人合一”的艺术美学情趣。

四、“天人合一”哲学观对中国设计艺术美学的影响

中国设计艺术在中国的出现及发展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发展历程也相对较短,以下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平面设计艺术为例浅析中国设计艺术美学的标准。

设计艺术作为中国艺术领域的后起之秀,其艺术创作过程中也主观性的植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正如道家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念,着重强调个人内心与天地的和谐统一,以此达到高度的和谐之美,即“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而“天人合一”则是将“天和”、“人和”、“心和”合为一体,“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设计艺术作品中也有着较为充分地体现,例如当代著名平面艺术设计师靳埭强所创作的《沟通》系列海报中,采用石砚、石山、试金石等不同形态和质地的石块分别表现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四地的地理特征以及象征着同源同宗的血脉亲情,同时也表达了“天和”与“人和”的朴素哲学精神;道家鼻祖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提倡“致虚极,守静笃”,同时道家主张“淡然无为,神气自满”,立求克服杂念,排除异扰,保持平和,只有如此,方能逍遥自在;而靳埭强在海报创作中留有大量空白而产生的虚静,也符合道家对于“天人合一”哲学观内在精神的阐释;靳埭强在创作《自在》系列海报中所体现出的“大缺”与“大拙”的哲学观无疑也是《自在》系列海报能够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所在,道家鼻祖老子有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而靳埭强的平面设计艺術中“若缺”、“若拙”、“若讷”之笔意则呈现出“人”智慧的“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辨”;“大缺”与“大拙”的哲学思想也同样体现在靳埭强为庆祝澳门回归而创作的单幅平面海报《九九归一》中,《九九归一》的创作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完全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平面设计艺术上的充分展现;由此可见,中国独有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对包括平面设计艺术在内的设计艺术创作导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充分而又深刻的引导与影响了诸多中国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各艺术表现形式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观与艺术审美观;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从而有力印证了各艺术表现形式在其产生、发展、成形的过程中,无一离不开艺术创作者所植入于艺术本体中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内涵,而这种人文精神与思想内涵又直观的反映于艺术创作者的艺术作品中,而主观创作思维与传统哲学观这一辩证统一的关系也有力保障了各艺术表现形式深厚的人文内涵;无论是何种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无疑使得中国艺术创作更加富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同时也为中国的艺术创作确立了更高层次的指导思想,对于提升与弘扬中国艺术创作的精神格调以及主流美学观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鹏飞.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生命哲理对地方戏艺术的审美观照[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2] 施旭升.阴阳与虚实:京剧艺术的辩证法[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3]韩湛宁.物我融情·天人合一:靳埭强海报艺术分析[Z].博宝艺术网,2011-05-24.

http://news.artxun.com/jinzuoqiang-1612-8055905.shtml.

作者简介:

刘馨予,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广西艺术学院黄卢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研究,动画艺术语言研究。

梁晓晨,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广西大学帅民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学研究,民族装饰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哲学观天人合一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超越之维——从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观的比较谈起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审美共性初探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试论康德哲学观对柏拉图哲学观的超越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