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学生的“读”

2015-05-30韩立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文本语文

韩立敏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学中,一些老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可谓“用心良苦”,可在上课的时候怕学生占用了他的教学时间,干脆就不让学生读,而直接进入了精彩的讲解。其实,这种做法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根本任务,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可见,让学生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不可忽视的。

一、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这个过程是读者对文字信息及其他的符号信息的吸收、识别、筛选、区分和决定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缺少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缺少了这个获取信息的过程,那么学生的脑子就是一片空白,即使你课前的准备是如何的充分,你的讲解是如何的精妙,学生也不会与之产生共鸣,就算能获得一点知识,那么顶多也是昙花一现。如果先让学生去读读所教文本,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会获得一定的信息,就会去思考,去理解,再经老师点拨,学生就会与老师产生共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此时老师的点拨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也会掌握得相当的牢固,老师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再说,在学生长期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培养。

二、“读”能启迪人的智慧

前面我们说过,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一个读者动手动脑的过程,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迫使读者去思考,想象、去理解、去建构意义。比如在读陶渊明的《饮酒》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时,读者自然就会去思考“真意”是什么等问题,读《我的叔叔于勒》开头几段时,读者就会思考菲利普夫妇为什么那么急切地盼望于勒回来等问题。这样,就会让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去动脑筋。就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俗话说:“脑子越用越活。”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去思考,才能发掘人的智慧。一本好书不仅能够教导你认识世界以及你自己,不仅能从中学会如何把书读好,而且会让你更深刻了解人生。你会变得更加聪明,而不仅是知道很多知识。

三、“读”能够让学生在鉴赏中发展个性

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把尊重人,发掘个人潜能和发展个性优势,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个性的人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从审美的规律上看,“主体对美的切身体察与感受,才能与审美的事物发生联系,进入审美过程,进而获得美感。”可见,要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以一个同文本言说者一样具有具体地位的人的身份存在,与文本言说者展开对话,让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被唤醒,并与文本言说者的经验、思想、精神、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进行碰撞对照,从而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修养的过程。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读者的个性与文本相结合的产物。只有让学生读,在阅读中审美,才有可能逐渐形成个性化思想性格,最终形成良好的个性。

四、“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以单音节为主,具有元音优势,声调变化等特点,这就使汉语的“音”具有极强的传情达意的作用。只有在朗读的时候,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音乐美、气韵美、意境美才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例如《春》这一课,只有在朗读声中,语言的美,春天那种充满活力的生机才能体现出来。如果缺少了“读”这个环节,即使老师讲得再天花乱坠,可能学生也不能够从中体会出春天的那种生机勃勃的、充满活力的美来。再说,语言的美必须靠读,靠品味才能够感受到的。有一位老师在教《我与地坛》一课时,从情感入手,通过动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进一步感受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学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是老师、学生通过“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所带来的情感震撼。因此,“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何“读”而不为呢?

总之,要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单位:贵州道真县道真中学。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