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语言品味能力浅议

2015-05-30钟小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6期

钟小蓉

读通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对文中的语言有正确的理解,我们可以说,品味语言是读懂文章的基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有具体的要求,即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并能够推敲和品味重要的词语、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同时能够品味文章当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文学大师高尔基也曾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以上内容表明,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是主要任务,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言品味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本文中将对这一话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一、加强诵读,感知语言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古人总结的经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诵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是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通过诵读,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妙语佳句、精彩段落、优美篇章等。洪镇涛老师曾说:“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推敲、比较、品味文章当中语言的巧用、妙用,进而形成语感。”由此可知,诵读是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而且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品味能够增强语感。诵读对于品味文本语言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针对初中生的诵读情况,教师应该对他们的朗读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放胆、适宜、反复三个层次,首先,通过以境促读、以说促读、以听促读等方法让学生大胆诵读;然后,教师就要因材施教,选择适合他们诵读的文章;最后让学生反复诵读有兴趣的文章,进而增强他们的语感。总之,语文课堂上要有读书声,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是呆板的。同时,师生之间要动起来,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并强调理解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放情朗读、尽情品味语言是具体的朗读技巧的追求,同时也使人在细节的追求中深入地品味到文本言语的精粹。比如,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教师可以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让学生进入到文章营造的氛围中,在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自己感受,进而领会和品味文章语言的独特魅力。

二、字斟句酌,培养语感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体裁多种多样,各有特点。这些专家精挑细选的文章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材料。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意思是,读书要悟出文章中传神的字字语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长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他们对文中的关键词、重要语句进行品析、揣摩、感悟,品味出隐藏的含义,感受文字背后的精彩,培养学生的语感。

我国历代文人们非常注重文字的提炼,如语言大师朱光潜曾表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我们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这就是说写文章要字斟句酌,甚至要“咬文嚼字”。唐代文人韩愈在听到贾岛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后,劝说贾岛把“推”改为“敲”,而且古今文人都认为“敲”比“推”好,其实,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差别,两个字体现出的意境也是不同的,“推”可以无声,“敲”字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更符合诗歌的意境。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发挥这种精神,对文章的关键词语、重要语句等字斟句酌,品味语言运用之妙、之美。

三、模仿运用,积累语言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习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但是很多初中生到毕业时也不能写出语言通顺、连贯的作文,这与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有很大的关系,导致了大量优美的句段、篇章成为了学生记忆仓库中的积压品,而无法成为运用语言的素材。西方有句关于学习的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表明了学习和实践的紧密联系,而且语文教学也能从中得到启示,即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语言习得训练,加强背诵、复述、仿写等积累性、运用性的训练,尤其是文章中的精彩语句、优美段落要多进行仿句、仿段训练。如古诗词和现代诗歌,因为诗歌具有韵律美和结构美,其语言虽然简短,但是含义深远,蕴含着浓厚的情感,是学生进行仿写的最佳素材。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和品味课内外文章当中的语言,增强他们的语感,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黄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