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应多一些文化色彩

2015-05-30杨莉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课文语文

杨莉莉

一、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愈演愈烈的重应试轻文化的倾向

近些年来,随着高考竞争的加剧,语文教学越来越急功近利,重应试轻文化。许多语文教师在高一高二阶段就开始努力地挤出时间按照高三的复习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时淡化教材,重做练习。学生少了平时的文化熏陶,思维被束缚在字音、字形、成语、病句、默写、答题套路上,造成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下降,作文构思的呆板,审题的片面。这样的急功近利教学,笔者认为本末倒置,失去了语文教学中应有的文学、文化,是失血的语文教学。

二、文化的含义和意义

文化是一个群体社会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即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语文课中的文化多指精神文化,是社会群体思想与目标。人类的文化使整个社会成员有了统一的知识和行为选择标准以及统一的规范化行为。

三、文化的作用

从大的方面来说,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性情,提高道德自觉,培养民族精神、人文意识,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价值观。

文化是语言的附丽,是弥补知识、解释文本的最好办法。在讲解《兰亭集序》作者兴尽悲来的感慨时,学生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不理解,若能联系《赤壁赋》中“寄浮游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来理解则会容易些。同样在这一课中适当补充东晋历史,对了解“晤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会更有帮助。

积累作文材料。我们在讲解课文中穿插的文化,无疑将成为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课堂上拓展的内容常常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并且,学生在课外选择课外读物时也会沿着课堂的思路延伸下去。例如在讲《逍遥游》后,庄子的许多寓言被学生在作文中引用,课后学生还从图书馆借来了整本的《庄子》进行阅读。

增加阅读熟悉度。课堂上对某个范围内的文化的介绍,会引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兴趣,并且增强他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章的能力,带来文字上的熟悉度。对于应试来说也是事半而功倍。

四、文化在考试大纲中的要求

我们只要翻开《江苏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就不难发现文化的重要性,考纲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探讨作品中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渗透,潜移默化的引导强化。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汲取民族智慧,感受先哲们光辉的思想,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

五、文化在高中语文课本体系中的体现

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部分是按照人文主题来分单元的,每一单元的课文在文化内容上个有一致性,这也体现了用文化熏陶学生的目的。在课本中的具体文化现象如:吟诵青春、珍爱生命、感悟自然、民族心理、隐逸文化、道德传统、东西方文化等。

一篇课文中,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的背景知识、思想内容都是我们解读文章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料。学生的思想经过文化洗礼,可以远离庸常、卑俗和空洞。如《鲁周公世家》中让学生感受立德立功立言的道德楷模、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周公形象。

六、文化在各地的高考试卷中的体现

全国卷:忠义文化?摇隐逸文化?摇边塞文化

北京卷:科技文化

重庆卷:自然文化?摇儒家文化

浙江卷:迁谪文化

安徽卷:人生感悟?摇环保意识

福建卷:民间文化?摇农业文明

江苏卷:绿色文化?摇人生追求

山东卷:图腾文化

七、文化解读应注意的问题

文化的补充不能因过多而显得冗余,冲淡教学重点。在课文的难点、重点、兴趣点和学生文化的贫乏处补充,不可成为五花八门大杂烩式的讨论。应是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的共鸣,不应是讨论细枝末节的东西。教师要丰富自身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文化上的引导,同时不可偏废知识的教学和解题方法的落实。

方式上当多种多样,对话、讨论、专题研究、参观纪念馆,视学生情况而定。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

美国作家、权威教师、活动家帕克·帕尔默认为:把教学缩减为纯智能的,它就是冰冷的,抽象的;把教学缩减为纯情感的,他就成了自我陶醉;把教学缩减为纯精神的,他就失去了现实世界之根基。智能、情感、精神依赖于相互之间的整体性,他们应完美的交织在人的自我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理论都关注教学的整体性,也正说明了文化补充的必要性。

语文教师要注意构建文化课堂,对学生的素质、应试都极其有益。在回首时自豪于自己不仅教会了他们字词句章,而且曾经用一定的文化思想影响过他们,让其形成了正确的、共同的价值观,为社会的和谐作出了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价值观课文语文
我的价值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