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5-05-30周帼之
周帼之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肩负的责任很多,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其重要的责任之一。可是直面语文教育现实,却发现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似乎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让笔者堪忧。本文试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探讨语文本色回归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人文素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包含一个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感悟能力,而且还包括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内在气质和精神境界。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基本内涵是:培养学生对母语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和良好的审美情趣。不难看出,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才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点一点地去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之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这就要求语文的教学也是优雅的,是沁人心脾、和风细雨的;是安静的,是抵得住外界的喧嚣、回归语文本色的。因为语文是一门最具魅力的学科,它本身就是一种充满着情感、智慧和诗意的文化。语文是一门给学生奠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服务。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上出语文的美味,才能真正发挥它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因此,语文教学的本色回归应该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不二选择。本色可以理解为两个字:朴实。所谓朴实,就是简单而实在。返于素朴,归于自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对课文的反复阅读是一个有效手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多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品味,感悟课文中所包含的内涵又达到了认识的新高度;有了自己的感悟,渴望记录下来的时候又是对写作能力的提升。下面就从这三个环节具体来谈一谈。
一、反复诵读是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
每一篇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的,作为语文老师要在这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人文亮点,帮助学生可以反复的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到人这一单独的个体与外界的联系关系,通过这些文章的内容来滋养学生的内心。读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阅读的行为,更多的也是一种技能和情感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仔细地感受其中文章的语言之美,领会作者的感情表达,品味其中的意境之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二、读书的过程中精心思考可以有效地提升品质
我们都知道语文的学习对学生领悟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学生眼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一个人所关注的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这种沟通,就要给学生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与学习的氛围,使得学生群体都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思考,深刻领会文章的意图。学生静心地思考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切忌不要让他们过于着急的表达。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他们接受的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静下心来充分的思考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能够安静下来好好地体会其中的内化过程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语文学习的习惯,也是重要的人文素养之一。
三、在写作中认识自己,提升人格素质
在整个作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更加要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会学生进行思考来不断地提升其人生的境界,提高对于外界的认识,塑造健全的道德情操,较高的文化品位以及审美品位。以求最终达到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美的种子,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目的。对于一些错误的认知偏差要积极地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最终养成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不断地获取写作的素材,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先学做人再学作文,使得作文与做人之间可以达到很好地契合。
在本色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地来完成整个的过程,就需要有意识地来完善整个的链条,协助创设较好的语言转化的情景,使得学生可以读进去进而有东西可以写出来。比如在讲解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回想夏日中自己纳凉的过程,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感悟与朱自清的文章进行对比,从而来帮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景中去,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程度。另外在整个过程中,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也要做到本色回归,回归到对语文教材研究的专心和对学生指导的耐心上;回归到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美好的情操和无私的品质上,通过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要主动坚持回归安静的课堂氛围,深入地进行各种思考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感受生活,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操、文化品位以及外在的审美情趣,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期在学生的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使得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成为一种感受美的艺术,更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人文素养的养成。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草桥中学校。