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之中也有一番“桂花”香
2015-05-30陶晶
陶晶
【摘要】2014年4月4日、5日有幸前往衢州市龙游县参加“江浙沪闽”四省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听到了8位老师执教的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其中全国优秀教师、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执教的《桂花雨》给我印象更为深刻。因为近期我将在学校上教研课《各具特色的民居》,可是苦于不知该如何下手上略读课文。听了虞老师的《桂花雨》,让我对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豁然开朗。
一、巧用阅读提示,顺学而导
在虞老师的《桂花雨》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一篇课文的学习是从预习开始的。预习的时候要特别关注“阅读提示”,预习时已经试着去解决阅读提示中所提示的那些问题的请举手。(课前布置学生提前预习。)
生:(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
师:都说学习是从预习开始的,根据昨天的预习,交流预习的成果。(3个问题)
生:同学们根据自己在文中找到的答案和自己的理解纷纷说了自己的答案。
问题一:香气迷人的桂花让“我”想起了什么?
生:我认为是摇花乐,和桂花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都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好,阅读提示中的第一问题我们解决了,接下去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桂花给“我”带来了那些快乐?
生:花香之乐。
师:依据呢?
生:第二自然段:“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第四自然段:“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第六自然段:“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这位同学说得有理有据,真好!其他同学还有吗?
生:分享之乐。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到:“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师:你还有想法,你来。(请另一位同学)
生:摇花之乐。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都写到了摇桂花时给作者带来的快乐。
第三个问题:怎样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时作者自己家的,而这里的是别人的,不是作者家里的。所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因为故乡的东西总是比别处的要好,就像有句古诗里说的一样“月是故乡明。”所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略读课文因为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理解上的“感知大意”与“抓住重点精读”,所以比精读课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与“浏览”能力。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设置了“阅读提示”,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还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实践的拓展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这也为我们引导学生通过预习独立地整体感知的同时尽可能地把注意力导向精读内容。因此,课前虞老师就布置学生利用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进行预习。课堂上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对课前预习解决的三个问题予以合作交流。
二、巧借拓展迁移,从“个”到“类”
在虞老师的《桂花雨》一课中,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虞老师安排了拓展阅读,品悟乡愁。
师:乡愁是什么?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让我们有许多感受——乡愁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错觉;乡愁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惆怅;乡愁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纠结;乡愁是“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的印象。
师:本文作者琦君,台湾著名女作家,原籍浙江温州。她擅长散文和小说,代表作有《烟愁》《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课件呈现《烟愁》片段,拓展阅读)
生:快速默读拓展片段。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各谈自己的发现)
师:故乡水养育了故乡人:无论是谁,一旦离开了故乡,乡愁便萦绕在心头和字里行间。(课件呈现描写乡愁的诗句和文字)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外相连,进行拓展延伸,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略读课文教学要注意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片,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牙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等语文课外综合性学习与实践,实现从“个”到“类”的迁移。虞老师在这一环节中,适时拓展,让学生更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那种浓浓的乡愁。并通过拓展閱读让学生体会到这类表达乡愁类的文章,所表达情感的归属所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如果说精读课文是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那么略读课文就是粗线勾勒的山水画。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应是整体中求“略”,部分中求“精”,应是“教”略而“学”丰。这个“略”度应该介于精读与独立阅读之间,不是囫囵吞枣,不是精雕细琢,更不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走,同时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又不失教师有效地引导,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并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如果之前只是停留在理论,听完了虞大明老师执教的《桂花雨》后,让我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想略读课文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粗略地、非精细地读,但在粗略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有所发展。让学生在这个有效平台上习得阅读本领后进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迁移,给予学习主体更为广阔、自主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逐步向个体阅读和自由阅读过渡,为语文学习开辟另一片自由多彩、排斥纷繁的天地,让语文教学在简约中回归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