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2015-05-30许天元
许天元
【设计思想】
郭枫的《空山鸟语》既有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又有诗的意境和韵味,是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古朴、淡泊、宁静、自由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也正因为本文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是有较大难度的,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浓郁的诗意,怎样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哲理,这是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着重思考的。
我在备课的时候注意从两条线来思考,一是将文本的有关部分改写为现代诗歌,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指导学生诵读来体会本文的诗意。二是简介作者的人生经历,探寻作者创作的思想根源,更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标】
1.将文章的有关部分改写为现代诗,用分析诗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诗意。
2.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体会文章的深刻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播放寂静的山林中鸟鸣声的课件,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并想象此时山中的景象。
(二)请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刚才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
空山中的鸟鸣会给我们带来独特的想象和思考,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台湾作家郭枫的散文《空山鸟语》,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听老师范读课文。(师配乐朗读)
(二)请大家思考,刚才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有意思的画面,请用一段话描述,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请同学们想象一分钟左右,然后试着描述。
2.请几名学生试着回答,学生、老师作点评。
看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深入品味文章。
三、研读课文,探究哲理:
(一)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刚才同学们听读了全文,对文题有没有疑问?
1.请同学们稍作思考,然后学生回答:
2.重点问题是:
(1)山是空的么?
(2)鸟儿说了些什么?
(二)请同学们结合文本思考,山是空的么?
1.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寻找有关句子作为思考的依据。
2.请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用文中的有关文字论证自己的观点。
3.作者为什么说是“空山”呢?
(此处,学生的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师适当提示)
提示:佛家云:“情不附物,物岂碍我”。意思是:人的心思不投入到这些事物上,这些事物和我有什么相干呢?
(1)从“空”的意思上看:找文中有关语句,体会文中的“空”的意思?
——“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
可以将“空”理解为环境的幽静、心灵的安宁、纯净。
(2)从关注的对象看:找文中有关语句,体会作者迷恋的是什么呢?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说明作者不迷恋优美的自然美景而是神迷“鸟叫”,所以山间的其他物对作者来说似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空山”是“鸟语”的环境或条件,阅读本文的重点是体会鸟语。
(三)下面让我们来听听“鸟语”。看看哪些鸟在说话,都说了些什么?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全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2.请学生回答:
什么鸟在说话?——(1)有红喙的鸟。(2)声音像鹧鸪的鸟。
怎么说的,说的是什么?
(1)有红喙的鸟: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全文,划出描写他们“说的样子”的相关的句子,在书上批注“说”的实质内容。
2)请学生回答:(提示:寻找文中的关键词体会)
“缠缠绵绵”“反反复复”“依偎”“厮磨”用叠词、动词写出了两只鸟儿感情的浓烈,像如漆似胶的恋人。
(2)声音像鹧鸪的鸟:
1)请同学们思考声音像鹧鸪的鸟“说”的实质内容。
(提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闻大雁、鹧鸪声音意味着思家。)
所以在这时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情绪?——思家。
2)因为思家,作者做了一个梦,梦中的家是怎样的呢?
(文中的哪些文字作了描绘呢?)
我把这段文字重新编排了一下,请看屏幕——
“咕——咕——”,我回到了江南。
“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
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
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
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
“咕——咕一—”,
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是的,我知道这是梦,
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3)重新编排后,同学们感觉这是什么体裁?——一首诗。
诗歌讲究意境美,同学们能说说这首诗营造的是怎样的意境么?
——古朴、宁静、又有些寂寥
4)下面我们就试着通过诵读来体会这种意境
朗读要注意语速、语调。
请同学们先试读——请一位同学读——学生点评。
师范读——学生再次试读——师生齐读。
5)本文还有许多意境优美的文字,建议大家课后练习朗诵。
6)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应当理解到:鸟语的内容是爱情和思家。但是,大家想想:真的是鸟儿在诉说爱情和思家么?
(提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有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鸟语是诗人感情的投射,心灵的诉说,所以,鸟语即作者的心语。
(四)小结:请同学们思考文章最后一节:“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作者想做一只鸟,为什么是山中的,而不是其他地方的呢?
(提示:不是公园里的鸟、不是鸟笼里的鸟。)
(1)从全文来看:山里有什么好呢?
环境优美宁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2)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探究诗人追求的是怎样的人生境界?
作者简介:郭枫,生于江苏徐州,是台湾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出版家,也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1947年为南京“国军遗族学校”所收容,后随校赴台。他在台湾四十余年,目睹政治腐败的社会现象,洁身自好,执意以教书和写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3)作者的追求:没有世事的羁绊,无须世俗的媚骨,做真正自由、幸福的人。正如诗人自己所说:“我要耕耘一片宁静而和平的净土”,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四、请同学们设想你也处在静谧、自由的“空山”中,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试着把你想象的场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试着朗诵给大家听。
★作者单位:江苏平潮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